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1983年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上的部分论文摘要.山东东部,古代有优秀的部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受"万世一系皆源于黄帝",只有中原才是中华民族摇篮,夷人落后,无文化可谈的传统观念,即所谓"夷夏之防"的偏见的影响,文献对夷人历史文化记载甚少,杰出的东部文化被贬抑被埋没了,特别是山东东部莱夷文化和莱、纪、(已其)等等古国历史,人们知之甚少,有的至今还象谜一样不得确解.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埋在地下的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的已开始研究出了一些成果.为了更好地组织力量,把考古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尽快地揭开东部古族古国历史之谜,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1983年夏山东省历史学会举行了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十数篇,从考古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对山东东部部分古国史和莱夷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开拓性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披露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新资料.为了交流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山东东部古国史研究,我刊与《齐鲁学刊》决定同期分别刊登会议的部分论文,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大关注,引出更多的新成果来.  相似文献   

2.
莱国姓氏与地望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 关于莱国的姓氏问题,历代史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路史·国名纪》谓莱为商后之国;郑氏《通志·氏族略》说莱为“不得姓之国”;马氏《文献通考》云“莱姓未详”;而而顾氏《春秋大事表》则列莱为“姜姓”。近人多宗姜姓说,其主要理由是以《左传》襄公二年“夏,齐姜薨……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偪之”这条材料为依据,认为“莱亦姜姓,故使与诸姜、宗妇送葬。”①然孔颖达疏云:“《世族谱》不知莱国之姓。齐侯召莱子者,不为其姓姜也。以其比邻小国,意陵蔑之,故召之,欲使从送葬诸姜、宗妇来向鲁耳。莱子以其轻侮,故不肯会。”孔氏所见是正确的。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齐之灭莱,已是蓄谋已久,齐侯召莱子送葬,与其姜姓与否并不相干,而完  相似文献   

3.
莱国是胶东地区的古国之一。大量考古资料证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莱国与许多周边国族一直保持着往来关系。通过对相关出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可以初步廓清莱国与纪、莒、蒲姑、过等国族的联姻或交往关系,从而为胶东区域文明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春秋中后期,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崛起了一个新兴的士阶层,且出现了文武分职。各国统治者和公卿贵族为加强自己的政治实力,纷纷“聚士”。延至战国时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游侠作为脱离了宗法血缘关系的士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正式形成,并活跃于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上,扮演了一种独特的角色,留下了赫赫声名。  相似文献   

5.
<正> 1981年春,莱阳县前河前村出土了一件有铭陶盉,肩铭十四字,流名二字,腹铭二字, 共十八字.铭文考体古拙,非刻、非印,乃用竹木器划于湿陶胚上的,笔触有粗有细,有起有落,并有顺势连出的行出风格,流畅自如,系胶东关岛首次发现此类文字;其字数之多,特点独具,尚属他国军见.有的字为殷墟卜辞的不见,肯定比卜辞原始.顺此这件陶盉铭文的发现,为探讨我国古文字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研究山东部古国和莱夷古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目前对此嚣年代和和铭文意义尚难确知,现仅参证卜辞、金文等有关资料作些初步解释、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仅次于齐、察、楚、燕、赵、魏、韩的,与东西周、宋、卫诸国并称的千乘之国。关于中山国的历史,《战国策》、《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以及《水经·滱水注》等文献虽有零散记载。但它的兴起、发展、诸王世次等问题,文献记载不明,这给后人研究中山国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和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得以看到二千多年前中山国的遗物和文字,给人们深入探讨中山国史和中山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山究竟是何族建立的国?战国中山与春秋鲜虞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尚有异议,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对于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是有影响的。 辨中山族属诸说之是非 战国时期的中山与春秋时期的鲜虞有一定的关系。《史记·赵世家》载:“中山武公初立。”《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杜预《春秋释例》也悦:“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正由于史  相似文献   

