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王朝建立后,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里甲是清王朝建立后征收赋役的地方基层机构。清政府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衰落,负责编查与管理人口的保甲组织地位日益上升,并取代里甲组织的经济职能,出现了雍乾以后控制地方“惟保甲是赖”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天津商会,作为清末“新政”的产物,经历了从官办商务局-商务公所-商务总会的演变过程。它由天津一埠的包括32个行业的组织,逐渐发展到直隶全境,在其五十余州县建立了分会和分所。并从1907年起,与上海、苏州等商务总会一起,发起筹建中华商业联合会。天津商会对京畿乃至北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并在其间政治风云中有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州商务总会在继上海、江宁(南京)之后,于1905年10月6日正式成立。苏州商务总会也是在商部的劝办下、商人自愿组织成立的,是在政府法律规定下进行运作的,但并不能由此把它定性为“官办”或“官督商办”;它由从事工商业的商人组成,尽管带有一定封建性的绅商在其运作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商会的主体依然是从事新式商业、投资近代工业具有双重身份的新兴资产阶级;它的通商情、祛内弊、振兴商务的职能,又把它与旧式的行业组织——会馆、公所严格区分开来。因此,清末的苏州商务总会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人社团  相似文献   

5.
略论苏州工商业公所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的工商业公所最早出现于清初康熙年间,在整个清代兴替频繁,并绵延至民国前期。关于工商业公所的性质,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首先,清代公所是个同业组织。它是由同行业的商人、作坊主、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以其明显的同业同行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组织,如会馆等等。对此,许多公所碑文有明确记载。“公所者,同业谈公之所”,即是最简明之言。苏州的公所见诸于各种史料的共有一百四十四个,可考其沿革者八十六个。从这八  相似文献   

6.
“商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会员维护合法权益。我们的会员有难,商会义不容辞地就要挺身而出。不这样做,要商会干什么?要会长、副会长干什么?”王炳银说得很干脆。王炳银就任长沙温州商会会长只有一年。对于“商会维权”,他说几任会长都是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如今的长沙温州商会成了长沙以及长沙周边数万温州商人的“娘家”。商会维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自己的温州老乡在经商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商会便以组织身份出面,给那些亟待援助的商人,送去关怀与照顾。商会在维权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商会在维权中,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清末汉口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它的发展与当时商业组织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民间的商业组织如行会、公所、商会在统一计量工具、提倡诚信经营、调解行业纠纷、维护国内商人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商务局在维护市场、开商智、联商情、兴商学等方面着力扶持,二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贸易环境,为汉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绍兴商人与绍兴旅沪同乡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同乡组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籍人士在客居地自发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以会馆、公所为活动空间的同乡组织始于明初为旅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服务的试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或以商人为主体的会馆、公所开始大量涌现,并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即所谓商帮。20世纪初,这些同乡组织无论是形式,还是组织制度、活动内容和功能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变迁,这也是商帮近代化的反映。本文想对学术界研究不多的绍兴旅沪同乡组织的近代变迁作一考察,以揭示同乡组织近代演变的一般趋势。绍兴地区位于杭州湾侧,包…  相似文献   

9.
具有鲜明徽商特色的正余利制是明清商业利润分配制度之一,主要存在于两权分离或适当分离的合伙组织中。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资本分为原本和存本两种,原本来源于原始资本及其利润,而存本是除原本外存在于商事活动中的资本,来源有两种,一为追加资本,一为原始资本及其利润。原本采取正余利制分配方式,除正利外,还参与余利分配,而存本则按照额定利率计利,不参与余利分配。年度结算时,正利按照年度初原本数分配。商事经营过程中,商人支取原本需补还所得正利;经营中发生亏损或债务,由原本分担责任,存本不需承担。正余利制合伙组织中,商人原本和存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本。明清时期,商业经营体制不断推陈出新,正余利制是在包利制基础上演变而来,官利制则由正余利制演进而来,合伙组织中的正余利制和合股组织中的官利制也是两种不同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清初,户口之赋叫“丁徭银”或称“徭里银”,是一种封建的人头税,它是在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后,由“差徭”与“杂税”的折色发展而来的。为了保证这项税收来源,清朝初期,还沿袭明代的“人丁编审”与“人户以籍为定”的户籍制,强制地将直  相似文献   

