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洪适(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徽猷阁直学士洪皓长子,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与弟遵同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辑《唐登科记》十五卷,《五代登科...  相似文献   

3.
薛允升字云阶,陕西长安人,清代著名法律家,陕派律学之鼻祖。他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咸丰六年(1856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六年,召以为刑部侍郎,主持刑部工作;九年,以为代理刑部尚书;十九、二十六年,两度授刑部尚书。在刑部工作,达四十年。他精通律例,撰有《读例存疑》和《唐明律合编》等著作。对于法制、律例,有十分深刻的研究,造诣极高。又能结合时势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法律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他是中国近代法制改革的先驱。关于法制改革的内容非…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从3月22日起在我市文管站展出南宋古尸及随葬品,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以及古代的经济文化研究提供了考证资料.南宋士尸周氏,出生于1988年9月.墓葬位于江西省德安县的一座小山丘桃源山统被的较高处,离县城便8公里。旅游胜地庐山,我四三大淡水湖之一的为阳湖均与古墓相距不远。古墓周围,遍布着座座清朝喜庆《年、光绪11年和宣统2年的古老填丘。这里无疑是一片古墓月。周氏系隆兴武宁(今江西省武宁县)N,生于喜熙四年(公元1240年)一二月,股子成淳十年(公元1274年)四月,仅35岁。周氏的生父周在合,官至实…  相似文献   

5.
“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是岭南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在探讨他的思想源流时,人们注意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但未曾提及崔与之及“菊坡学派”的影响。作为岭南宋代闻人,崔与之享有极高声誉,由他开创而为李昴英光大的“菊坡学派”,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从《陈献章集》中有关崔与之和李昴英的诗文看,陈献章对崔与之及“菊坡学派”是非常崇仰的,至老不变,有“平生愿执菊坡鞭”之句,因此,他的思想应该受到崔与之及“菊坡学派”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宋百余年间,兵戈不断,先期是宋金之战,后期是来蒙(元)之战,川陕战场始终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制约、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战局,本文仅就宋金川陕之战略作述论。宋金之战,实际上在北宋末年灭辽之后即已开始,宣和七年(1125)以来,金人大举南侵,直至把微、钦二帝及其近臣宗属押解北去。南宋建立之后,双方交战持续不断,第一次宋金之战从南宋初年直至绍兴十一年(1141)和议时,达十五年之久,之后双方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相对和平”时期。绍兴末年,宋金战事再起,断断续续直至金朝灭亡,这即是南宋前期的宋金之战。在宋金发…  相似文献   

7.
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原万寿尚书庙自然景观秀丽。前;临坞尾街为商业闹市,后被河道环绕双向流入闽江。树荫蔽日,环境优美。故福州人有“玉带坏腰尚书庙”的描述。民国初年,填河建路后遂定名为“玉环路”。万寿尚书庙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由阳歧祖庙分炉。虽经清道光和民国初两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建筑程式和艺术风格。庙内奉把着南宋末与文天祥齐名的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造像。福州人民十分景仰这位先贤的崇高气节,先后在阳歧、新亭、万寿、龙潭、竹林等处建有庙宇。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所以后人通称这些庙宇为“尚书庙”,他也被群众称为“…  相似文献   

9.
晚明珠江三角洲区域社会情态的忠实记录——《盟水斋存牍》简介叶显恩《盟水斋存牍》一刻13卷,二刻10卷,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卷首有礼部尚书韩日缵、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何吾驺、礼部右侍郎陈子壮、吏部给事中卢兆龙、姻亲陆鏊、按察副使王应华等分别作...  相似文献   

10.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评析于语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但秦汉时期流传的今文和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之乱时,均已亡佚。自东晋梅赜献出带有吁胺国传》的《古文尚书》,唐宋以降,代有疑其伪者。到清初阎若璩(1636-1704)的《尚书古文...  相似文献   

11.
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年),日本奈良时代赞岐国(今香川县)屏风浦人,父佐伯直田公,母阿刀氏,均系仕宦之家。他幼名真鱼,在八个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五,天资聪颖,有神童之称。15岁随舅父阿刀大足(当时学者,任桓武天皇太子侍讲)入平安(今京都)学汉学,18岁时就学于京城太学明经科.他除学习《论语》、《孝经》、《毛诗》、《尚书》、《春秋左氏传》外,还博览经史,尤其酷爱佛经.23岁时,他放弃本可进入高官行列的仕途毅然出家,到镇尾山寺(如和泉市■尾山施福寺)剃度当沙弥,法名教海。来中国前,在奈良东大寺的戒坛院(…  相似文献   

