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     
1999年2月19日是父亲90岁生日,他的助手刘雪英老师约我写篇东西。其实我也早想写点什么,只是苦于不知从何写起,原想和父亲聊聊,但是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工作正处于尾声,比平日更繁忙了,所以不便打扰。不过,好在是写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不算太难...  相似文献   

2.
为父亲洗澡     
正父亲的身体向来很好,他也以此为荣。但是自从2002年查出肺部的癌症,尤其是动了开胸手术之后,年迈的他元气大伤,显得很虚弱。我和若华专程从美国赶回来陪伴他。看到他虚弱的样子,无比心痛。为了让父亲手术后尽快康复,03年元旦后不久,我们就陪他和母亲一同去深圳疗养。因为手术,父亲不宜搭乘飞机,只能乘坐火车。那时没有高铁,火车从北京到深圳坐了两天。  相似文献   

3.
995年9月12日是我的父亲马骏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随着这一天的临近,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父亲离开我们已经67年了。他把短暂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人生颂歌。他的精神曾唤起许许多多回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青年走...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日,是父亲九十冥诞,5月24日,是他归真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父亲长眠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我们人天相隔。我深知,生命的旅途是没有返回的路程的,但每当坐在父亲那张用了半个世纪的书桌前,手捧遗稿,对父亲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时,恍然觉得父亲没有走,仍坐在书房里,不停地忙碌着。父亲杨志玖先生,字佩之,1915年出生于山东长山县周村一个回族家庭,幼失所怙,家中靠借贷艰难度日。贫寒的生活不能阻止父亲对读书的渴望,7岁时进入一个半私塾、半学堂的清真小学。他向我们讲起小时读书的趣事:那时识字不多,读书常半懂不懂,因…  相似文献   

5.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创作的剧本,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让田纳西·威廉姆斯再次获得普利策奖。该作品以南方棉花种植商的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儿子来参加父亲六十五岁的生日宴会为线索,揭露了这个家庭用谎言来维系家庭关系的悲剧。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人物形象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6.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创作的剧本,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让田纳西·威廉姆斯再次获得普利策奖。该作品以南方棉花种植商的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儿子来参加父亲六十五岁的生日宴会为线索,揭露了这个家庭用谎言来维系家庭关系的悲剧。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人物形象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我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二年二月,他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成立了“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一九三九年,这支队伍在党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的日子,也是藏学研究中心第一任总干事多杰才旦去世3周年的日子。身为多杰才旦的女儿,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一任秘书,非常感谢《中国藏学》杂志社给我这个机会,借此发文,以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我是在父亲生命中的最后10年里,有幸蒙组织照顾,被调到他身边给他当秘书的。这10年间,我们父女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我们前50年都要多。过去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很少,工作交流更没有。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的干爹专门从台湾到香港和我见面,用两天时间和我深谈,他非常认真,还写了提纲。他说,自从1927年认识父亲以后就互相帮忙,成为好友,两人心神相通,非常默契。父亲进入新闻界是他引荐,他搞美术是由于父亲的爱好引起了他的兴趣,以后就进入这个行当,还到法国去专修  相似文献   

10.
敬爱的父亲马元先生离开我们已36年,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道德文章,对地方公益的关心,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对回族历史,特别是杜文秀革命史实的孜孜追求和贡献,成为我们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湾省高山族出身的许进来,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这是一位十分有趣的父亲。儿子周岁未过,他就在孩子耳边讲了三百多天的话。他给孩子讲自己的过去,现在,同时也讲祖国的未来。孩子什么也不懂。但当孩子望着他的时候,他以为孩子在提问,话自然多些;如果孩子发出笑声,那他就更乐于讲了。  相似文献   

12.
森警安国善     
36岁时,安国善患了癌症。胃被切除4/5。体息没多久,他又急忙回到工作岗位上。吉林省武装森林警察总队的同志们对老安从心底里敬佩。有人当然也觉得安国善这个人有点怪,有点说不清…… 40年前,老安出生在吉林省汪清县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里。山前山后的森林伴着他长大成人。以后,省森林武警总队就把这个有志气的青年招走了。一年以后,安国善就入了党。又从当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的道上走来。他指挥扑灭了100多次山火,巡护山林行程1万多公里。平时,他总是最忙的人。生活在兴凯湖边的父亲要过60岁生日了,这在朝鲜族来说,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老人一定要等儿子,回家一起庆贺。可是,5年过去了,儿子还是忙得走不开,似  相似文献   