11.
1923年中国商标法交涉过程中的中外商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中国商标法交涉过程中中外商会的态度和行动,体现了近代社会团体的外交参与情况。外国商会主张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本国政府的外交立场和交涉过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质是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中国商会和商人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事,但中国商会所起作用都无法与外国商会相比。  相似文献   

12.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的人役权,具有鲜明的保障功能,部分大陆法系国家在承继罗马法居住权的基础上逐步淡化居住权的人役性特征,以期摆脱人役性对居住权制度的功能限制。我国居住权“入典”的立法意旨置重于“住有所居”的实现及住房的多元利用。在新型不动产用益物权格局形成的背景下,人役性居住权的立法规范极大限缩了居住权的制度功能。除传统人役性的保障功能外,居住权可为以房养老、合资买房(建房)、分时度假酒店、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等多领域提供不可替代的制度支持。《民法典》应采用“多编协同”的立法模式,将人役性居住权置于婚姻家庭编及继承编中加以规范,同时以物权编的立法规范实现居住权用益物权本质下的多元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3.
晋商股俸制是山西商人创立的一种很有特色的、集团性很强的劳资组织形式。其中人身顶股制的创行开历史先河 ,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股俸制通过银股形式 ,扩大了商业资本 ,又通过身股形式 ,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股俸制还有效地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给与经营者可观的经济利益 ,也是对知识产权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存在于政府与企业间的组织形态,商会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其身份归属,学界观点存在分歧。“代理人”论认为商会是一种代理政府管理企业的新型组织形式;“俱乐部组织”论表示商会是入会会员利益整合和表达的组织机制。此外,还有模糊二者差异的“中介组织”论。“强国家-弱社会”的既有制度安排造就了中国商会的生发机制很大程度受制于政府权力。在现实语境中,商会身份多重性是政府权力和企业活动渗透的结果,这将深刻影响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15.
简册与龟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起“典册”,人们马上就联想到,这是—种由竹简编联而成的集合体。“典”这个字,篆文的形态为“册在兀上”(《说文》),甲骨文的形态系双手捧册,可见其原始含意应是受到重视的册。上古的文字,附加成份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无所谓,所以,“典”、“册”两个字最初很可能就是一个“册”字。关于“册”字的解释,唐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说:“简据一片而言,册是连编之称。”宋代程大昌讲得更加简洁:“联简成册”(《演繁露》)。言下之意,凡是典册都是编简而成的简册。  相似文献   

16.
明代,班军制是卫所军役制的主要内容。明代后期,“班军在京止备做工之役,在边止给将领之私;于国有行粮草料之费,于私有赍送科克之苦,而又未尝得其实用”①。班军制已难以照旧维持。如何解决班军军役的问题?自嘉靖至明末,官手工业中逐步施行以雇役制代替劳役制,徭役逐步向一条鞭法过渡,军役管理围绕折班问题也出现了多次争议和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强制调解是随着调解的功能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所兴起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调解方式,是发挥调解功能的特别考量。强制调解主要包括法定前置型强制调解、裁量型强制调解以及技术型强制调解三种类型。虽然强制调解是一个与自愿调解相对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它否定了自愿原则,需要正确看待它与自愿原则的关系,理性地看待强制调解,并对其正当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商会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明显,民间商会的绝大多数服务对象是民营企业,无论其属于官办、民办还是半官半民的性质,都具有类聚性、自愿性、联合,陛、非营利性、互益性等属性,但作为民间的非营利组织,在组织的民间性、自治性方面还存在不足。民间商会在处理与组织内部及组织外部的各种主体关系时,表现为一种合作与互动的“治理关系”,在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治理经验主要包括:要建立与政府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关系、组织带头人通常是治理的核心力量、通过积极为会员服务获取发展空间等。事实表明,济南商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经济协调功能、维权和服务功能、自律监督功能、利益整合功能、政治参与功能和社会公益功能等。  相似文献   

19.
聊斋儒影     
儒家思想在《聊斋志异》里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热衷于应举,终生以入闱应考为务。蒲松龄在批判、揭露其中积弊的同时,对读书人的这种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二是以儒家“仁政”为标准,评判官吏人品的廉贪清浊和为政的成败得失,愤怒揭露、抨击了蠹役秕政。三是塑造了一批“以儒事饰贾事”的儒商形象,而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对学生进行“看图画,编童话”类型的想象习作练习时,前后两次教学效果迥异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画内容:长江、黄河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此图颇似中国地形图),在他们的周围,到处是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旁边注上文字“滥伐林木”。图画下方有两行对白:“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