12.
陈文龙是南来一位可以与丈夫样并驾齐驱而毫不逊色的著名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尽忠报国的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拥锌铁骨.诚如宋末丈人郑思肖所评价的那样“如水行地,如日在空”①.万古长存。陈文龙(公元1232—1277).初名子龙,亨德刚.别号如心。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市东门外阔口乡)人。席宗咸淳四年(公无1268)状元及第.度宗御笔赐名“文龙”.因字“君责”。历仕度宗、恭宗、瑞宗,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等职。陈文龙出身于“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名宦世家。他的前辈如南宋宰相陈俊卿等,都是…  相似文献   

13.
王铎艺术成就简论杨海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王铎天启二年(1622)成进士,崇祯朝为翰林院侍读、礼部尚书,宏光朝官至次辅。入清后曾为礼部左侍郎充太宗实录副总裁、太子少保、礼部...  相似文献   

14.
终结共总结:论宋末元初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结共总结:论宋末元初词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乔力南宋末元初词与南宋后期词共同构成唐宋词鼎盛阶段之后的深化阶段,是其后半部分,也为历经约六百年漫长进程、臻达文体之极至的整个唐宋词降下辉煌的帷幕,它由宋度宗咸淳元年(1205)始,截止在元仁宗延佑七年(1...  相似文献   

15.
乔力 《天府新论》1997,(2):71-75
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共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1068—1207)的140年,可以视为其鼎盛阶殷,名家蜂起、诸体人备而众美咸集,由之将曲子词推向辉煌的颠峰。不过,两宋词如春兰秋菊,风貌格调各具胜境,形成鲜明差异,追踪这中间的转变轨迹,则正在于北南宋之交的一段时期,即自北宋钦宗靖康初(1126)到南宋高宗绍兴末(1162)的大约三十余年间。回顾北宋中后期词,先是苏轼全面革新词风,复归诗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福建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万历、天启年间,他两次入阁为首辅,长期主政,维持明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转。对叶向高在明末政局中作用的考察,无疑是研究明本历史的重要部分,不应忽视。一、叶向高与皇帝1、以首辅维持政局。叶向高中进士后,授庶吉士,进编修,历官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利部右侍郎等,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政府中枢。次年,因其他大学士或卒或辞,叶向高遂成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得致仕。天启元年(1621年)至四年(1624年,叶向高复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六经之一的《尚书》的书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这一解释被现代学者认为是神学的和荒诞的。本文认为:(一)远古社会实体的统治形式是宗教型的,相当于《国语鲁语上》所说的神守;在专职的史家之前,巫师充当了整理并传播历史文化的角色;(二)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历史并没有断绝,而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后人找不到历史的来源,逐托名于上帝,如《尚书》中的《洪范》和《吕刑》两篇都说来自上帝;(三)口传历史多夹杂神话传说,给经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加强了其宗教般的神圣地位。在经书中,《尚书》中的口传历史成分最多,神秘色彩最重,所述内容时代久远,以至被古人视为“天书”。因此说《尚书》是“天书”在人类学上是讲得通的,不是误解而是正解  相似文献   

18.
导论黄震(1213-1281)字东发,一字汝震,学者称为于越先生,门人私谥日文洁先生。南宋庆元府(浙江宁波)慈溪县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能吏和爱国者,也是浙东学派中理学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时人誉为“以经术、行谊、政业为江南名卿”。  相似文献   

19.
《康诰》与《康王之诰》皆为《尚书·周书》中之篇目,二者写作之背景、时间、内容、目、的、作者根本不同,这在《尚书》中是非常清楚的,不须多言。司马迁作《史记陶I,上古时代(主要指传说中的尧、舜、禹和夏、商、周各代)之史料、史实,除司马迁亲身实地考查所获资料之外,大多是以《尚书》之史料为依据的。《史记》中之《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多以《尚书》为原本,甚至许多即摘录《尚书》中之原文。《尚书》中之篇目,《史记》几乎都提到。然而,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却把《康洁》与《康王之法》相…  相似文献   

20.
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号左君(亦作左军)、井两居士,安徽当涂人,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卒溢勤敏。工诗文,善书画,精于鉴赏,曾参加编纂《秘殿珠杯》、《石渠宝笈》,担任玉牒馆副总裁、全唐文馆总裁。所著《壹斋集》收诗四十卷、《二十四画品》、《画友录》、《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等,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文集,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一黄镇祖居徽州祁门左田村(因以为字),宋末迁当涂,清顺治初年再迁芜湖。五世家居芜湖西门外升平桥,有老屋数十间,黄钺就诞生在这里。他天资颖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