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西藏精神是广大藏族人民和入藏人民解放军、革命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在解放、保卫及建设西藏并肩战斗中共同创造的,是藏族民族精神和作为多元的民族统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解放军“五种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于西藏地域的有机结合的一种表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老山精神一样,是今天社会主义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的具体化,是中国人民建设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一笔革命财富。老西藏精神之有别于其他当代精神,在于导致其产生与形成的具体文化背景和历  相似文献   

2.
“西藏资源丰富,人口少,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多,全国各地支援的力度大,加上明显的後发优势,我们有信心通过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邓小平同志西藏‘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愿望。”西藏自治区主席列确在展望新世纪时充满信心地说。 列确出身於西藏江孜县的一个农奴家庭。作为旧西藏的经历者和新西藏的建设者,西藏的前途始终牵扯著他的心。他说:“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西藏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和平解放以後,在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下,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西藏目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  相似文献   

3.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多,而且多居住在边疆,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极为重要,应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搞好。”华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深刻地指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同祖国边疆的密切关系,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对建设祖国边疆和保卫祖国边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祖国边疆这一特点,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曾经作出过重大贡  相似文献   

4.
在拉萨市中心的北京东路和纳金路之间,拉萨市人民医院静静地伫立於高楼建筑当中,沉稳而安详。肃穆庄严的白色大楼屹然耸立,蓊郁的灌木丛丛环抱,鲜艳的红十宇赫然醒目。这里,红、白、绿三色交织成了一个无声胜有声的世界。 昔日的西藏,一派凋敝和萧瑟,普通百姓没有起码的医疗条件,天花、伤寒等疾病夺去了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回忆起往事,许多老群众至令仍心有余悸。 1959年,在西藏民主改革的礼炮声中,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医疗所成立,并於 1962年正式更名为拉萨市人民医院。从此,西藏人民告别了过去“谈病色变”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徽商是徽籍人商帮,唐宋以後,“黄巢之乱”和“靖康之乱”连续两度造成徽州移民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以当时的徽州耕地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几是达到饱和,於是民众生存空间更小,徽民们“非经营四方,绝无生治策”。於是“天下之民寄命於农,徽民寄命於商”。正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遂在南宋时开始形成。但早期的徽商还是一种简单的以徽州山林盛产的茶、木、瓷土等换取徽州所需的粮、布、盐等的缺盈互补贸易,明以後徽商才得到大发展,不再局限於以徽州为中心的贩买贩卖,而是面向全国,经营规模也越…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带来全世界发生变化的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往与联系得到加强,使得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学术界不仅注意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在分析全球化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大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审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以“地方性”意识反观民族及其文化,会发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么影响、民族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么变化、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变迁与认同及文化建设等问题还存在较大的阐释空间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和加强北京与西藏、内蒙吉、新疆等地的文化交流.促进北京援助边疆工作深入开展.北京市文联在过去的一年里分别组织首都艺术家,共计200余人,赴三地的社区、农村,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文化援边暨文化交流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在英国对中国西藏虎视眈眈、中央政府推行治藏“新政”、西藏地方政局复杂化的背景下,在西藏拉萨创办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的汉、藏双文《西藏白话报》深受西藏地区各族同胞的欢迎。《西藏白话报》在倡导“反帝爱国”,维护祖国的统一、倡导“通用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倡导“发展西藏”,加强西藏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倡导“开通民智”, 形成西藏社会新风气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特纳“边疆假说”命题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进运动”对西部的拓殖造成了大陆“边疆”的移动。作为相对概念的“边疆”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向西移动,最终在19世纪末基本消失在太平洋沿岸。特纳在分析这一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论述了“边疆”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就“边疆假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 1932年日本炮制伪满洲国 ,是东北边疆边患日益严重、边乱频仍的历史时期。东北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为治理边患、平息边乱、开发边疆、反对“满蒙独立”推行了一系列诸如“移民实边”、“屯垦兴边”、“以路治边”、“以夷制夷”等治边政策 ,为维护东北边疆的稳定与开发和祖国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东北边疆的历史地位及东北地方政府治边政策产生的背景、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 ,这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 ,无论从发展学术 ,或对现实的需要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13世纪,随着蒙元帝国的兴起和边界的快速推移,新疆由传统的中国边疆西域变为帝国版图的核心区。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保障有力的驿站运输,保证了帝国一统天下,重构了此前衰微的丝绸之路。移藩去篱、交叠有效的治理,使蒙元帝国在多元互动、交融共生之中走向繁盛,生动诠释了“丝路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带一路”建设会使新疆由中国“边疆”跃居亚太“核心”,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福祉,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体验经济与管理及管理会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需求由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人们理性的物质形态消费向感性的“体验消费”转变;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追求的是能使消费者产生“体验效应”、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文化价值”,而不仅是对象的物质价值。“体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文化价值”为主体的价值运动,导致企业以至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为此,在管理和管理会计领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新征程,到2035年和2050年分别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文章以2020年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点,以西藏自治区、五大自治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系测算了西藏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发展层面的阶段性任务,其结果为2021-2035年西藏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区间为5.13%至7.6%之间,2021-2050年西藏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5.11%至6.36%之间。回顾经济发展的历程,西藏的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任务完全能实现。“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为西藏现代化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西藏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的“由”和“由于/於”都可作为表因的因果连词,它们均由动词直接或间接虚化而来。动词“由”在虚化为连词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虚化的路径有两条:由动词直接虚化为连词或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再由介词虚化为连词,但却殊途同归。而“由于/於”的虚化则经历了两个阶段:“由”和“于/於”凝固成词阶段和“由于/於”语法化阶段。“由”的虚化并没有对“由于/於”的虚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大门,自然资源和物产十分丰富,军事战略地位很重要,因而外国侵略者一直把它当作一块“肥肉”来争夺。本文试图就英国在近代对西藏进行的经济侵略作一简要的叙述。 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采取了武力侵占和经济侵略交替使用的手段。它原想以武力侵占我  相似文献   

