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8年春节前的几天,我的留学生同学、好闺蜜张璐瑶从老家山西忻州到北京来玩.一是陪着好友来咨询整容事宜,二是想去协和医院配眼镜.作为"地主"的我当然要招待这位好闺蜜了.张璐瑶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忙东忙西地在北京奔波了好几天,可以说是从西北到东南,把北京城走了个遍,刚到我这儿,还没呆上1个小时,就又想出门转悠了.  相似文献   

2.
步雄 《北京纪事》2009,(1):77-78
像老北京失去了四合院一样,我失去了曾经的母校——北京第九十五中学。2002年,北京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位于宣武区韩家胡同的北京九十五中学被取消建制,改成了一个体检中心。说不大,九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人文北京"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奥运后北京市确定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人文北京"位居"三个北京"之首,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根本要求."人文北京"要求"以文立市",即深入发掘首都丰厚的文化资源,其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充分体现古老北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现代北京无穷创造力与丰富人力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充分向全国、向世界展现北京文化创造力、巨大吸引力、振兴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海森 《北京纪事》2009,(12):14-18
北京跤场,顾名思义是训练和表演摔跤的场地。始于清、兴于民国初年,在解放后的60年代,曾遍布于北京的街头巷尾、公园和厂矿,是京城百姓喜闻乐见,青年人追求时尚的运动场所之一。文革开始后,跤场连同所有封资修的玩意儿一同退出了北京社会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清晨,沿着交道口的十字路口向东走,映入眼帘的是朝霞下宽广整齐的崭新大道和一整片漂亮的银灰色楼房。这些都是北京的新面貌。傍晚,我乘汽车回到交道口,向西走去,我看到的是一条较窄的老街道,远处终端则是以晚霞为背景的鼓楼高大的身影。这些又是北京的古都风貌。朦胧中,头脑里似乎出现了儿时在这条街上乘坐的全绿色的有轨电车。由交道口的十字路口向  相似文献   

6.
几场倾盆大雨、一场漫天大雪,就能让如今北京整个城市脆弱的自我保护能力暴露无遗。而在种种天灾之下,有时我们还更能看出各种人的因素,比如,一次机场的航班延误,就能让乘客和机场服务员吵成乌眼鸡;再比如,一场大雨就能让北京人的"行",变得障碍无数。 如今,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还有4年了。我们不谈刮风下雨沙尘暴,免得说话晦气,我们就说说眼前整个北京基础建设的软件水平。记得奥运申办成功之  相似文献   

7.
"首善之区"是首都城市精神,北京文化特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支撑起"首善之区"的内容框架;人文是科技与绿色的内核,人文水准决定着"首善"的规模质量.首都城市的真正现代化,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现代性,使国内外民众广泛感知"善意",认同"首善".因此首都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以人文、科技、绿色为资源的善意传播,着力点在所有领域认真"积累善意".  相似文献   

8.
易明 《北京纪事》2018,(2):106-108
2017年最后一周的5个工作日,过得特别有意义.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参加了北京演艺集团举办的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讲课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的教授. 名头挂"首都"的大学还有那么几所,比如"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这几所大学以前是归北京市管,名字也属实,比如叫北京师范学院、北京经济学院、北京财贸学院、北京第二医学院等.  相似文献   

9.
5月7日,我和北京澳际学校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班的同学,到三里屯太古里进行学术英语课题报告的问卷调查.前两年看过一些关于北京的小说,三里屯每每被当成有魔力的地方,但我在北京出生长大愣是没去过.比如冯唐写的随笔《三里屯前史》,说自己在那儿树立了价值观、人生观,还强健了体魄.1984~1990年6年的学生时代是在三里屯南街那片的北京八十中学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方言生动、鲜活、简洁、明快,是由北京文化悠远的开放型传统决定的. 为什么说北京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这个命题似乎与人们惯常的认识相悖.那精巧的四合院,那厚重的城墙,那环围的护城河,那狭窄短小的胡同,那拥挤的茶园戏馆,那稠聚的花市鸟市……似乎都是一个封闭式文化圈的典型形象.然而,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独特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现在北京的城区和郊区都是马路纵横,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风驰电掣般在路上奔跑.但是,在七八十年前,不仅北京的郊区没有一条平整的柏油路,就连城区(除前门大街外)也还没修柏油路.  相似文献   

12.
阵雨 《北京纪事》2016,(6):43-47
去大山深处的水峪村游赏,是冲着水峪村深藏大山的古民居、古石碾、古中幡"三绝"去的.可以这样说,探访水峪村"三绝",是我心存已久的事. 说来也怪,这些年不知为何,随着知天命年龄的到来,兴趣爱好开始朝着两个极端绝尘而去.一个方向是前卫时尚的一端,像北京的798艺术区,像年轻人喜欢去的酒吧乐坊.另两个方向便是沧桑厚重的一端,像散落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像北京远郊区星罗棋布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3.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也可能有内在动因--北京话系统内部语法、语体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人米夏自称自己就是个北京的"胡同串子"。他渴望穿越时空的隧道,感觉仿佛前世就来过北京的胡同。他每来一次北京,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和哀伤,看到一条条胡同和一个个四合院的消失,他说:"我曾经在废墟前流过眼泪。中国人愿意选择更舒适和现代的生活,这无可指摘,只是希望这座城市的古老文明不要消失得太快。"米夏只是一个中年白领,他将收入中相当一部分都用来收藏中国文物,随着时间积淀的增值,这些文物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价格了,但他从来都是只买进不卖出。他那100多平米的住所已经摆满中国各种文物,但他一张画一片纸都没有卖过。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北京纪事》2016,(7):95-97
位于北京展览馆西侧楼,与动物园猴山仅一墙之隔的莫斯科餐厅,被北京人称为"老莫",45岁以上的北京人差不多全都知道它.文革前和文革期间,它一直是北京西餐的扛鼎之店,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典范.那时节,去"老莫"吃过饭是一桩可以四处炫耀的资本,非高干子弟或大院帮主,很难成为那里的主顾常客.在我们的青春年月里,"老莫"绝对属于今天的"高端会所",我这么一说,您总该明白它当年有多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吧?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一觉醒来,一撩胳膊,扫着天津了,一瞠脚丫子,够着上海啦!北京大了,跑趟天津跟遛趟王府井似的,世界小了,从上海打个来回什/厶烦心事都摆平了!因为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北京人都成全民超人了.  相似文献   

17.
人物档案:刘振钰,72岁,素有"空竹之王"的美誉,曾荣获北京市健康老人之星荣誉称号,在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胜出非常明星奖;赴英国参加"北京风情舞动伦敦"文化交流活动.现任中国民族运动体育协会理事、北京市首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副主任,关爱青少年社会活动家、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还承担着北京职工体协等民间团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以写文为生的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前卫的名字--自由撰稿入.北京入管他们叫"写家子".  相似文献   

19.
王进 《北京纪事》2015,(6):40-42
10年前,郝庆君来到了北京.和所有"北漂族"一样,他怀揣着梦想和决心,想在北京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青春不留遗憾.现今33岁的郝庆君已是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总务办副主任,工作10年来,获得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2008年,郝庆君在北京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中获得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他又在国庆60周年大型活动保障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陈湘 《北京纪事》2009,(6):56-59
"像云一样柔,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长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果。"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50年代初,看了乌兰诺娃跳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一首诗。西方芭蕾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北京引进这门艺术刚半个世纪。从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