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和基石,是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一把钥匙。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剖析中,看到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到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对这些矛盾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建立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列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在这段光辉、灿烂的历程中,深深留下了湖北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的足迹。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舞台上,湖北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壮烈、令人振奋的活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湖北中部崛起,谱写了新的篇章,全面叙述这70年来,湖北星移斗转的历史,不是本文的任务。本文仅对湖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由开始的基本正确到后来的失误,再到最后的正确,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导致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党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清.总结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上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深化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革命胜利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在这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错综复杂。尽管我们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但由于新中国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敌人的残余势力还有待肃清;工人阶级的主要同盟军——农民大部分还没有从封建的经济制度下解放出来;社会生产力原已十分落后,又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更是严重的任务。因此,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我国现代史学界存在着意见分岐,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公布后,学术界出现了争论。而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加深对我国国情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颇有意义,因而有继续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四人邦”及其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康立之流,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不惜歪曲和捏造历史事实,大搞“影射史学”.他们先后抛出的《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汉代的一场儒法大论战》、《读盐铁论》等黑文,对秦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任意阉割和篡改,就是他们大搞影射攻击的一个突出例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主要矛盾的学说,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贡献。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各个革命时期,特别是在革命的转变关头,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住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转变,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问题。打倒了万恶的“四人帮”,特别是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党的工作中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当前,我们只有认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彻党的基本方针,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集中精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以及其他次要矛盾,才能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完成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和解决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家作主的要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和落后的民主政治之间的矛盾。这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分析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0.
认识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试论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丹珠昂奔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发展的时代,随着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二十一世纪已迈着匆匆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深入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生成、历史生成和现实生成的三维依据;需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的共时发展促使“需求侧”的新要求和“供给侧”的新判断,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一直存在的并适时变化的“新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内涵;需把握好通过高质量发展、引领需要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从而系统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逻辑地蕴含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讲,共同富裕应该是一种既充分又平衡的发展状态。社会建设通过促进人们对于既有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助力“共同富裕”,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鉴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之“不平衡”的集中表现,目前来看,社会建设之于“共同富裕”具有双重意义。社会建设所强调的对于发展成果之“合理共享”的“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成果的享有必须联系对成本的承担;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维持作为人的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在现代社会通常以普遍而平等的基本社会权利来体现的需要。“共享”的伦理前提是“共建”,“共享”的事实前提是“共治”,即每一个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平等参与权、话语权,唯有共建加共治,才有可能通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得出的正确结论。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时代和我国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争议,从1956年就开始了。争论的焦点有两个:第一,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第二,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这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问题。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还始终存在着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只有坚持并进一步深化对这些不相适应方面的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才能切实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中国革命数次从危亡中走向重生。今天我们所要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依然离不开对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这个多层的内容中,包含着多重矛盾性,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矛盾,又有新产生的矛盾;既有中华民族(整个国家)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有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既有反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差距性的矛盾,又有体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差异性的民族矛盾,等等。各种矛盾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民族矛盾体系,并从整体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总的发展趋势。 要认清事物的性质,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时期诸种民族矛盾中,哪一种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