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流行语言更是如此。有些流行语言会消失,有些流行语言会被保存下来,并延伸到以后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去,甚至被收录进新改版的词典、辞书中去。流行语言是一部活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史书。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及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英语委婉语运用得极为广泛,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委婉语并予以正确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带有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文章从 4个方面论述了委婉语的形成和使用是出于人们不同的社会心理需要。委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熟悉和掌握委婉语 ,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和应用水平 ,在交际中了解英美人的心理与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多义现象为例,根据认知语言学领域近二十年来出现社会转向的语言学思潮,阐释了多义衍生的社会认知机制。这一社会认知机制主要有浮现和规约化两个社会处理进程。浮现需要语言使用主体在社会交互中所内化的社会百科知识和社会情境中交际协同两个充分必要的条件;规约化涉及语言社团的接受度、威望遵从、群体归属感的仿效等社会因素,从而压制出词汇的社会语义值,惯常化后进入公共词库。而之后衍生义的发展轨迹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下个体间的社会交互活动是多义衍生的触发器和孵化器。  相似文献   

5.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奴"本义为"罪人",不分男女, 析言则男为"奴"女为"婢";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对称之词,多表对男子的爱称;唐五代时,可作男女自称的谦词;宋代以后,"奴"则多用于妇女自称之词,为贱称.方言中称"奴"者众,至今仍在各方言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继口语和书面语之后,一种新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悄然形成并传播开来.有不少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污染了大众语言,应该坚决抵制.社会公约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无论是在网络语境中,还是在非网络语境中,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口语和书面语一样,也必然要经历社会公约化的过程.能够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网络语言最终会成为大众语言,而不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则会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8.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或不同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可以作有标记或无标记选择。无标记的称呼的转换遵循社会称呼规则,体现发话者拉近关系、表达平等等动机;有标记的称呼的转换违背社会称呼规则,表达发话者表示反抗、改变权势、保持距离等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同方言常见的颜色词语有灰色系、白色系、黑色系和红色系等,这些颜色词语与地方社会文化有着密切关联,不仅表示色彩义,还有着丰富的语义内涵。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来看,大同方言颜色词语都是先表示色彩本义,然后附加上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英国大学社会构成主体是教士与穷家子弟,而近代早期大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大学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反映出近代早期英国绅士阶层的"下游化"、中间阶层的崛起以及社会结构的等级性。大学社会构成的变化折射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的使用受很多因素制约。当研究者试图解释称呼语的制约因素时,往往借助文化理论、面子理论和关联理论等。目前,尚未有研究者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称呼语的语用制约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拟借助语言哲学中的语义外在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更深入地认识称呼语的使用问题,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跨学科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往往不能按其字面意思简单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3.
对词汇作语义分析,可以把词义分解为最小的语义成分。运用语义层次分析法分析哈尼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可以看到哈尼语亲属称谓的义素、义位网络和语义组合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出土秦系文献社会称谓语缩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秦系文献中的社会称谓语主要是职官称谓以及人等称谓语,其缩略现象主要有两大类:取前舍后或是取后舍前式、合流式。缩略语用节省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出土文献中的用例,为汉语缩略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确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对比分析颜色词的语义关系、文化内涵出发 ,通过颜色词具体实例的解说 ,阐述了色彩词语的各种文化表达和引申用法 ,揭示了色彩语码系统中的普遍原则和深层文化映现。  相似文献   

16.
语义的演变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在谈论词义演变的原因时,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词汇语义学则认为其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隐喻是人们形成语言和思维的基础。语义的演变正是反映了人类认知的这种隐喻性质。  相似文献   

17.
浅议《围城》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的民族在对称谓语的使用及表达上都有其各自的系统和规则。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然后通过对《围城》人物对话中称谓语的英译进行分析,阐述了中英文化差异对称谓语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围城》英译本称谓语翻译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英语动物名称的隐喻性转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词义转移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因为动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从而使动物名称具有了隐喻转义的功能。文章分析了动物名称隐喻性转义的条件 ,从语义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动物名称隐喻性转义的类型 ,并指出了英语动物名称隐喻性转义后所具有的典型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最好”的词义演变与主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最好”既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同时也可以是一个表示言者主观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最好”的词义演化是语法化过程,同时也是主观化过程。主观性的不断加强是该词词义演化的一个重要动因。“最好”的演化过程还伴随着它在句子中位置的左移运动。  相似文献   

20.
词义发展演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戏曲行业语为研究对象,以新旧词义为比照,通过观察分析戏曲行业语词义演变的两种类型,发现第一种是增加新义项,即通过多种引申方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义项;第二种是新义取代旧义,即通过词义扩大、词义转移等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新义,旧义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