16.
边疆研究视域下的“中原中心”与“天山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原士大夫、文人墨客往往基于“中原中心”思维定势,通过诗词等文学作品对西域、辽东等边疆地域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勾画。这种想象力被运用到西域,结果产生了“天山意象”,即西域被想象成异质的、荒蛮的乃至动荡的空间。所以,唯有破除“天山意象”,以边疆地带为边疆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而非仅仅从中原的视角俯视边疆,才能将边疆地域破碎的事和人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进而勾勒出一副包括边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7.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探究法治演进的脉络。古希腊城邦社会孕育了“公民”、“民主”、“法治”等观念,不仅经历了大量的“法治”实践,而且产生了系统阐述的法治思想。在世界社会古罗马,以共和政体和对王权的制约以及自然法思想为条件,私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教会、国王、贵族、平民等之间的斗争和妥协,产生了多元性的法律和司法体系。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在近代法治思想和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近代法治文明,从而进一步形成了现代法治。中国百年来追求法治的道路很大程度牺牲了法治精神的本质目标,应当重视法治内在的制度和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时期,对于夏河县边疆教育的发展,政府着眼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建设,地方实力派则更关注本族群的利益。着眼点的不同,并没使双方产生激烈的冲突。究其原因,一方面发展边疆教育促进边疆族群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符合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发展边疆教育中注意协调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并尊重其风俗与利益。地方实力派对国民政府势力渗透的抵制,也能以不损害国家的团结稳定为前提。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特别是日本的侵略,正是边疆教育与西北地区融入民族国家建设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既是“流动的治理”,也是“治理的流动”,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等少数民族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通过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不仅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等层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成员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视化框架,而且具有特别的符号象征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产生于晚清时期的"治藏必先安康"理念,对当代治理西藏以及处理康藏关系等问题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治理边疆问题需要有国家的大边疆战略理念。从大边疆战略的角度来看,康区作为我国的"次边疆带",其稳定与安全对西藏这一"主边疆带"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再是附属于"主边疆带"的"次要"区域,"安康"被放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都必须树立大边疆的思维,将康区和西藏的稳定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建立康藏地区协调联动机制,进而上升到国家的安全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