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长期以来因其形式的独特性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文体形式之历时性演变为论述视角,通过对“论”的概念界定,及其内在演变规律的把握,试图揭示出“论”的纵向发展脉络“,论”之独特性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人类“文明形态论”成果,特别是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通过对之进行汲取与改造,建构起一种“文明形态论”框架下的“文艺形态论”。当把“文艺形态论”挪移至比较文学研究时,一种“平行研究”的形构便自然地呈现出来。“文艺形态论”与“平行研究”之间的联动关系,暗含着比较文学的重要原理;比较文学者所执持的“世界文艺关系观”是左右比较文学研究形貌的隐形之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中,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户主义社会,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前几年有人对这种“五形态”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说这“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斯大林的杜撰”。斯大林“不仅这样划分出五种形态,而且把每一种形态同生产力水平联系起来,说这些形态都是由生产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制约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斯大林的这些观点“形成一个僵化的教条”。“实际上,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人类社会演进的道路是多线的而不是单线的”,“多线论的基本精神与马克思当年的构想是一致的”。许多同志写文章阐明“五形态”理论不只是斯大林的观点,而且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我是同意后一种说法的,但是否定“五形态”理论的同志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怎样划分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本文想在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以就教于理论界同行。  相似文献   

4.
张过 《南方论刊》2012,(11):53-54,37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山就宣称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的“历史终结论”自提出起就受到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不断的挑战,而福山也在这些批判和挑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二十余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逐步退去华丽的哲学外衣,而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在历史哲学上的让步、在政治科学上的改变与坚持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内含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它凸显了一种从当下的经济现实出发最终走向人类自由的哲学思想,我们切不可把它简单地等同于经济逻辑。当马克思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界定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时,他重点在于强调这一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只要站在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角度,我们就不难看出,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阶段问题上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在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认为洛克、贝克莱、休谟三位经验论哲学家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前者转化为后者的逻辑联系,问题是,究竟应当怎样理解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呢?其逻辑发展的内容实质又是什么呢?本文想就认识对象和认识起点,思维作用,实体以及不可知思想,来揭示他们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然后分析这一逻辑发展的内容实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必然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些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的新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论证,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它的内涵。日益显示其科学价值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下简称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行不悖,并且有助于它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上述观点。 (一)“三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明“三论”产生之前,人们虽然原则上认识到了无机界与有机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之间的物质统一性,但是,对其统一的基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三论”以其新的思想对这一原理作出了新的论证并丰富了它的内容。从控制论、信息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五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并非仅仅是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1、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2、近年来,哲学界开展的“三形态”与“五形态”关系问题的争论,反映了大家对马克思的交换社会形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内在发展论”是一种关于韩国历史的新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认识,其源于对殖民主义史学的克服和确立“国民国家”的韩国历史体系的需要.“内在发展论”在韩国的发展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其一是韩国史的(科学)体系化;二是资本主义萌芽论.分析“内在发展论”在韩国的形成、分化和进化的轨迹,并对其在韩国历史体系构建作用进行评价,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大图式———“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解释和论证 ,并以此为分析框架 ,进一步解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统一。其主要论点是 :( 1)提出马克思划分三种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社会生产类型 ,划分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类型 基本生产关系 )。 ( 2 )认为社会生产类型是抽象把握而不是现实形态 ,作为现实形态的是具体的生产方式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 3)把握社会历史进程要以“三形态说”为基本尺度 ,但仅用抽象形态的“三形态说”(抽象的往往是简单的 )尚不足以把握表现为多样性统一的具体生产方式。 (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商品市场经济不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商品市场经济社会生产类型与社会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科学现代化进程中,经过一部分探索者的努力,历史科学在引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科学方法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但是,应该看到,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三论”的方法怎样才能正确地运用于历史研究还是远未解决的。笔者认为,“三论”本身的理论价值、史学研究课题的容量都存在不同层次的区别,运用“三论”研究历史也应有层次之别。  相似文献   

12.
一、“天人合一”论发展的三阶段天人合一论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理论形态上说,第一阶段(殷周)是无意识的或非理性的,其对象是浑然的天力,主体无意识状态下的人格表征是心理恐惧,称之为心理发生阶段。第二阶段(老庄)是本体论的,即从人本于天出发,推出人合于天的结论,这时有了主客体之区分,理论考察的对象已从纯客体移到主客体关系上来,可以视为原始的敬恐  相似文献   

13.
“导向论”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从“导向论”的提出、“导向论”的创新以及正确导向与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以及不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形成了种种理论思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就是其中依次出现的、最有影响的两大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唯物史观最主要部分的社会形态学说则为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二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首先阐释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是一种包含着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理论,指出马克思在晚年和晚年之前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的关系;继而又进一步论释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东方社会落后国家虽然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所以,东方落后国家要从根本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必须打开国门,对外开放,进入世界普遍交往体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成为“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观的理解 ,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关于“一元单线论”。所谓“元” ,是指关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论述 ;所谓“线” ,则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线索 ,也即社会发展道路。“一元单线论”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简单化 ,把社会形态的单线递进视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普遍的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教条化的理论不仅混淆了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 ,而且以单因论和直接决定论倾向来诠释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发展规律 ,其结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僵化得难以令人信服。因此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应首先破除陈腐的教条 ,剔除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思了斯大林将马克思关于西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概括和上升为各国普遍适用的“五形态”理论所造成的单线论、直线论、唯一化的错舛,分析了从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发掘出的“三形态”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间具有的本质联系,强调发展“三形态”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篇章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科学体系,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贯穿着十个基本论点,构成其理论的核心,也形成其理论的特色。这十个论点是:“致富论”、“稳定论”、“改革论”、“开放论”、“两手论”、“求实论”、“自主论”、“效益论”、“人才论”、“未来论”。作者对这十论进行了系列研究。此文是第一篇,其余9篇本刊将陆续刊登,欢迎读者对此发表评论,以求对邓小平理论的特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这是一个关系到要不要用它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深层理论问题,因而对此必须作出科学的回答。笔者认为,评判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理论体系,主要标准有三条:一是看它是否有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了所论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二是看它提出一的一系列论断与观点,彼此之间是否具有内在逻辑联系,三是看它的主要论断与观点是否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能够成为人们有效地改造、保护和优化自然或社会的理论指导。凡是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一切理论,不管是以专…  相似文献   

20.
“典型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型论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指导性理论,是从恩格斯的两句话引申发挥出来的。这一理论存在内在矛盾,在实践中作家难以具体把握,不可能对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与传统审美观和方法论相悖。。实际上典型论是文革中“三突出”理论的理论支柱,影响是负面的,应当推倒。我们应全面理解恩格斯的文艺思想,联系实际,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论,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