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忠裕 《社会》2003,(12):20-23
苏南(含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浙东(含温州、宁波、台州、金华、绍兴)在当今的中国版图上,是经济超常活跃的地区。从改革的进程和发展的势头看,两地均走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前列。两地在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又称“浙东模式”)是人所共知的两大区域经济模式。近年来,随着浙东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面超过苏南,两大区域经济在经过一番激烈较量后,谁更占上风已渐露端倪。  相似文献   

2.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马津龙80年代发祥于温州等地的农村股份合作企业,90年代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地出现。在温州.股份合作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至1992年.全市已有股份合作企业24153家,其中工业企业17800来家,工业总产值88...  相似文献   

3.
试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动因与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明乾 《浙江学刊》2002,(3):172-175
民营经济 ,又称民有经济、民本经济 ,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对推动全国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探究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因 :一是特定的环境条件 ,二是合理的制度安排 ,三是开明的政府行为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是特色鲜明的群体规模经济 ,二是高度发达的市场营销网络 ,三是与时俱进的企业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温州农村经济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区域性典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交流温州模式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上较系统深入地对温州模式进行探讨,促进温州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农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温州市召开了温州农村经济模式理论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央机关和省内外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界、经济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专家、教授、理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迅速发展。与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温州模式”是在家庭经营和市场调节二大基石上纵横拓展成型的。近年来,温州农村经济体制模式、商品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信用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颇具特色的温州农村资金市场正是这种变革的产物。认真研究温州农村资金市场,不仅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温州模式”,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资金市场问题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普遍存在于温州农村非农业家庭经济中的挂户经营,是温州农村经济的“特产”之一,对“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挂户经营,千家万户的能工善商者就找不到大规模地发展家庭式的非农业商品经济和打入全国市场的支点。而今,挂户经营形式多样,利弊共存,为了进一步完善,很有必要加以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与资金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1988年,全国乡镇企业资金投入已达3922.3亿元,比1979年增加8.30倍,年均递增28.11%,其间,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1.61%,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0.28%,所安排从业人员年均递增14.11%。现在,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4左右,乡镇工业在全国工业经济中已呈“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显然,巨额资金的投入与积累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对乡镇企业宏观调控乏力,乡镇企业伴随投资膨胀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促使中央采取治理整顿方针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投资膨胀根源与后果剖析,并结合整治以来出现的情况,提出对乡镇企业投资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乐清县柳市区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温州农村名闻遐迩的十大产销基地和专业市场中,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产销基地起步早、发展快,并且是唯一的以生产和销售生产资料为主的基地。这个产销基地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上交国家税收最多,然而人们对它的争议也最强烈。去年底,我们参加了由乐清县府组织的柳市经济联合调查组。这里记述的是一些调查情况与看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短短几年,柳市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有7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离开耕地,转向非农产业;(2)实现了单一农业经济向以农村工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结构转变。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比重已上升到85%以上。(3)增加了农民收入、集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入侵,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温州近代民族工业当然不能例外。它既遵循全国性的普遍规律,又离不开温州的特定历史条件而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点;在时间上,比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民族工业晚二、三十年。温州自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后,随着洋货源源不断地输入,城乡商品经济有  相似文献   

