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可祎 《学术交流》2012,(5):127-129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灵魂和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物质载体,对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发展壮大阶段。应从统筹规划、有效路径、技术支撑、项目带动、物质载体、技术支撑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6,(3)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但在市场主体、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产业融合与文化贸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制约着广东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广东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的核心驱动作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文化产业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的整体转型和发展,要立足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加大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广度、完善跨界融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三个层次,形成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市场体系、业态创新、企业生态、文化贸易、制度环境等方面,推动广东文化产业从追求"高增长"向"做实总量、做优结构、做好要素、做高效率"转变。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奚建华 《浙江学刊》2007,(6):192-194
本文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要义的基础上,比较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理论内涵、产业运动方式、产业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文化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迁移的逻辑路径和现实抉择,并对新时期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的确立和方法论选择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岭南文化以广东新人文精神为核心,需要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内涵建设,如创作当代具有新岭南文化精神和风格的叙事内涵,推进优势文化产业对新岭南文化内涵的创意开发,发挥新岭南文化对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凝聚作用,利用现代传媒传播、辐射新岭南文化,并进行媒介文化的内涵建设等,都是提升新岭南文化的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加大力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支持,创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国家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极大程度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数字媒体技术的载体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泛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加大力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高社会发展的经济性,同时也提升文化产业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蒋述卓  郑焕钊 《探求》2014,(1):69-76
新岭南文化以广东新人文精神为核心,需要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内涵建设,如创作当代具有新岭南文化精神和风格的叙事内涵,推进优势文化产业对新岭南文化内涵的创意开发,发挥新岭南文化对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凝聚作用,利用现代传媒传播、辐射新岭南文化,并进行媒介文化的内涵建设等,都是提升新岭南文化的文化软实力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弓 《学习与探索》2012,(7):134-138
美学的实践转向所导致的文化转向使得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的主要方式——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大众化、消费化、休闲化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实践转向的文化转向应该处理好文化产业的"生产劳动性"与"非生产劳动性"的关系;处理好意识形态方向与文化艺术规律的关系,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以新颖创意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是由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延伸行业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开放性体系,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比较概念,是文化企业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占有文化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文化产业的崛起能以强劲的态势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中国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几千年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政策支持和经济实力为保障,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进国际交流,与世界文化强国广泛联谊,在植根原创的同时重视文化融合,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融资、引资步伐,实施人才合理聚集战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的转换,孵化龙头企业,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7):114-117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仍然较低,营销方式仍显粗放,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开发能力和创新创意不够,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偏弱。未来在政策、科技、消费需求等多重驱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将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实现升级和革新,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学的实践转向在现代实践转向到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着"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的内在逻辑。20世纪后半期的文化转向使得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及其产品的精英化和大众化界限模糊,失去了深度性而平面化,消解了形而上学性;同时,文化转向使得审美活动和艺术生产的主要方式——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大众化、消费化、休闲化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着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转向的文化转向应该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以新颖创意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于2005年11月18~19日在广东中山市召开.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办.以往的博鳌论坛举行的都是经济论坛,这次是博鳌论坛首次举办文化论坛.会议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亚洲文化价值观"问题,同时还分别举行了"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传媒产业发展模式"、"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等5个分会的演讲.  相似文献   

12.
当前理论界对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划分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提出“核心要素”的新视角,将文化产业划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制造型文化产业和创意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遵循着由资源型文化产业向制造型文化产业再到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解构文化产业结构并深入研究其演进规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晓华 《唐都学刊》2005,21(5):122-124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商品和精神产品的二重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亦可资借鉴;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与2010年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两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远远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总和,成为信息经济时代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而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则尤为值得关注。本文认为,北京建设世界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必须牢牢依托于"绿色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即致力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公平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丁晓洋 《学术交流》2023,(1):108-121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生态属性、社会属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相契合,体现出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具体来看,文化产业以“创意+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外引+内培”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创造+创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保护+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党建+共治”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为此,建议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利用数字化技术深挖乡村文化价值、营造产城人文融合的文化生态、打造“1+1+N”的新型基层组织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使文化产业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如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低、现代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度低等方面的挑战。鉴于此,各级领导者和从业人员都应尽快更新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优质文化企业集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促进文化法制建设。根据已经具备的优势、自身特点和区域中的地位,上海应优先发展旅游业、传媒业、视觉产业、新闻出版与版权产业、会议展览业、创意产业等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支柱产业并整体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因而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城乡文化的差异,挖掘不同区域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区域性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演艺、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产业,这应是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不同区域、城乡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18.
《学术交流》2013,(2):1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学术报刊理论探索和舆论导向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科学有序、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学术交流杂志社研究决定,联合开展"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征文活动。一、选题范围1.旅游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2.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3.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打造与历史遗产的挖掘和整理;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5.旅游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6.政府管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7.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借鉴;8.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9.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发展文化产业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利于满足我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利于在浙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背景下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探求》2012,(Z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产业所生产和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后,其自身固有的价值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尽管各种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价值量与普通的物质产品相比,有着难以评估的特殊性,但这些产品毫无疑问都是人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结晶,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和创造者通过活劳动和创造性活动所体现出的特殊生产力要素转化.这种转化所形成的价值,经过市场运作来达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目的,从而具有了使用价值.而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与服务又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了其具有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进入市场被消费者接受以后,便达到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从而突出地显现出了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产业依靠这种属性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对经济、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尽管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态势还不够明朗,但日趋壮大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