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对柏拉图的理念的利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柏拉图的理念对于叔本华构建其形而上学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叔本华对于理念的使用又与柏拉图有着重要的区别。叔本华借助理念所确立的意志形而上学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背离。这导致其后尼采等人进一步颠覆了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传统即所谓形而上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指出柏拉图是"历史主义"的第一人,其批判的逻辑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历史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方法论本质主义;柏拉图整体性的描述社会学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其本质是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柏拉图政治纲领里的极权主义思想则是历史主义哲学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本文认为,波普尔的批判在现实上是基于对法西斯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战斗,在理论逻辑上是以现代性的自由和权利理念对古典的自然法权利的强暴,在方法论上是将应用于自然科学的证伪法同样应用于历史规律和个人。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接受史和诠释史本身是柏拉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历代哲学家常常借助对柏拉图的诠释来展开自身的哲学思辨,在这个诠释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对柏拉图的形象重新进行塑造。其中,对现代柏拉图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康德的柏拉图诠释。康德借柏拉图的理念论来阐明自己关于本体世界与现象世界的二元论主张,并将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改造为一种批判哲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个观念论视域中的柏拉图经过新康德主义的哲学阐发和关于柏拉图作品的文体学与年代学分析,为后世的柏拉图研究确立了经典的解读范式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以"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问题上调和了米利都学派和柏拉图的理论之间的矛盾;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暴露了其固有的矛盾。揭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矛盾,是清理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5.
解读柏拉图理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理念论开创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理念论直接继承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是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创立的.理念论的建立中遇到了一系列矛盾与疑难,它们是紧紧围绕其伦理意义上的问题而展开的.理念论的价值取向是最终实现"善"的王国,达到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古希腊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认为苏格拉底从“如何”向“是什么”的问题转变,导致了以假定为基础的柏拉图理念哲学,从而使形而上学在形成之初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西方现代哲学家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所谓形而上学的终结,批判和否定了柏拉图的理念哲学,表现出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呼应。但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古希腊哲学的开端,而是企图克服形而上学的困境,并由此展示出一种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实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以实体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建构呈现为一个圆圈。它由形上问题出发“下落”到实体,通过《范畴篇》对实体的探讨,又“返回”到形上问题。这使得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脱离了抽象性,有了现实的根基,从根本上克服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二元分离。  相似文献   

8.
德勒兹的形而上学是一种颠倒的柏拉图主义,它颠转了柏拉图哲学中作为绝对同一的理念和作为绝对差异的假象的位置,从而将绝对差异确定为哲学的至上原理。如果说作为"颠倒了的理念"的绝对差异就是摆脱了同一性支配的存在,那么与这种存在对应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颠倒了的永恒"的未来,而后者正是时间的第三综合这个德勒兹哲学中的疑难理论试图向人们传达的内容。只有从这种颠倒的柏拉图主义出发,时间的第三综合在德勒兹形而上学中发挥的作用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名称的来源问题在古代希腊与哲学的诸多问题紧密相连。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古代希腊对名称来源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及其存在的疑问。本文结合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观点,对柏拉图的思想作了批判性的分析,同时揭示出柏拉图对于名称或语词的实在性的追求正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和波普尔都认为存在一个超验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柏拉图将其称为理念的世界,波普尔称其为"世界3"。理念世界和"世界3"的思想虽有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差别,二者之间的差别造成了柏拉图和波普尔知识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运用三种解构策略对三位一体的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进行解构读解,旨在批判从柏拉图、卢梭和黑格尔直至海德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本质特征及其真理观和意义理论.虽然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在其所界定的文本的文本性内是有效的,但由于这种文本的文本性脱离了社会历史性就难免有其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曾是被抨击的对象.但是根据柏拉图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其美学思想中也有不少的积极之处,并且对西方美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当代美学也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基础和本质差异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仁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基础则是理念论。就美学的本质而言,孔子的美学是一种生命美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则是知识美学。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状况乃至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和程朱理学是典型的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哲学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与之相当的哲学当属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广谱哲学将其统称为"理念本体论"。虽然其表现形态不同,但在逻辑上和结构上有着内在的、惊人的一致性。从广谱哲学的视角揭示这些一致性,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析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是理念论唯心主义著名的代表。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是西方美学的开山祖。柏拉图美学思想根植于“理念论”和“灵感说”。对柏拉图美学思想理论根源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批判吸收西方优秀文化遗产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是以伦理学和理性为基础的 ,尤其是以他的理念论为基础 ,其意义深远。但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 ,柏拉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做了一些修正 ,因此形成了早期与晚期的政治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一颗耀眼的明珠,他的思想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入手,通过对柏拉图围绕理念世界的建构和实现而展开的整个运思过程的展现,可以揭示出贯穿在柏拉图思想中的求真精神,正是有这种求真精神的呵护,人类才能不断地趋向理想的世界,这正是柏拉图对善的追求历程的历史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诗艺价值和诗人地位被普遍怀疑的今天,重读柏拉图的禁诗令有特殊意义。柏拉图禁诗的主要理由是诗艺远离真理。柏拉图的“递相摹仿论”,割断诗艺与理式的“质素性”联系,把诗艺的内容设定成不具有超越性的纯粹具体的表象。后世反柏拉图禁诗令的诗学理论家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立场出发建构了诗艺内容和超越性存在的关联,从而赋予了诗艺以极为崇高的地位。诗艺的当代危机在于:后现代对柏拉图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意味着把诗艺重新带入无超越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辩证法在其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体系中,甚至在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无疑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柏拉图而言,辩证法本质上是通向事物之定义的方法,是哲学家可获得的到达真理的最佳手段。辩证法作为一种发现"实在"的哲学工具,由于受其词源意义的影响,与问答对话的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作为对定义的探索方式,它在柏拉图思想的不同阶段则又有不同的呈现和发展变化。总体而言,柏拉图的辩证法沿袭其思想发展历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技巧、学科和最高科学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其内涵从"言辩"向"思辨"的转向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其基本定位从对言语逻辑矛盾的揭示到基于数学分析的辩证综合,再到科学整体论的构想这一转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关于柏拉图的研究著述连篇累牍,尤聚焦于柏氏的“理念论”与“理想国”。本文拟另辟蹊径,力图揭示出“柏拉图对话中”所隐含的神学思想。简言之,柏氏的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对古希腊传统神话的批判与净化;二,柏拉图把其伦理学奠基在以灵魂不朽为主的信仰上;三,柏拉图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希腊传统又有别于基督教的宇宙创世说。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对话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而柏氏的神学思想则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