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宇宙论、知识论与人生论的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括了中国哲学这三论和谐统一的特点,其宇宙论是进化论的,而非西方上帝设计论或纯粹物质构成论的;其知识论结合了客观知识与主观体验而形成的悟性特征,而非纯粹客观知性特征;其人生论是将主体的良知与客观的天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圣贤观,实现的方式则是大丈夫的"养浩然之气",而非西方功利哲学的享乐主义或宗教的上帝救赎论.中国哲学精致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知识论不仅为女性主义消除男性中心主义的霸权、结束压迫妇女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哲学依据,而且为批判与更新西方主流知识论提供了力量之源。为了实现女性主义知识论的政治目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对主流的、传统的、"男流的"知识论进行了批判。它从"女性被遗忘"、"与女性相关的知识被忽视"和"女性被伤害"三个方面批判了主流知识论。针对"女性主义知识论政治色彩的理由是否充分"和"女性主义的证据论是否主张政治优先性"问题,主流知识论者提出了质疑,女性主义知识论者给出了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希腊的存在论哲学确立了知识论与人生论的统一模式,它以知识论为显性表现,而人生论则隐于知识论之中.从静态看,知识承诺着价值;从动态看,追求知识的行为就是追求价值的意义行为.其趋向不是知识的功利性,而是知识的人本性.这种知识境域在科学主义文化大行其势却又困难重重的今天,无疑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是数学实践发展中的产物,对传统的数学证明理论具有挑战性。在数学哲学上它具有数学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在科学哲学上对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它丰富了知识论中认识来源的理论,凸现了证明的说服与提振信念的功能,区分了证明与理解;它对复杂性理论与思维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和“结合”的角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以实践哲学的视角,从知识的构成、知识真理性的效验和知识的具体应用三个层面对知识做了精当的论述,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知识论的有机内容,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哲学知识论。毛泽东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讲求运用的实际效果,改变了历史上对知识纯粹学理上的探讨,注重知识改变世界效能的发挥。毛泽东的哲学知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结合”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实验哲学是近年来新近兴起的一场哲学运动。它试图运用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实证方法探究普通大众对一些具有普遍共识的哲学命题或理论的直觉判断,通过经验数据的分析,或质疑或验证这些命题或理论的合理性。传统知识论认为,知识就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盖梯尔问题的提出,引发人们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争论;实验哲学家也加入到争论中来,认为传统知识论赖以立论的基础是人们直觉的普遍性、可靠性,而他们运用实验方法证实,人们的直觉具有易变性、多样性,从而挑战了部分知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 ,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 ,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论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 ,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 ,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 ,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 ,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 ,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 ,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的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知识论之间划界,认为哲学的范围就是本体论,知识论不在哲学的范围之内。本体化讨论的是终极实在的问题,讨论的方法是直指本心的性智。而知识论是向外追求,其方法是分析思辨。因此知识论不同于哲学,它应属于科学的领域。熊十力这一看法是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虽与本体论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本体论关心终极的实在,知识论则关心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法才能终极实在这样的问题,其方法并不是纯粹向外追求。然而熊十力也正确地看到了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并不能使人达到实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E.Sosa、M.Slote和米建国三人分别代表德性知识论、德性伦理学和中国哲学共同宣称一个德性转向的时代已经来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存在"德性转向"。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德性知识论:一种是以E.Sosa为代表的"德性可靠论",认为德性知识论要面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面对怀疑论的挑战,它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可靠认知机制来获得一种知识上的确定性。这派的影响力更适合当代西方知识论的主流后盖梯尔(Post-Gettier)的传统。另外一派是以L.Zagzebski为代表的德性责任论,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伦理学的架构模型来处理知识论的议题。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osa一派是把知识当做行动在研究,即知识作为行动(knowledge as action),而Zagzebski是在谈知识的价值,即在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  相似文献   

