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史作为中国断代史,始于1644年清朝入关取代明朝统治,终于1911年清朝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时268年。清朝入关以前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齐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国)大约10年,再经其子太宗皇太极在位18年为开国史或清前史,固与清史有关;即在1911年宣统溥仪在辛亥革命以后,于1924年后被驱逐出宫以前的一段历史,亦与清史不无关系。如果将清前和清亡以后的历史都加起来计算,清朝一代就超过300年了。 清史研究与研究清史以前的中国各朝断代史有几点不同:第一,清亡到今只有80多年的时间,与以前各断代相比为最近,近则不怕文献不足征而怕文献太多,不好掌握和驾驭。从前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研究历史应挑选有史料而又不太多的那个朝代去研究,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清前期中俄关系中与理藩院密切相关的问题,谈一谈理藩院在中俄关系中的历史作用。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公元一六三六年七月(崇德元年六月)设立,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我国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为实现进取中原,夺取明朝天下的基本国策,解除后顾之忧和道梗之患,逐渐臣服漠南蒙古的产物,也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朝对漠南蒙古关系和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一六三八年八月(崇德三年六月)蒙古衙门更名理藩院。最初,理藩院只是清朝专门治理蒙古事务的机构。  相似文献   

3.
天聪元年 ,后金与朝鲜结成兄弟之盟后 ,两国关系并不和谐 ,争端不断。皇太极改元称帝 ,而朝鲜竟采取不承认态度。致使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再次征朝鲜 ,朝鲜战败求和 ,与清朝结成“君臣之盟”。至此 ,清朝与朝鲜由先前的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 ,标志着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沈阳故宫文物宝库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宝剑、清太宗皇太极腰刀、皇太极龙袍和皇太极弓矢最具历史价值,最为中外明清史家和满族史家所垂青。然而,这批国宝却不是宫廷原藏,其真实来历史界未必尽详。原来,盛京皇宫原藏太祖、太宗遗物自清朝入关已逐渐散失。据《黑图档》记载,从乾隆朝起盛京宫殿仅藏有太宗鹿角椅三张以及太宗御用鞍(革占),弓矢和“赏给硕色乌巴什黄袍”等物。并且,已于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5.
“满洲”一词开始是满族人的自称,始于公元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后金政权改国号“金”为“大清”对。后来随着八旗制度的推广和普遍实施,入主中原的满洲人皆自称为“旗人”,“满洲”一词遂成为历史概念。有鉴于此,本文中用“满洲清政权”来指代清军入关前后的初清政权。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清政权已与藏传佛教发生了联系,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段清政权与藏传佛教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正是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年8月3日至22日共20日,吉林省的部分清史研究者同日本国满族史研究会的清史学者,就清入关前史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与会的中日学者在讨论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这次学术讨论会原来拟定的是清入关前史的史料学的研究为主要议题,所以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多为这个研究领域的。日本明治大学的神田信夫在题为《日本关于清初史史料收藏与研究概要》的文章中,对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对清朝就有强烈的关注,对康熙朝修的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的传入、收藏和编纂出版  相似文献   

7.
一多尔衮(1612-1650),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因其生母是努尔哈赤建国后的实际帝后①,深受努尔哈赤钟爱,有“九王子当立”的遗言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夺立”,年幼的多尔衮,在父死母殉,兄夺其位的危难中,积极进取.随着清政权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其权势也在不断地扩大.他是皇太极争夺帝位的对手,又能与皇太极相辅相成,对清初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皇太极死去,权高势重的多尔衮,在清准备向关内发展的关键时机,顾全大局,拥立福临,消弥了满族统治集团一触即发的内乱.多尔衮摄政以后,继续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多尔衮、济尔哈朗两辅政王定议,“罢诸王贝勒等办理部院事务”③.顺治元年(1644)正月,经济尔哈朗提议:“嗣后凡衙门办理事务,或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宜先书睿亲王名”④.多尔衮“由是始专政”⑤.“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多尔衮)专掌之”⑥.  相似文献   

8.
关于皇太极之死,各史书记载不一: 《清史稿》记:(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清实录》记:(崇德八年) “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清帝外记》记:“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宫,是夜无疾坐南榻而崩。”《盛京通志》中《神功圣德碑文》记“(皇太极)以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沈馆录》记:“八月二十六日状启: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相似文献   

