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扩大和人们对全球气候的担心,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中心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低碳经济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碳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也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碳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则尚未确定,本文拟就碳交易中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碳排放权的定价和碳交易场所设置等问题,提出构建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具体设想,以供国家立法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有研究主要从静态、宏观的视角讨论碳排放权的性质和法治化路径,对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运行的具体问题策应性不足。碳排放权的权利变动包含初始分配、市场交易、核查清缴三个前后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阶段,使得碳排放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属性并对应不同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规范层面,应当完善碳配额分配方案、碳交易主体与产品、温室气体监测-报告-核查规范体系。在纠纷解决上,应当赋予排放企业异议权,明确排放企业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主张权利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创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碳市场流动性不足、碳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加强、碳市场制度体系亟待完善、碳市场金融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应。对此,提出碳市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碳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灵活的碳定价机制、健全碳市场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以及推动碳金融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4.
碳交易及碳交易市场是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概念.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均做了相应的规定.在碳交易及碳交易市场日益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例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碳交易所,还有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碳交易活动.不仅如此,一些金融机构还是市场价格的发现者.从全球碳交易现状出发,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碳交易排放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具体案例论述中国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碳金融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系统。碳排放权及其相关交易形成了不同的市场模式。碳排放权价格直接影响企业减排动力和碳排放权市场能否有效运行。碳金融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影响排放权价格的关键因素,建立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价格波动行为和相关定价模型,分析各种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上。发达国家已开始争夺在碳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催生出了碳交易市场,使得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以像商品一样被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认为碳交易给中国节能减排目标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着风险,为此,应该采取措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利用好碳交易这一事件响应国家政策,实现经济目标。通过过对我国企业的具体分析,认为我国企业一定要做到避免贪图眼前利益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催生了碳交易,也诞生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市场,兼具环保市场、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这些特性导致各国政府需要对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市场滥用、价格操纵、市场欺骗等现象,保障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和市场行为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若干可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部分省份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市场机制及监管机制必须同时建立及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是综合的,监管主体包括综合经济管理、环保、能源和金融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在清洁发展机制(CDM)框架下,农业碳交易的发展潜力巨大.贫困人口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农业碳交易旨在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碳交易对农村扶贫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局限,应重视农业碳交易未来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性质有两种观点: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仅仅是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资格或许可,是政府的一种新型管制工具;或者,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立法实践中,温室气体排放权基本上被视为一种政府管制的工具。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看,温室气体排放权其实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取权,应当作为一项财产权利。根据新型财产权的观点,温室气体排放权是国家为了解决气候领域的公地悲剧而创设的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属性的管制性财产权。  相似文献   

10.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进程对中国碳交易立法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可以借鉴欧盟渐进式的立法进路,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试点模式,摸索建立大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可行性。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立法全面的智力支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综合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并保证各利益方的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森林作为固碳主体所起的作用与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下,黑龙江省作为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对黑龙江省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黑龙江省碳金融体系构建前提的相关问题,结合其发展碳汇的潜力,以明晰碳资产的产权为前提,提出发展碳汇交易市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碳排放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碳排放总量过快增长使得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承受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大,低碳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在对我国碳排放形势及其主要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低碳转型需要从规划、产业体系、能源利用方式和结构、低碳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内外碳绩效评价方法缺失的现状,文章依据能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碳绩效方程式评价法——CRVC。该评价方法用简明的方程式反映了碳排放与碳减排活动所产生的低碳资源效率、低碳经济效益和低碳环境效益,体现了碳绩效评价促进实现“资源、经济和环境”三赢的目的。运用CRVC法评价首钢、攀钢、包钢、武钢、河北钢铁等5家钢铁企业的碳绩效,发现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这5家钢铁企业之间碳减排效果的差异,因而能为钢铁企业识别碳排放源,明确碳减排关键环节提供指导。CRVC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碳资源投入、积极参与碳交易以降低碳成本以及制定碳预算以控制碳排放量等措施有助于有效提高企业的碳绩效,促进企业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4.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无疑是导致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要想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为推进各地区、各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衡量其低碳建设的实际水平,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在充分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各地低碳建设进行规范和引导,为制定低碳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碳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2月19日,首先纳入发电行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1万吨标煤的准入门槛使全国碳市场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火电企业。全国碳市场短期内虽然不会产生明显效果,但长期来看,将通过倒逼发电行业优化结构来促进低碳发展。对中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发展及进程进行梳理,分析各个试点碳市场的市场表现及履约情况,通过对其配额和CCER交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各个试点市场的政策效果,并对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7个试点的碳市场累计完成线上配额交易量逾1.35亿吨,达成交易额逾20亿元,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7年,7个试点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大量交易集中于履约期前后的情况。重庆碳市场一改以往低迷的市场表现,交易量和活跃度增加迅速;天津碳市场因全年长时间休市,交易量较低;湖北超过广东成为交易量最大的试点碳市场,交易集中度也为7个试点中最低。2018年是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期,各试点碳市场将继续并行运行,全国碳市场在实际的配额交易前将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模拟交易。碳市场的机制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要真正发挥全国碳市场降低碳减排成本和促进碳排放量下降的作用还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碳金融作为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是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文章在分析国外发展碳金融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银行业对碳金融参与程度逐渐提高的现状,提出商业银行应培养专业优质人才、提高碳金融产品创新力、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和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等发展碳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通过对碳关税和碳税等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分析,借鉴国外开征碳税成功经验,作好中国开征碳税的各种准备。中国应择时开征碳税,避免碳关税的不利影响;加快实施"走出去"和外包战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的碳承载力、碳超载率的计算模型,采用供需平衡法建立了区域碳锁定时间和趋势的判定模型。以有着“植物王国”和“基因宝库”之称以及水电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省为例,对该省的碳锁定时间、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自2002年后开始出现了碳锁定现象且趋势越来越严重,若不进行强有力的外界干扰,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结合即使“十一·五”低碳目标的完成也没能减轻云南省碳锁定加剧的趋势,提出把减轻碳超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升碳承载力纳入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碳金融是低碳经济中的一个关键,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对碳金融的研究,但在我国关于金融如何支持碳经济却是薄弱环节。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及碳金融交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及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暖的核心在于碳排放,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则是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低碳化和低碳经济化。碳排放和碳减排是国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并存的环境问题,由此出现'吉登斯悖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碳减排,促进碳减排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基于庇古税理论的财税手段和基于科斯定理的碳交易手段。而碳税的'双重红利'假说有待进一步检验,全球和中国的碳交易机制设计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碳减排的政策手段选择、碳减排的成本收益比较、区域碳减排的政策设计、碳减排与能源定价机制的关联等均可能是低碳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