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2.
"新剑仙派"武侠小说家金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功是金庸"新剑仙派"作品的最本质特征.这既是其最大卖点,也是最大致命伤.内功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依附内功而生的种种想象、夸张、怪诞都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产物.第二大卖点是爱情描写,又正是其另一致命伤.第三大卖点是历史感,然戏说历史仍是致命伤之一.第四大卖点是中国文化品味,实则变味.第五大卖点是构思精巧,情节离奇曲折,确为长处.第六大卖点是人物塑造成功.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发展倒五六十年代,进入了全盛时期。此后二十年间,武侠作家达数百之众,流派众多。即便是在金庸的“传统派”和古龙的“新派”一统天下的时代,也依然门派林立。至金庸封笔,古龙逝世。“传统派”和“新派”逐渐衰微,原归附二派旗下的许多作家纷纷独立,武侠小说苑中更呈现出诸候割据局面。 在“传统派”和“新派”之后,对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气势派”“血腥暴力派”、“温和型新派”等流派。以下本文着重就这些流派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武侠小说的文体演进,以“江湖”符号表意的“否定”前行为内驱力,呈现出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式的全否定格局。从“剑仙”江湖、“英雄”江湖、“人”的江湖到亦正亦邪的侠客江湖,20世纪武侠小说“江湖”表意方式依次否定与渐趋圆熟。但在此后,武侠“江湖”作为幻想性表意符号已彻底跌落“现实”,这与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首要任务——以“前现代”的情景幻象否定在现实中无力参与的现代化大潮——明显相悖。武侠必须在“江湖”新的符号表意形式的生成中,完成其“幻想性”的重塑。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可从武、侠、情三条线索来把握。“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武功知识系统、习武过程、武打场面。金庸在民国武侠小说基础上对“武”的创新,尤其是在创建武功知识系统方面,金庸创建了“以内御外”的武功基础性概念,新创了新时代“武功地理学”构架,厘定武功层次并新建武林秩序。他呼应多元化社会进步的现实,将成长模式引入武侠小说,对武功顶端人选秉持开放立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范式,强调了贵在创新的理念。金庸不仅把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推上了高峰,也将武侠小说中的“武”推上了高峰。  相似文献   

7.
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还珠楼主(1902-1961),本名李寿民,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著有武侠小说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小说,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小说,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均有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8.
在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中,初凤降服神兽坐骑,条件有三:一是发现天书所载龙鲛弱点,二是初凤受仙蚌庇护拥有神性,三是初凤和龙鲛的终极目标都是"谋一正果"。"神兽坐骑"与法器是剑仙的身份标志,显示了剑仙的正邪取向、个体修为与仙界地位。神兽坐骑母题具有"琴高骑鲤"的仙话渊源,鲤鱼构成仙话质素和拥有超凡能量。还珠楼主将鲤鱼"仙性"与剑仙仙话融合,开拓了海中世界愿景,世俗性与传奇性熔铸在女剑仙以及"龙鲛"形象上,在"神兽坐骑"母题演绎中折射出理想社会结构整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双重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文本,或许能更深入地解读其审美内涵。金庸武侠小说文本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武侠小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学及文化记忆之中,从港台新武侠到大陆新武侠再到网络武侠小说,载体的变革为武侠小说创作及接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极大地拓展了创作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活跃地参与其中,以“默默的强势”对文本意义的生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以2018年武侠小说专题调查为中心,兼及2014年通俗文学综合调查,分析当下武侠小说读者的阅读选择,发现当下武侠小说阅读中,金庸作品的阅读及接受仍是“侠之大者”,其作品的流行、经典化和意义生产,都是当代武侠小说的标志性事件;在从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为代表的纸媒武侠阅读到网络武侠阅读的变迁过程中,读者的年龄、性别在阅读选择中差异显著;当下网络文学中出现的泛武侠化,一方面与作者创作的媒介机制和读者阅读心理机制密切相关,更与“原侠”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隐喻、文化符码及心灵投影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1.
自1955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的名字就伴随了华人半个多世纪,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成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精品,香港的文学评论家林以亮先生甚至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因为金庸小说传播受众的广度及其雅俗兼得的特点,学术界也对其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在现代新武侠小说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金庸的小说也不例外。所不同的只是许多武侠小说存在着“为情而情”的倾向,更有着许多滥情的描写,而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却是独树一帜,写到了爱情本身。以写情闻名、为情而生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就写道:“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只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①尤为突出的是,金庸在江湖这一自由的世界中给了女性以特殊的地位。在传统情感话语系统中,女性根本就…  相似文献   

13.
清末武侠小说《仙侠五花剑》最初作者署名为“海上剑痴”,后文献或云“海上剑痴”为《海上繁华梦》之作者海上漱石生(孙家振)者,亦有不少文献不曾指明“海上剑痴”究竟为何人,众说纷纭,迄今犹令人莫衷一是.实际上在《仙侠五花剑》序言、题词内容及与小说作者之关系中,已可大致推定小说作者究竟为何人.《退醒庐著书谭》《报海前尘录》《漱石生六十唱和集》等文献已经明确说明《仙侠五花剑》为海上漱石生所著武侠小说,而且其著作出版时间尚在其代表性小说《海上繁华梦》之前,且此时沪上时人著述武侠小说尚甚为稀罕.由此可见,“海上剑痴”即为海上漱石生.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的过目不忘母题,或直接化用,或弱化、化嵌、合理变形。该母题确立,来自中古时期的佛经传译,其间印度与西域僧人来华的博闻强记,引起了中原人极大的惊奇、钦敬与效法,佛教密宗,对母题确立有最突出的贡献。金庸小说中的超人记忆描写,主要体现在女性人物上,这与金庸小说整体上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合拍。金庸还关注到,女性的惊人记忆力拥有及使用,往往会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在“精英淘汰”机制支配下的“削强适弱”心态,使人们不愿将“过目不忘”荣誉再送给男人,女性拥有这一特异功能则较易于被接受。  相似文献   

15.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这些变化的侠客形象折射出金庸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的人生哲学: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之深、之广、之奇,均可与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对侠客形象匠心独运的书写,对爱情多层次立体感的呈现,使金庸武侠小说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亲睐,并在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佛教四谛思想的表现,来阐述金庸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倪匡十分崇拜金庸,对金庸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有近平肉麻的高度评价:“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他列了一个金庸小说人物榜,《鹿鼎记》中的双儿是他心目中不多的上上人物,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相似文献   

18.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高度,远非一般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比拟。他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要对武侠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研究金庸的作品,否则就难免偏颇。很多人之所以把武侠小说说得一钱不值,就是由于没有阅读金庸的作品,至少是没有深入领会金庸作品而只凭读过三两部蹩脚武打小说作者所胡编乱造的蹩脚武打小说就急于发议论的缘故。事实上,金庸作品不仅具有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在结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类型的主人公。随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创造,他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融入到对武侠小说主人公的创造之中,每一个主人公在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同时,他们的经历和结局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