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走入《边城》这个人间仙境之前我们有必要谈一谈沈从文的文学观。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作家群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京派文学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之‘神’是人性”。对人性这一方面,沈从文有很深入的思考,他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①人性的探寻可以说构成了沈从文小说的全部底蕴。他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从“人性”轴心向四面幅射开来。但他又认为人性寓于人生(人生包括生活和生命两部分),“生命之…  相似文献   

2.
试论抽象──读沈从文四十年代论说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与他的文学世界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使沈从文获得巨大成功的是以写于1933年的《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系列,它们使他的以写于1935年的《八骏图》为代表的城市小说系列相形见绌。在政治上,沈从文始终保持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尽管他一度被认为是“京派”作家的领袖,并实际上几次引起文坛重大的论争,而且不断受到各种批判,但是他对于派阀之争的厌恶使他几乎一直在孤军奋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沈从文的立场都是人性的与生命的,不言而喻,这使他游离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感情     
有感情的不一定是艺术,艺术却必须有感情。离开感情,艺术就不复存在。李泽厚说:“艺术如果没有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我们只讲艺术的特征是形象性,其实,情感性比形象性对艺术来说更为重要。艺术的情感性常常是艺术生命之所在。”(《美学论集》)文学是语言艺术,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用语言表达人物的感情和作者自己的感情。这一点,王国维早已在《文学小言》里说过:“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他非常明确地把“情”看作是文学的“原质”之一。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散文的美学性格简论李官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沈从文作为“大家”的文学品格逐渐被文艺界承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同样地,沈从文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也是他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翻开《沈从文散文选》,①走进沈从...  相似文献   

5.
《大公报》与沈从文有很深之“缘”,这不仅仅缘于沈从文1902年诞生那年,《大公报》也在天津创办,而且更在于此后沈从文与《大公报》长达近20年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与他一生活动有重要意义的诸多事件,如在发表过沈从文作品的所有报刊中,数《大公报》上刊载其作品为最多;在沈从文1949年前所经历的6次大的文坛论争中,有4次是因他最先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文章引起;沈从文在其整个报刊编辑活动中,唯有对《大公报》的时间、精力与心思等投入最大;沈从文的一些代表作(如《湘西》)最先由《大公报》推出面世;沈从文等人经营的《大公报…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评略邰宇沈从文于二、三十年代写下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儿童小说、儿童散文,也有儿童诗歌。他的这些作品清幽、淡雅、惹人喜爱。他以真挚的感情对儿童心理作了细腻的、准确的描绘,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沈从文的儿童小说主要见于《沈从文文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都有回目,如(三国演义》、《水讲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镜花绿)等等,莫不如此。而以(红楼梦)的回目作得最好。回目不但可以暗示作品内容,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回目本身也是中国文学中特有的“对联文学”。对联作不好,绝对写不好律诗,不论是五律、七律。唐宋诗人无一不长于此造。作诗最难的就是律诗,写不好律诗就算不上是好诗人、大诗人。诗圣杜甫就以律诗见长。他的《蜀相》七律、(登楼)七律、(秋兴)八首都是路炙人口的作品。为了了解他的律诗对仗的工稳,我且引他的(春勃五…  相似文献   

8.
《萧萧》是沈从文“湘西”书写的重要作品,其1930年初刊本、1936年再刊本、1957年选集本构成了一个纵向的文本脉络。《萧萧》的两次改写与沈从文的返乡经历存在着时间和逻辑上的关联。三次返乡经历是促成沈从文“湘西”形象建构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沈从文“湘西”的文学想象,也随着他对“乡土地方”和“现代中国”的关系的认知变动而发生变化。《萧萧》的改写和版本变迁,很好地呈现和解释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学新人写新人。《高山下的花环》(简称《花环》)是一部出自文学青年之手的中篇小说,艺术上虽然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但却蕴藏着一股“使石头也会动情”的强烈艺术力量。托尔斯泰说得好:“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人们早就急切地期待军事文学园地里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李存葆以对人民军队和“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英雄们深厚诚挚的感情,塑造了我军从普通战士到高级将领的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新人形象,谱写了一曲革命军人无产阶级人情美的壮丽颂歌。满足了读者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写男女关系的能手6他自己说:“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它文章还相宜。”因而,他的作品有不少对女性心理,男女关系问题的出色勾画,作品也具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并不一定能使作品女性化,巴尔扎克、福楼拜、扎尔斯泰等都以写女性心理见长,却丝毫没有女性化倾向,为何沈从文有呢?这是因为前者大都是以男人的眼光来测度、揣摩女性心理,带有很浓烈的男性气息,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就是一个男人,一位社会解剖学家。而沈从文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女人味,“隐含的作者”也给人感觉是一…  相似文献   