9.
纂修清史是清史学界盼望已久的大事。最近 ,戴逸、李文海先生倡议于先 ,史学界乃至文化界专家学者纷纷响应 ,纂修清史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历史的撰述首重体裁 ,体裁不确定 ,便无从着笔。清史体裁的确定 ,恐怕首先需要在旧体还是新体二者之间作一抉择。这个问题是最近由蔡美彪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其实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为学人所公认的结论。2 0世纪初 ,清朝灭亡 ,民国肇建 ,决定特设清史馆 ,编纂清史。开馆之始 ,首先讨论的大问题即所谓“史例”。当时的建议者除了参与修史的馆中专职人员外 ,还有馆外一…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录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与当时女真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具有军事、政治、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定鼎中原和清朝的政治、经济等,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关牛录八旗创制的记载,最早见于皇太极天聪年间撰修、崇德元年(1636年)成书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在此前后修成的《满洲实录》,亦有类似的记载。但是,由于留给我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稳定清朝统一政权的过程中,有一位女政治家发挥了重大作用。她就是博尔济吉特孝庄(1612—1687)。她姓博尔济吉特氏,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贵族,是贝勒赛桑之女,14岁(一说13岁)嫁给皇太极,封为庄妃,是清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玄烨的亲祖母,后来谥号“孝庄文皇后”。因史籍不见其名,本文只能以其姓加封号作其称谓。博尔济吉特氏,秀外惠中,不仅生得端庄秀丽,而且富有谋略、卓识。她身经三朝,曾辅佐皇太极  相似文献   

13.
整理和出版大量的档案并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档案进行研究,以及为编纂清史做准备的清朝初期史(指从明朝卫所制度统治时期开始到1644年入关以前)研究呈现盛况,是中国近年来清史研究的重大特点;而这样的研究使以《清史论丛》为主的有关杂志活跃起来,乃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作为清朝初期历史研究的专著,先有周远廉著的《清朝开国史的研究》(1981年5月辽宁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清史研究上具有如下很大的特点:整理和出版了大量档案,根据和利用这些档案进行研究;以及为了编纂清史对清朝初期历史——指从明朝卫所制统治时期开始到1644年入关以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活跃了以《清史论丛》为首的各种有关历史杂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作为清朝初期历史研究的专著,先有周远廉著的《清朝开国史研究》(1981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最近有孙文良、李治亭二人合著的《清太宗  相似文献   

15.
多尔衮(公元1612-1650)在清朝开国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到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他掌握朝政,摄政七年多,是清政权抢占北京,统一全国过程中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一"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政权是封建制政权,满族已进入封建社会".这种看法我认为是符合满族历史发展实际的.后金建立后,满族社会封建制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要求加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历史趋势,日渐强烈.可是,努尔啥赤统治时期,在封建制已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不适应封建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清前期政权是带有准国家性质的地方政权,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制约,建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是维护政权存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努尔哈赤时代,一度通过强化满洲民族认同来塑造对后金政权的认同,构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是由此产生的激烈民族矛盾,削弱了政权统治基础。皇太极时代,在“中国观念”的影响下,清前期政权经历了从“属国”到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不同定位,从而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建构,为入主中原、重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辽宁地处祖国东北,这里曾是契丹、女真和满族的故乡,也曾是辽、金、清几个王朝建立统治的地方。为了利用地理和资料的方便条件,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和地方政权的历史研究,辽宁大学历史系在粉碎万恶的“四人帮”以后,将原来的清史研究室扩大为辽金清史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秦代以降,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曾设有专职官吏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如秦代“典客”,汉代“大鸿胪”,隋唐时期“鸿胪寺卿”等等,但是,设立一个中央机构专管民族事务,则是从清代理藩院开始的。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设立于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崇德三年六月更名理藩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称理藩部。理藩院在清朝历史中占有一定地位。意大利格拉迪尼·彼罗曾说:理藩院“所关注的是中国北部以及中亚各国家及人民的关系问题,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19.
由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我院历史系研究生导师何龄修教授、郭松义教授主撰,清史专家刘水成教授、黄宣民教授、何兆武教授、许曾重教授、张捷夫教授、陈祖武教授等十余人参加编纂的《中国史稿》第七册(清史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叙述了自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至道光二卜年(184)鸦片战争前近200年的清代历史(即清朝前期历史),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啊、民族、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中外关系等领域。总的来看,全书体例新颖、结构和布局合理,资料丰富,内容上颇多创见。《中国史稿》第七册(清史卷)的出…  相似文献   

20.
李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西爆发了震动南中国的左右江起义,红七军中有一位叱咤风云的年轻师长,名字叫李谦。一、投身军校李谦,原名李隆光,别号仲武,又名李刚。一九○九年一月十三日(清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门李家大屋。他家境清贫,父亲李日轩,在北城正街“张合义”南杂酱食店做店员;母亲黎芙蓉是个农村妇女,嫁到李家后生三男二女(大儿隆泰,大女隆英,二儿隆光,小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