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梅兰 《社区》2013,(12):35-35
3月4日下午,湖北省宜都市残联理事长、也是市助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组长杨用燕,带领市助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金朝托养中心,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比率逐步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托养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残疾人托养政策不完善、托养资金不足、居家托养服务亟待开发、托养服务供求缺口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给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带来一系列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以"普惠+特惠"模式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整合资金来源渠道,规范托养服务,力争实现托养服务"标准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目标,不断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地区间托养服务均衡发展,最终构建完善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总体上是有序、有效和可持续的,但也存在问题。部分大学生对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了解,参加志愿意服务呈短期性、参加的途径和场所较为集中、涉及范围较小,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盲目和具有功利性。可以通过拓宽大学生了解和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和加强高校与残联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的联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推动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西方福利理论界开始认识到,原本在克服福利提供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第三部门也存在失灵问题.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利益群体,生活上大多需要专人照料.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近年来,更是将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提上重要日程.理论上,第三部门可以广泛发动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但作为当前我国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重要力量的第三部门也存在失灵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引导,以机构能力建设为关键,以居家服务为基础,才是构建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黎默 《社区》2014,(13):30-30
4月8日,首批享受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的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的残疾人居民汤先生(右),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吴英翠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近日,安徽省合肥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6.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最基本的平台.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810户残疾家庭获得社区服务的经验为基础,对4个典型家庭进行深度个案分析,研究我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与服务提供的现状.研究发现,现有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回应残疾人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要重新认识社区的功能,转变社区残协建设思路,建设具有服务承载力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回归社会组织的志愿精神和发展规律,同时要将助残民间组织纳入基层残疾人组织范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残疾理念的变化,残疾人的社会服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助推残疾人服务工作,以佛山的残疾人服务工作为研究基础,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残疾人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一是机构性质志愿组织模式、二是服务管理行业化模式、三是社区服务中心虚拟化模式、四是机构自助和连锁经营模式、五是社工介入运作模式、六是资金筹集社会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惠老新讯     
《社区》2014,(36):26-26
北京养老券变卡 年省成本2000万 明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纸质养老(助残)服务券将升级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42万名高龄老人和10万名重度残疾人可免费获得。自2010年起,北京市每月为16至59周岁无工作重度残疾人、60至79周岁重度残疾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服务需求状况调查数据,以1 198名残疾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进行逐步回归,研究了残疾人的家庭状况对其服务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特征、照料资源、家庭及社区环境等因素对残疾人的服务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残疾人多乐于选择居家服务;由子女/孙子女和配偶照料的残疾人选择机构托养服务的较少;社区服务设施状况越好,残疾人越乐于利用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0.
1月19日,湖北省宜都市文峰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相约前往姚家店镇福利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和残疾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图为大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相似文献   

11.
积极参与医疗支援、宣誓教育、帮困助学、助老助残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多小时——这是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后检验科技师、青年党员徐欧阳8年来的志愿服务经历。“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志愿者”“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魏雪梅 《社区》2012,(22):19
近年来,山东省垦利县振兴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内容,进一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由基层妇干、女职工、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等,针对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以及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流动妇女  相似文献   

13.
王琳 《社区》2013,(4):42-42
1月19日,湖北省宜都市文峰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相约前往姚家店镇福利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和残疾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图为大家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是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和残疾人的相关组织或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实现志愿者助残的制度化,对于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志愿者助残的现状,从志愿者组织的审批和管理、助残志愿者自身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志愿者助残的制度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助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创新助残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助残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福建省晋江市的实践进行剖析,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助残社会组织总体发育不足、助残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缺乏长效性支持机制、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监管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等5个方面分析现阶段助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优化助残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强化助残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长效性支持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的监管评估机制等对策,以促进政府行政效率和助残服务效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6.
周晓明 《社区》2015,(9):32-32
2015年3月15日上午,江苏省仪征市中心鼓楼广场上,一群义工正将募捐来的衣物,进行义卖助残。这次活动是由市义工联合会举办的,义卖所得将捐助给救助残疾人事业,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发现"助残"理念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的动态契合性,理念转变是制度完善的先决条件。在制度分析视角下,三个典型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呈现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实践逻辑,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基础还很薄弱,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为残疾人服务的就业体系正急切地呼唤着有识之士加快开发助残服务业,这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中华魂》2017,(8):34-34
河北任丘市青年企业家、全国先进摄影志愿者李铁强,三年前发起成立“亿德爱之家”爱心组织后,带领其中22名摄影志愿服务队员,开展“送爱心、拍幸福”活动,多次走进该市道德模范、老党员、革命母亲、百岁老人家中和敬老院,为模范人物和老人们义务拍照,送上精心制作的摄影作品以及月饼、蛋糕、粮油米面和现金。  相似文献   

20.
李红梅  冯姜娜 《社区》2009,(16):52-52
5月11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在东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召开了东城区居家养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东城区政府、市民政局、市社区服务中心、东城区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东城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让每一位有志愿服务需求的老人,都有一名固定的社区志愿者或1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为其提供亲情、贴身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