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大书院对后世影响深远,即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泰山书院、紫阳书院、安定书院,其中建立在浙江湖州的安定书院和它的创始人胡瑗,由于其独特的教学而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学也被称为“湖学”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2.
著有小说《邹谈一噱》、《表忠观》、《艮岳峰》的"乌程蛰园"即费有容(1874-1931),他是画家费丹旭之孙、费以群之子。早年肄业杭州紫阳书院、崇文书院和诂经精舍。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式举人,次年被斥。宣统间在杭州创办《危言报》。辛亥革命以后,流寓沪上,进入爱俪园。曾任仓圣明智大学教务长,主编《广仓学会杂志》。所著白话小说、书院课艺、报刊诗文之外,又有专书十馀种。  相似文献   

3.
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的临颍紫阳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紫阳书院,书院创建者沈近思是清初恪守程朱之学的醇儒。沈近思创立紫阳书院与其学尊程朱,通过书院在中原大地传承程朱之学有关;也是其作为一邑之长,以书院为平台教化乡里,实现治化的重要手段。沈近思在临颍紫阳书院形成的书院观与清代雍正晚期的书院政策有一定关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奕茗 《社区》2010,(27):31-31
被中医界尊为“国药泰斗”的金世元先生,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像人参,鹿茸等滋补佳品,对他来说自然是近水楼台。虽然和各种名贵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但是对于金老来说,倒是有两句话对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句就是“药食同源”,另一句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相似文献   

5.
试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林森郑香在1929年12月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林森因“年高德劭”,被推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此后他一直连任,至1943年8月病逝。在国民党内林森之所以被尊为“年高德劭”的人物,是与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分不开的。如何认识林森在这...  相似文献   

6.
师恩如海     
在一般社交场合,“先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称谓。可是,在古色古香、却又永远生机勃勃的燕园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被师生们由衷崇敬地称为“先生”。这些在北大被尊为“先生”的人,无一不是德高望重的宗师泰斗。我的导师芮沐教授,就是燕园中一位这样的“先生”。1978年,我有幸  相似文献   

7.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治国思想多有创新,尤其在盐业管理方面,首倡食盐专卖制度,于国于民皆有利,并为后世沿袭。因在盐业发展史上的贡献重大,管仲被奉为盐宗神而受到祭祀。另外,国人“尊古”的传统心理,清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同治年间战乱后的社会重建需求等,也是管仲得以被尊为盐业行业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庐山道上,一路重峦叠嶂,鸟声啁啾,古松遒劲,银泉叮冬,终于在“五老峰”麓的幽深处,探寻到了“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从山巅眺望,书院四周群山合抱,浓荫蔽天,俯视宛若一洞,因此得名。“洞”前何冠以“白鹿”二字呢?原来,唐代洛阳人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他养白鹿一只,伴他苦读,人称“白鹿先生”。相传,  相似文献   

9.
对内地捐赠最多的 实业家之一 9月18日,“田家炳艺术书院”命名庆典在南京大学举行。这座书院包括文化艺术教育中心、雕塑艺术研究所、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等,占地4500平方米,由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这是田先生无数善行义举中的一桩。 田家炳,香港著名实业家、“人造革大王”,国际行星组织及紫金山天文台曾以他的名字命名第2886号行星,以彰誉他对中国教育、卫生事业所倾注的极大热情。1996年,英国女皇元旦授勋,他被授予英国员佐勋章(M、B、E),同时,他被祖国大陆多个城市授予荣  相似文献   

10.
清初,徽州理学界开始了一场以程朱之学为宗、清除心学派影响的传统理学复兴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施璜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在思想上,施璜尊崇程朱理学,是一位忠实的朱子学信徒。为重振朱子之学,施璜积极投身于紫阳、还古两所书院的讲会活动,参与书院建设,在书院的配祀安排、讲会规约等方面强调以朱子学为宗,以确立传统理学在书院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他还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接引后学。经过施璜等人的努力,宗奉程朱之学的新安理学在徽州一度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1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1):F0003-F0003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美国被尊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儒家思想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观上,还表现在社会政治理想各个方面,孔子在《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最早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孔子为后人树立了作为教师和教育家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两淮盐商由运商和场商组成。运商资本的内涵是指食盐运销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其利润则包括南价和运销差价两部分。场商资本由购贮业的资本和投资于制盐生产资料的资本组成,其利润也包括两部分,一为从灶户处购业后出售给运商所得的差价,二为投资盐业生产所获利润。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资本总额达2000万两以上,其中运商资本约1600万两,场商资本400余万两;年均获利润约750万两,其中运商利润650万两(包括窝价250万两),场商利润100万两。乾隆朝60年,两淮业商的利润总额达4.5亿两。  相似文献   