7.
大凡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佛莱铭左手和右手定则,这种左、右定则很容易记错,有时要将手扭歪才能判定其方向,很难运用.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及方便判定方向,设法设计出一种新的右手定则,可以同时判定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及磁场中导线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方向,显然这种右手定则是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8.
纪、、莱为一国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山东东部古国中,有几个尚待解开的谜。齐国东邻的纪国,春秋初年为齐所逼“大去其国”,去向何方?清季以来,山东境内不断出土周代(?)国铜器,(?)与纪究竟是何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莱国,其都城在何处?莱国与纪、(?)又有何关系?本文准备对上述疑而未决的悬案加以探讨。一、说纪西周时的纪国,史料缺乏,仅知为姜姓,曾与齐国有过纠纷。《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帝王纪》云:“周之纪国,姜姓也。纪侯谮齐哀公於周懿王。王烹之,外传曰:纪侯  相似文献   

9.
新版《辞海》在卢德铭条下是这样写的: “卢德明(——1927)四川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北伐时在叶挺独立团任连长、营长等职,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1927年秋率部到江西同平(江)浏(阳)农军会合,参加秋收起义,任总指挥。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7年9月21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勤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中,曾将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其中中原文化圈:“以周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也就是战国时期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一带。”北方文化圈:“包括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的方国部族。”根据这样的划分,赵国的南部和北部分别属于中原和北方两个文化圈。李先生的划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赵文化二重构成这一命题的基本内涵。 本文所谓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城乡关系较之商周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城市与乡村走出宗法共同体,转化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行政组织关系,中央王朝以城市为节点对乡村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城乡管理方式配合相对宽松的工商政策,推动着城乡商贸关系的日渐丰富与城乡市场体系的形成;行政地缘体系下的城市与乡村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由此实现了城乡双向的文化互动与人员流动。战国秦汉城乡关系的新变化是中国上古国家向中古国家转变的结果,奠定了此后两千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及其俸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士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有了极大提高,二是士人的俸禄由爵禄向谷禄、由年禄向月禄发生转变。这种变化刺激了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学术交流,对战国学术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刊登了王鸿儒同志《关于邓恩铭烈士的族别及其家庭》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周庆本、王晓梵、李海青三位同志的《关于邓恩铭家世考证意见》和山东大学李肇年、山东省博物馆周昌富二位同志的《关于邓恩铭烈士生辰日、牺牲日、籍贯、族别及家庭等方面问题调查意见》等稿件,对  相似文献   

14.
15.
PSC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语音错误和缺陷外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乏误读现象。误读主要来自于应试人员的学养不足 ,从中可观察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的表意性质和形声字声符的特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试卷第一项的拟制要求和关于第四项的评分规则都有其薄弱之处 ,有待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生产的规模和形式决定流通的规模和形式。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必须以大规模的销售为前提。贸易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新出现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  相似文献   

17.
儒、道两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争鸣和在汉初的互绌,既有学术思想上不同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因素.秦汉时期,儒、道在政治等领域争夺主导话语权的互绌,并未妨碍二者在学术思想上的进一步融合.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例如,在审美特征的论述上,在审美标准的主张上;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论述的侧重不同,恰巧构成为古代文论互补的结构.儒、道互补的文艺观是汉赋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同时汉赋作品也表现出来这种互补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方针中,“鼓励回国是核心。”但还要善于以爱国主义鼓励、感召各类海外学子以适当的方式为祖国服务。为此,应掌握信息,提供适当的物质条件和舆论环境,从发展趋势看,还应遵循市场规律,以互利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藏彝走廊”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一个具有现实理论意义的命题。作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史论结合、现实调查与他人研究成果结合的方法,把“藏彝走廊”作为构成中华民族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通过许多历史的“沉砂”,借助“藏缅语言桥梁”的功能,撩开走廊由“同而未化,融而不合”的幕纱,进而再现走廊这一“棋盘”上业已暴露出来的历史、地理、语言、风俗和民族族别有关的种种“棋子”,用解剖麻雀的微型研究,企望一旦串联起来,就可达到一子相联,全盘皆活的科学研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