11.
老作家沈从文在20—40年代写过大量作品,其中《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小说在他全部著作中并非力作,但却同引起过不少争论而为他的研究者所瞩目。在北平解放前夕,沈从文不受国民党引诱,拒绝随同南逃。但就在这前后,他因写过《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作品,被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斥为“桃红色”作家,联系到他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发表过一些为文艺而文艺和中间路线的言论,进而被界定为“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作家。北平解放后,他因此惴瑞不安,一度自尽未遂,以后便告别文坛,转向了古文物的研究。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2.
由王廷海、蒋秀英、黄永恒主编的《言情人部》(《官闲情闻》、《文林情税》、《青楼愤恨》、《冥府请幻》、《妖域情感》、《他界情实》)是新编中国古代短篇爱情小说丛书。书中作品精选自先秦至晚清的历代丛书、笔记、小说集等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入选作品皆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或者是在某个侧面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言情”是历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言情”作品历代皆有上乘之作。究其原因,这大概是由于“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的缘故吧。恩格斯认为“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恩格斯《路德…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一九三四年问世后,曾赢得了不少青年读者。但由于这部小说当时以反文学功利主义的姿态独立于“主流文学”之外,所得的评价是毁誉不一。在沈从文重新受到文坛注目的今天,人们对他作品价值的评价,也仍是臧否不一。对于《边城》这部大家认定的艺术精品,也认为可议之处尚不少。对于一部作品,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近它,谛视它,臧否不一,本属自然。沈从  相似文献   

14.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15.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却不是工农兵文学的代表诗人,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写下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作,并不是按照工农兵文学的创作规范创作的。这些诗作的诗情既和工农兵文学相通,又是对工农兵文学的超越,具有比工农兵文学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艾青的创作启示我们:要通过个人的“私情”来表达符合人民利益的感情;在“为人民大众”的大方向下,作家可以而且应该有选择题材、表达个人情感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1968年,川端康成(189-1972)以他独有的小说艺术表现了日本文化之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不止一次地承认日本美的传统融和了中国唐代文学的风采。他说他的心已经融汇在紫式部(约978年前后──1014年前后)的《源氏物语》之中。他认为自古至今,《源氏物语》是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我在美丽的日本》)。要谈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日本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川瑞康成的影响,不妨先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着手。紫式部以精通《白氏长庆集》而得名,在小说…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与诗歌一样是一种抒情的艺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罗丹则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一篇作品要想具有艺术魅力,首先要能拨动人们感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可以说,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作家鲜明独特的感情所熔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穆陶是历史学者型的作家。长期以来他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明清历史交替期,并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古今历史“接合对应”部,作现实启迪性的时代观照。他曾跟人说:写的是历史小说,目光却是对着现实的,这不是简单的“借古讽今”或“影射”,而是作者的感情和文学作品的功能,使我不得不这样。“作者的感情”蕴藉复杂,但我们觉得其主调鲜明单纯:站在历史高度比照古今激发起的忧患意识与时代期冀。写明末清初历史交替期的《红颜怨》、《孽海情》如此;写古近历史转折点鸦片战争的《林则徐户亦复如此。但(林则徐》又有新特点:一面沤歌林…  相似文献   

19.
屈骚艺术的美学意蕴及其流变孙元璋一屈骚的巨大艺术力量,在于诗人那由于深刻的生命体验所产生的壮烈而激越的情感。屈原多次表白,他的创作乃是心灵的袒露、情感的抒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惜诵》)“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思美人》)其...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典范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之中.即他的别有的“贴着人物写.”“用人心人事作曲”的叙事手法和自然化结构方式,它们渊源于中国传统诗文的滋润、也由其达成了《边城》出神入化的境界.拓展了小说创作真正“中国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