13.
垂钓对健身养生很有益处,我国历史上就出现过许多以垂钓健身的著名人物,如姜子牙、严子陵等。在西周时期被尊为“师尚父”的姜子牙,活了97岁的高龄。他在任职时已是耄耋之年,但他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这不仅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赋,还与他十年垂钓生涯有相当的关系。从运动医学、运动心理等方面分析,垂钓对健身养生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垂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精神疗法。当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被钓上来后,会使人欣喜万分,心中的快乐难以言表。鱼儿进篓,又装饵抛钩,寄托新的希望。因此,每提一次竿,无论得鱼…  相似文献   

14.
清朝苏州紫阳书院,闻名天下,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学府之一。该书院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江苏巡抚张伯行创建,至1905年始告结束,历时几近二百年。自办学以来,“高材诸生,肄业其中”,“英才蔚起,代有其人,故声名人物,甲于海内”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得人最盛”,受清朝政府的多次嘉奖。康熙皇帝授予“学道还醇”扁额;乾隆皇帝亲赐“白鹿遗规”四字及新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一部;同治皇帝为之亲书“通经致用”的题词。  相似文献   

15.
道南书院、龙城书院为常州地区奠定了"高扬的文化风骨和坚实的学术底蕴",钱名山先生创办的寄园则在民国初年传统文化严重滑坡的时代背景下,为常州乃至中华文脉的继承、延续作出了贡献,留下了宝贵的"读书种子"。常州寄园与章太炎先生的苏州国学讲习会、唐文治先生的无锡国专,并称"民国时期江南三大书院",三足鼎立,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芥子纳须弥     
“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唐朝的李渤兄弟曾隐居于此读书。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吃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尔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失这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在骗人吧?”  相似文献   

17.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初年,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之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或“北宋四大书院”之一。正如毛德琦的《白鹿书院志》所说:白鹿洞于“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名天下。”但北宋白鹿洞书院的真实规模如何,很值得作一翻考察。本文拟就其学徒人数、办学时间作一些探讨。白鹿洞:书院在北宋时期的学徒人数,历来说法不一。王应麟在《玉海》中引周述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白鹿洞学徒数千百人”。《文献通考·学校考》也说:白鹿洞书院“学徒数千百人”。解放前出版的一些教育史书籍,大多因循这种说法。近来出版的《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中国文学史》更直截了当地讲:宋初白鹿洞书院有学徒“数千人”。可是据《文献通考·职官考》、《同治南康府志》、《同治星子县志》、毛德琦《白鹿书院志》、  相似文献   

18.
茅盾以他反映整整一个时代的文学巨著,饮誉中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名字早巳传遍五洲四海,他的作品曾被译成了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①被世人尊为“世界文学大师”,②被学者誉为“茅盾文学”。③茅盾能建立这一宏伟的丰碑,是时代造就的,是他“为人生”的文学观所建树起来的。在西方研究文学者看来,“文学是人生的反映(Reflection)”,④也就是当时人们  相似文献   

19.
唐至清代,徽州紫阳山的人文景观分作道教和儒学两类,前者以紫阳观及其前身许真君祠为代表,后者以紫阳书院及其文化源头紫阳书堂为典型,二者并存山中。人文景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紫阳山道教空间的萎缩和儒学空间的扩张。经过地方士人的长期塑造和清朝皇权的直接干预,儒学圣地取代道教仙山,成为紫阳山最主要的文化形象。徽州名山众多,紫阳山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为其具有的崇高文化形象。在徽州士人的塑造下,赞颂紫阳山之高的诗文不断涌现,紫阳山形象愈益高大,竟被视作徽州居中最高之山,形象与地位抬升至极点。这一塑造过程最终成功,根源在于"紫阳记忆"。"紫阳记忆"生成于朱熹游览紫阳山之时,历宋、元、明、清而日渐强化,在地点上由紫阳山扩散至徽州乃至全国。在紫阳山名声日隆之时,其儒学圣地的文化形象愈加突出,再加上"紫阳记忆"的作用,使紫阳山成为徽州的象征,"紫阳"一词也成为徽州的别称。  相似文献   

20.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这位当年被捧称为“老佛爷”的女性,即使在现代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861年,成丰皇帝病死热河,她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即同治皇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次年,同治上徽号称“慈禧太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