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此如何理解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内容等具有原则性意义的理论问题。故而必须通过讨论,以明辨之。 (一)哲学意义上的“世界”概念是否存在,很显然,这是必须要首先弄清的一个问题。有人说,哲学不需要“世界”这个概念。原苏联哲学家科普宁所持的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他说,关于“世界”一词,有地理学上的指称,有天文学上的理解,有物理学意义上的运用,等等,可见,“‘世界’这一术语在现代科学中是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的。”由此,科普宁认为,‘世界”“不是科学的概念”,是“无内容的概念”。“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也没有这个范  相似文献   

2.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从而使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的理论本性。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独立的哲学维度?这并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澄清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维度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反哲学”的立场摒弃了以往哲学所具有的“从原则出发”、“包罗万象”、“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性质,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4.
怎么才能解读出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容?既关系到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也关系到通过发挥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直接切入作用,使哲学逐步走出“贫困”。存在着用“教科书哲学”公式化地解读和用经济哲学解读两种不同的路径。笔者主张经济哲学的解读。如果用经济哲学的视域解读科学发展观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一次关于经济的范式或方法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提供的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即经济的价值观或基本经济理念;我们应该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结合,为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思想发展中,曾经历过“哲学时期”和实证科学的时期。在“哲学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持肯定的态度,哲学成为他们思想发展的核心,哲学原则成为他们思考现实问题的基本依据。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起来反对哲学、否定哲学,“离开哲学基地”。这一“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是:反对从原则出发,反对站在“哲学基地”上解决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主张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证科学的研究来解决对现实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反对哲学、主张实证科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否定世界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6.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世界观发生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向”。这一“转向”的实质是,马克思初步克服了唯心论者和旧唯物论者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幻象”,在世界观上展露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哲学思索为这一“转向”奠定了重要思想前提。在求解旧哲学的世界观固有的“对立难题”过程中,马克思从前提上解构了哲学家们的“柏拉图主义信条”,建构了哲学与世界的“辩证联系”。《莱茵报》时期的革命实践是推动这一“转向”成功实现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将哲学的立足点牢牢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破除了唯心论者关于“超感性世界”的崇拜;通过解剖现实世界的“不合理性”而暴露其矛盾本质,克服了旧唯物论者将现实世界构造为“感性客体”的局限;通过思索从根本上变革“旧制度”的必然根据,初步获得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总体性概念 ,应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学的各个层次上给予考察 ,不能出现任何一种考察的缺位。马克思的实践论作为科学范导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实现了对人文关怀维度的真正敞开。用科学主义态度片面理解人的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种对实践解释的“人学缺位”才是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真正原因。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哲学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硬核 ,它之所以长期被限制在认识论中 ,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 ,又有哲学理解上的缺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哲学 ,这是实践论被“囚禁”在认识论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事实”概念,特别是“原子事实”的概念,在维特根施坦的前期哲学思想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析维特根施坦对事实和原子事实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和运用事实概念是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维特根施坦为什么要注重讨论事实问题。概括地说,这是由其哲学世界观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在维持报施坦看来,“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逻辑哲学论》4.0031。以下凡引自本书者,仅注明其章节号)“哲学的目的是使思想在逻辑上明晰,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哲学的结果不是某些数量的‘哲学命.题’,而是使命题明晰。哲…  相似文献   

9.
谢龙 《学术研究》2004,1(3):43-49
马克思对现代人文观念的独特贡献 ,在于他的哲学是新型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他以“现实的人”或“现实的个人”为基础性概念的唯物史观、“个性解放”和人类解放相结合的科学共产主义纲领以及高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论”世界观 ,都体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空前变革 ,批判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之精华。那种认为马克思全盘否定人文主义的看法 ,不符合马克思文本 ,且与 2 1世纪的实践形成明显反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哲学体系问题探讨的深入,人们不可避免地都要去重新思考诸如哲学的对象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的功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何在这类基础性的问题,并由此引起不同看法的争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这是大家都同意的。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应以世界为对象,这也是人们都可以承认的。“世界”原本是一个界域概念,据此甚至我们说,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  相似文献   

11.
哲学作为哲学——对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哲学作为哲学”这一重言判断,要从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与“科学”都运用概念;但“哲学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它自身变化发展。“辩证的概念”为“自由的概念”,以“自由概念”建构起来的“哲学大厦”,是“可移动—可变化”的“自由大厦”。概念是“自由”的,亦即概念为“创造”的。“哲学”为创造性的学问。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没有常规工作”的“科学”,“哲学”只是严格意义上“范式”的科学。在某种“哲学原则—范式”指导下进行的对具体问题的“解题”工作,主要是“科学性”的,而科学家在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工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哲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遗忘生活:近代哲学之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科学主义世界观”,它是自然科学世界观的哲学化。此种世界观的本质是对生活的切割、遗忘和抽象。其最终结局是理论上的怀疑主义、相对主义,是“千年至福”王国的毁灭和人自身的危机。由此预示着回归生活的现代哲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纠正旧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应适时地把它的理论要点与旧哲学教科书的相应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一、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有一种说法是:“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主要谈二者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我认为从时间上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是在实践唯物主义(唯物史  相似文献   

14.
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必然涉及到哲学境界的问题。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集中体现在哲学境界区别于科学境界、宗教境界,有着自身“真实”的理论规定。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集中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特定理论层次与精神深度的特质,即哲学境界的形而上理论旨趣;哲学境界所具有的世界观品格还体现在,哲学境界的规定本质上具有的同世界观内涵的内在一体化联系,由此可以得出哲学境界以其独特的理论角度为人类活动提供最高的或最终的意义根据、标准和尺度,提供人行动的“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中意义世界的建构——马克思世界观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波 《兰州学刊》2006,42(2):13-15
马克思引入实践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种新世界观。世界是人在劳作中创造的意义世界,这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借助于这种哲学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确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近一二年来,山东省有许多哲学工作者,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下乡下厂“蹲点”,从“蹲点”中受到了鍛炼,尝到了甜头,深深体会到“蹲点”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且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最重要途径。山东省哲学学会,在最近召集了部分哲学工作者就“蹲点与改造世界观问題”,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到会同志畅谈了自己下乡下厂“蹲点”的亲身感受和体会。首先,大家体会到,要改造世界观,必须到工农群众中去,参加实际斗爭。世界观的改造是根本的改造。对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能人本主义化——答丛大川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撰写过《评“超越哲学”》一文,用以同主张走“第三条哲学路线”,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说成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的观点,进行商榷。随即,丛大川同志著文为这种观点辩护,说这种观点体现了“新世界观的本性”,说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本性”(上述两文分别载《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和第4期;后引丛文不注)。在我看来,丛大川同志所说的“新世界观的本性”,是人本主义的。对于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本主义化的见解,我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本体论众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因为“本体论”有二个根本错误:第一,它认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是最终的,为世界找到了最后的根据;第二,本体论是一种脱离认识论的独立理论。本体论认为它可以作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基础。而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最后的本原,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建立起什么最终的本体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来称呼他们的哲学,而总是以世界观来称谓。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的说法不能成立。其理由:第一,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决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基础,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这本来是很普通的常识,却常常被人们忘记了。在林彪、“四人帮”宣传机器的鼓噪下,哲学被归结为单纯的世界观,世界观又等同于阶级立场。结果,哲学只操生杀审判大权,不管具体指导;只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而缺乏探求真理的方法。两千多年形成的哲学爱智慧、爱探索的美德逐渐消失了,大喊大叫、大批大斗的习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