11.
“生存论转向”表达了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中,现代哲学正是从“生存论转向”中“坚定出场”。它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路向,开启生存论路向;摧毁“实体存在论”,开显“生存论存在论”;解构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凸显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2.
光照论是中世纪哲学基于基督教信仰之下的一种独特的知识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在认识领域的逻辑延伸,其主要目的是论证人的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它着眼于强调人的精神的主动性,是近代唯理论和先验论哲学的先驱。光照论所揭示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和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主义在知识论上的不同立场,最终导致的是对上帝(神学)的两种不同态度,即我们的知识是参与到世界和上帝的知识之中,还是必须与此相反,通过从外面去研究世界而认识上帝。  相似文献   

13.
康德构造的知识论是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巅峰,福柯哲学则开创了三元论哲学中对世界复杂性和哲学复杂性的认识论的先河。文章使用复杂性科学作为比较的背景和比较的中介,用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分别为康德哲学和福柯哲学的认识论定性,即康德哲学是人类线性思维系统的最高代表,而延续着尼采谱系学传统的福柯哲学,则是人类复杂性认识的研究的集大成者。文章赋予福柯的权力谱系学和知识考古学以复杂性科学内涵的解读,即知识型的断裂是三元论哲学认识论的突变和复杂网络的特征共同作用产生的。同时给出了二元论哲学和三元论哲学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说明了物质、意识和语言在动力学方程中赋予方程系数的新的含义,它们分别表达着哲学演进与人类认识论演进的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和短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哲学知识论及其真理观作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思想认识观念 ,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现代 ,在追求所谓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实证主义思潮推动下 ,过度膨胀的知识论倾向却导致两种后果 :一方面 ,哲学力图使自己科学化而使其变成普遍的知识 ,另一方面 ,哲学却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而失去其社会影响力 ,并导致其社会地位的下降。本文通过讨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罗蒂等对知识论真理观的批判与超越 ,对后哲学文化反传统哲学知识论的立场及其真理观的意义给予评论。  相似文献   

15.
创新研究应成为科技哲学研究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对创新概念的定义及新近国外一些学者对创新本质的认识 ,指出创新概念不再被局限在商业化上 ,已被扩展到认识论或知识论上。简述了科学哲学发展的 4个主要阶段。阐述了知识创新研究与传统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差别及知识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贝尔纳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反叛脱离社会实践的科学哲学传统,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展开对科学全方位的社会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大多时候关注的仅仅是科学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论科学哲学遗忘了生活世界,它描绘的是科学世界观。贝尔纳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开放地、涉及终极关怀地看待科学究竟是什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贝尔纳的科学学几乎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来,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从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到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恰好是回归生活世界哲学视野转换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语言、记忆与光照--奥古斯丁的真理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与他对生存之确定性的寻求有关。从广义上说,知识论就是真理、确定性与幸福的统一,认识论与“救赎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寻求确定性和幸福是他追求真理的目的,而知识则是完成目的的手段,对上帝的知识是通往幸福的阶梯。尽管如此,奥古斯丁围绕语言、记忆与光照,分别论述了抽象概念的形成、真观念的源泉等知识论问题。其中光照论是核心,奥古斯丁的光照论是一种独特的概念论,是内在经验的形而上学和光形而上学的结合,对西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哲学家的王星拱,在他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概论》以及其他文章中,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宇宙观和知识论。文章在评介他的世界观和知识论的基础上,论证他的哲学取向接近于马赫和皮尔逊的感觉论,而不是什么物质论、观念论、实证论、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不同时代的知识观,可以帮助我们辨证地看待知识,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知识论依据。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观带有明显的知识客观论倾向,强调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近代哲学的知识观属于主观知识论,强调人的知识必然具有普遍有效性;现代哲学的知识观逐步从认识论转向价值论,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也是由主体建构的。后现代的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反思和批判,强调知识的复杂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笛卡尔的我思探讨了知识论的基础作用,经过上帝的中介作用,政治哲学才能够在知识这棵大树上开出成熟的果实。知识之树的比喻蕴涵了笛卡尔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从知识论、伦理学到政治哲学的演变路径。就笛卡尔的政治哲学来说,它主要论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理性概念,使得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发生了转向,从而对法国启蒙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