10.
数据库     
《社会》1985,(1)
●我国国民经济迈出历史性步伐,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今后每年保持递增9%,翻两番可提前四年实现。●我国农村在深入改革中,农业又获全面丰收:198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八千亿斤。●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35万个,到1983年底止,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22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2.1%,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突破七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国生产发展,人民收入增加。198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三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国高等院校将招生52万,比去年增加15.95%。到本世纪未,我国将需要70万名研究生,一千万名大学本科生,一千万名大学专科生和两千万名中专生。●据预测,在九十年代,西方将在中国近海勘探中投资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工商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整个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发展规律。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均有差异,因而其具体发展道路亦各不相同。温州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既遵循全国工商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按照本地区的特殊条件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在抗战初期,由于温州背靠瓯江,面临东海,海运发达,腹地广大,在敌人侵略的最困难环境下打开局面,闯出一条迅速发展工商业经济的独特道路,成为我国地区性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温州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温州农村已经基本形成新型的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温州农村以经营方式变革为先导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化,在分配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动力结构,随着市场调节的深化使经济机制先行转换。并认为,温州经济改革的超前性给人以启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能是从区域改革的突破走向全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地处东海之滨的温州,以富有魅力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从“温州模式”的成功塑造到“温州试验区”的建立,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大试验。“温州试验区”成败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是一个人才结构调整与改革的问题。而人才结构的协调改革,首先又是发展教育,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问题。现在,温州教育的落后性、单一性、被动性与温州多元化经济极不相适应。假如再不突破这种旧教育体制,就会给“温州模式”高层次发展带来阻力,这种阻力从现在到未来,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显然,温州教育已面临着严重挑战。现笔者拟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关心温州建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温州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种似乎偶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规律。历史的曲折发展,给温州造成了一次次“出名”的机遇。1956年,温州永嘉县率先搞“包产到户”,虽不到一年,就被指责为“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主张”而遭到严厉的批判,但温州在全国由“包”而出名;在十年动乱时期,温州是全国有名的“重灾区”,人们谈“温”色变,“乱”得出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温州模式”,在全国再次出名。近几年,全国各地到温州农村的调查参观者络绎不绝,年均达一万多人次。国务院及有关中央部门、本省和外省的一些领导同志,相继赴温州视察和指导工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研究部门及大专院校的同志一批  相似文献   

15.
一、甘肃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甘肃省地处内陆 ,历史上经济长期封闭 ,生产力水平低下 ,商品经济不发达 ,思想观念较保守 ,尤其是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很不完备 ,重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低 ,农业商品化程度低 ,农村教育发展缓慢 ,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民生活水平处于全国较低的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 1 978年仅为 1 0 1元 ,1 998年达到 1 3 93 .0 5元。总体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仍然处于较后的位置 ,1 998年我省农业总产值处于全国 2 4位 ,人均农业总产值位于第 2 7位 ,农民人均纯收入位于第 2 8位。另外 ,我省自然条件多…  相似文献   

16.
温州是我国首批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也是全国首批 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市土地面积 11784平方公里 ,总人口 73 8.81万 ,其中市区人口 13 1.3 6万。改革开放前 ,温州经济比较落后 ,当时的情况是“三少一差” ,即人均耕地少 ,国家投入少 ,可利用的资源少 ,交通条件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温州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率先发展家庭工业 ,发展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 ,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 ,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 ,走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 ,开创了温州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从 19…  相似文献   

17.
广州对外经济贸易20年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广州仍然是个消费型的商业城市。当年,广州的国内生产总值43.09亿元,工业总产值75.39亿元,农业总产值7.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亿元;虽然号称“外贸名城”,但自营出口额只有1.34亿美元,而外商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则是一片空白;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10大城市中排在第8位。至1997年,广州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9万元,与上海并肩突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10大城市的第3位。1998年,广州经济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激烈冲击,出…  相似文献   

18.
宁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工商城市。早在1887年就有举国闻名的通久源轧花厂问世,至辛亥革命前夕,宁波的近代企业达到16家,资本额约在二三百万元。同时,宁波的商业、外贸也有了较快发展,至辛亥革命前,不仅街市林立,店铺毗连,买卖兴盛,而且随着“宁波帮”商人的南去北往,与全国各地结成巨大的商业网络,“甚至东西南洋诸国亦措资而往开设廛肆”。  相似文献   

19.
陈伟民 《学术交流》2008,(2):130-134
温州特定的宗族文化和地域烙印造就了温州人特有的契约观念.温州人契约观最显著的特点是,契约中融入了地缘、血缘、人缘等温州本土资源,具有人际契约的特点.温州人的契约观念一方面体现在心理契约上,表现为在交易过程中温州人对"温州人圈子"依赖;另一方面体现在关系契约上,表现为温州人在经济交往中或者缺乏书面契约,或者是签署了契约而不严格执行.人际契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温州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人际契约赖以依存的关系和组织的规模限制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使得人际契约观念成为了温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为温州的经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记温州十大优秀青年、青年经济学者周德文杜宇1993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全国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还开展全国性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温州青年经济学者周德文的论文《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