13.
寄来的鼾声     
记得小时候,我曾十分奇怪父亲睡觉何以要那么大声地“吼”。大些,才知道那是打鼾。或许是因为我是他最小的儿子的缘故,一向严厉的父亲极喜欢我。他外出时只要不碍事,总是让我随行。久而久之,我不仅适应了父亲的鼾声,而且渐渐从那起伏变幻的鼾声里悟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可以说,父亲的鼾声绝非一般的打呼噜,而完全是醒时心境的继续。倘若他是在愤怒或不顺遂时睡去,其鼾声必是短促而沉闷,流露出一种激烈和慷慨;倘是在考虑问题中睡去,其鼾声则显得舒缓和悠长,似在睡梦中延伸他的沉思;而当他下去检查工作风尘仆仆却欣喜而归再喝上几杯  相似文献   

14.
1、赞达仁献给共产党我是一个鄂伦春族青年,1964年12月出生在黑河地区小兴安岭脚下一个猎民新村里.父亲是出名的猎手,当年解放军、地质队开进小兴安岭时,父亲当翻译带路.父亲很会讲故事,只要他从山上打猎回来,我们姐妹几个就可以听到许多有趣的狩猎故事和寓言,所有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孩子.母亲则是当时黑河地区著名的鄂伦春歌手,60年代曾参加过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记得母亲总喜欢唱这样一首歌:山从天边起哟  相似文献   

15.
飞翔的梦想     
无言 《民族论坛》2002,(11):53-54
<正>(一) 杨录金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杨录金13岁时,就跟在父亲身后抡起了大锤,双手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茧。父亲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铁还须本身硬”,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使他受益终身,懂得了人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光辉顶点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父亲所在的贵州省民委系统评选“美好家庭”,由四个民族三代人组成的我们这个大家庭光荣入选。当从会场捧回烫金匾额和奖杯时,邻居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那天晚上,他把我们弟兄姐妹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的成员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家和万事兴,民族团结国家才稳定,今后更应该发扬互相尊重民族习俗和民族感情的家庭传统,和睦相处,珍惜荣誉,力争在事业上多有建树。” 这一席话既可以说是他老人家一生从事民族工作经历的体会,也算是“美好家庭”的总结。 年近古稀的父亲名今旦,早年为寻求…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年了,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但我的记忆却依旧如此清晰!不曾淡忘,不曾褪色!今年正值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更加激起我对父亲的追忆,点点滴滴……很多年前的文章再次拿出来,细细读起,不由得下起笔来做些补充,呈献给大家。我想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回忆,也是对中国藏学研究者最好的肯定。因为父亲是一位受人敬重,严于律己的长辈;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知识渊博的老师和长辈。他的学问、他的为人、他的廉洁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白至德 《回族研究》2005,(2):175-176
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19.
说他怪并不怪,他有家庭有事业,见过他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位质朴热情的人,说他不怪,他却创造了一个新奇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来自“夜郎国”人的艺术世界吧。众说贵州出怪才,这并不奇怪。人们总把贵州说成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过去封闭落后的贵州,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对百姓来说,落后贫穷自然是不幸的,然而保留下来的民间传统艺术,对艺术家们来说却是个万幸。今年44岁的刘雍就出生在这块贫脊而又万幸的土地上。刘雍的父亲是布依族上层人士,著名的诗人。母亲是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因此,家庭的文化薰陶从小便诱导了刘雍的人生第一步。5岁时,父亲并非  相似文献   

20.
怒族最后一个“于古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9日,我先去找匹河乡沙瓦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春生(怒族),请他带路去。我们刚要准备出发,在村民委员会旁做生意的一个大姐(大巫师波郁的大姑娘)。跑过来跟我们说,她的父亲昨天被老母登村民委员会的人请去祭献鬼,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我们即刻找一辆农用车到了老母登村民委员会去找他,结果我们去晚了一步,他已从请他去的那一家走了。我们又跑到他将要路过的村头去等候。我们刚一到村头,他就走过来了。我等不得村民委员会主任的介绍,马上迎上去跟他握手,自我介绍,并迫不及待地说明专程拜访他的意思。知道来意以后,他自己也马上作了自我介绍说:“我叫波郁,今年84岁了,我已经老了。”采访是老人家从老母登村民委员会回他自己家的路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