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事实——从新闻≠传媒论起赵宏洲一不可否认,长期来人们总是把传媒和新闻混为一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总把传媒称为新闻机构。他们以为,传媒执行的任务也就是新闻所要担负的,而传媒似乎也仅仅在传播新闻。笔者以为,区别新闻和传媒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2.
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新闻业出现的社会背景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提出的社会语境与功能预期.编营分离制度的变迁主体主要是政府,也有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应合"或"实践自觉",一定程度上是"上""下"共同选择的结果;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闻业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矛盾以及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在新闻生产中的相互博弈,成为编营分离制度出现的现实语境;引进编营分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传媒原有的事业性质,又实现了传媒在竞争态势下的利润和效率要求.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基本趋势,在这个现代新闻业革命性进化的巨大潮流中,新闻传播的主体结构和信息来源机制都产生了深刻改变。实践教学是传媒类专业教学的基础,要应对这一挑战,当下的传媒实践教学就必须从教育理念到培养路径进行全面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4.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5.
晓元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4):F0003-F0003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电子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现今人类实际上已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媒介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传媒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现代传媒的这种霸权,已对目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恰当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关注由传媒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新闻传潘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新时期新闻传媒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其三大功能: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生产文化产品;然后根据新闻传媒的三大功能对新闻传媒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追求目标的新闻传媒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最后针对近年来新闻传媒行业出现的内容同质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从新闻传播工作者出发,要克服思维定势和模式化的写作倾向,提高新闻传媒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从受众的主体性出发,要满足其正当合理性的需求,体现了新闻传媒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市场化意识和读者权威地位已经确立,文学受影视、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写作内容紧贴现实、写作态势多元化的特点.未来的发展中,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将会更加深入,并将随读者素质的提高,具有更多的接受可能.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与“三贴近”原则的结合“度”问题,以便在发挥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同时能够积极介入现时代的社会生活,成为真正的民生话语类型。民生新闻的这一诉求也就意味着要在新闻素材、报道方式、舆论监督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谋求自身的现实有效性,进而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报业经济运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产业,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报业有比较独特而复杂的经济运作方式。在常态下,报纸与其读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往往不遵守等价交换规律。报业乃至整个新闻传播业,当其以产业化方式运作时,都是出售其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产业,是以广告服务为最终产品的产业。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报业的主产品之一——新闻的“公共物品”性质。正是新闻的这一特性,使新闻传媒具有公共事业性质,而广告服务的商品性,则构成了新闻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基础,从而使新闻传媒具有产业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传媒的新闻选择实践作为例证,对西方媒体在新闻选择上表现出的两极化趋势,即软新闻更软、硬新闻更硬,进行了考察和梳理。从传播心理的角度来看,追求受众接受率,注重受众较强层级的视听情绪反应,片面突出非常性、刺激性的内容,是西方传媒这种两极化新闻选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电子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现今人类实际上已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幻的“媒介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传媒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现代传媒的这种霸权,已对目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恰当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关注由传媒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最近,杜雄柏教授所著、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传媒与犯罪》一书,为我们认识和评价传媒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书把传…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冲击和更新传媒发展的技术底层,导致新闻生产方式、传媒产业链、传媒价值链发生快速而巨大的变迁。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传统新闻伦理规范无法提供支撑。本文以人工智能新闻应用中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外伦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合理思想和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伦理和现实语境,借助技术伦理学的研究视角,从伦理基石、基本原则、政策框架、责任主体、道德规范、技术工具等方面提出中国人工智能新闻伦理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起开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得到了广大新闻传媒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长江传媒论坛"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参考选题:1.精神文化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带来了传媒格局的喜人变化。与此同时,传媒低俗之风“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也对理论界提出了挑战。本文借鉴西方的社会建构理论,提出了以“新闻精品”为诉求点建构新的传媒现实,从而取代传媒低俗化生存状态的假想;继而以概念界说和理论解释进行新闻精品理论的建构。研究显示,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五个一’精品工程”背景下的“新闻精品”,本质上源于新闻人对于新闻和精品的一种“新的认识”和基于新闻报道文法的一种“理想类型”建构。其认识和建构存在三个维度,即事实显度、思想深度和人文高度。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语言借用的可能性。当代新闻传媒接纳和运用英语外来语已是必然趋势。如何理性取舍英语外来语,成为媒体业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当代新闻传媒接纳英语外来语的利弊,有利于促进新闻传媒在开放文化背景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公民新闻看传媒接近权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接近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新闻为公众实现传媒接近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公众从被动的受众地位转变为主动的传播者,成为公民记者,在对传媒的深度参与中实现传媒接近权;公民新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公众在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中实现传媒接近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说中建构了"人格结构"理论。以这一理论观照当代中国新闻传媒,可以发现其有着类近"本我"的传媒经济效益、类似"自我"的传媒现实经营、类同"超我"的传媒社会效用的"三我"人格结构。从当代中国新闻传媒的运作实践过程来看,其因人格结构失衡而正在浮躁与妄动中饱受着世人的菲薄。在人格结构理论的视野之下,作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道德践行主体的中国新闻传媒,当以"三我和谐"作为其运作的基本价值指向,方可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传媒界娱乐之风盛行,许多节目、专栏相互模仿,形式内容大同小异,导致传媒品位低俗化,媒体的责任相应地被人们忽略和淡化。我们应该鼓励、提倡那些怀揣新闻理想,对新闻报道、媒体品牌有着高标准、高品质追求,真诚为读者服务,肯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和传媒人,在这方面,大连《新商报》之《雪莲.连心》系列报道给媒体和受众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