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票期权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工具.美国税法中详细的专门规范股票期权操作及应税实务的规定,对我国股票期权税收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的所得税政策必须尽快组织税收、金融、企业的人士,结合个人所得税收的修订,充实和完善现行的期权税收政策、对经理人提前离任,自符合信权条件并提前后权的股票期权相当得以重税,对激励股票期权的个人所得税给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并适当降低纳税税率.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制度的非显性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璐 《学术交流》2004,(12):109-112
新兴的一种有效的经理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度,在魔法般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激起了企业家经理人(CEO)无止境的贪欲,但是,股票期权制度没有达到其理想的效果。对股票期权制度的非显性约束机制包括:企业的声誉机制、企业文化、社会制度约束等。  相似文献   

3.
浅论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对管理的呼唤,使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渐形成。但如今,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乏和不当。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主要是股票期权制度,而约束机制包括内部约束和外约束。  相似文献   

4.
倪云虎  沈燕萍 《浙江学刊》2003,14(6):170-173
现代国家、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制度的竞争 ,制度可以成就一个企业 ,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股票期权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激励制度引入企业 ,曾被誉为“2 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 ,现在又倍受争议。对于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可行性 ,我国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是肯定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作用 ,建议企业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引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股票期权制度弊端众多、股票期权试验应该缓行。本文在对股票期权方式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 ,客观地评价了我国企业引入股票期权制度的绩效以及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层的经济激励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的关联度、管理层的动力和重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对比分析固定收入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等三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模式,固定收入制不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年薪制可以确保管理层的普通日常性努力经营行为,但不能保证管理层一定采取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长期行为,更不能避免管理层的短期行为;股票期权制是激励管理层采取长期行为的有效激励方式,然而,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缺乏对企业管理层长期持股的约束。要建立内在化、动态化和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收入分配限制,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收入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给予企业管理层股票或股票期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经理股票期权是西方企业流行的一种经理报酬激励方式。本文在论述了经理股票期权会计的三个焦点问题后,介绍了美国有关会计准则的进展,最后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提出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王可达 《探求》2001,(1):49-50
股票期权制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就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制作一初步的探讨。一、股票期权制的构成要素期权是指可在一定日期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 ,取得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或商品的权利。股票期权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标准的股票期权是指经营者享受在与企业资产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以某种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它既是由企业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 ,又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的定价机制。其基本做法是以一…  相似文献   

8.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激励的基础或根本出发点是经济人理性假定,激励是针对每个人追求自身预期收益最大化经济行为,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来引导和约束企业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激励之所以往往成为"问题",很多情况下都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制度激励问题的典型表现形态就是"搭便车"问题与"代理成本"问题,后者解决办法无外乎在如下四种方法之间做折中选择:直接监督解决法;契约完善解决法;股权激励解决法;声誉机制解决法。通过员工持股计划(ESOP)、管理者收购(MBO)或经理股票期权(ESO)等途径和方式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是现代企业制度激励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制是建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之上的对经理人行为约束和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我国学术界股票期权制理论还在探索中,许多问题需要澄清.由于理论研究不深入,可行性研究不规范,实践起来也存在许多误区.因此,必须正本清源,勇于实践,发挥股票期权制的应有作用,合理并有效地克服行为短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克服了公司委托—代理矛盾 ,独立董事制度解决了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票期权 ,独立董事和公司治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非常必要和迫切 ,以制度变革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企改革的客观要求。当前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规范的年薪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分类指导 ;强化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秋香  李麦产 《创新》2007,1(3):77-81
既往的民营企业研究成果认为,欲解决当前的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必须对民营企业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资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样,才可能引入职业经理制。其实,倘若能够在民营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在坚持民营企业资产一元化结构的前提下,也可能有效的引进职业经理制。晋商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唐代市场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铁初 《唐都学刊》2005,21(6):19-23
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市场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市场行为主体与管理者,市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商品的计量和质量管理、物价管理、市场秩序管理、中外贸易管理等。唐代的市场管理制度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应的制度相比并不落后,对于我国现今经济立法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严格限制市场管理者及与管理者有特殊关系的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竞争,同时对于市场管理者的不当乃至违法行为应当严格依据法律加以制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经济管理行为真正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项艰巨任务。“生产资料人格化”的理论 ,既不姓“资” ,也不姓“社” ,它是“中性”理论。公有制也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人格化” ,这为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可通过“正结合”与“反结合”的方法。“正结合”就是直接拥有产权或使用权 ,通过经营使用 ,直接获得效益和报酬。“反结合”则是通过行使监督权、建议权间接创造效益 ,获得报酬。有了这种方法 ,企业承包制有望“起死回生”。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应向“人格化”推进。国企经营管理部门和监事会人员签订监督合同 ,二者形成制约关系。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机制会最终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5.
美国风险投资优先股创新起源于传统的投融资双方股权安排的制度不均衡。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梳理可以发现,风险投资优先股权涵括了固有权能、相机抉择权和创业企业特别控制权。在长时间内,我国风险投资优先股是在红筹交易架构中实现,但是伴随"10号文"出台,红筹上市之路受阻,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施该机制遇到多重障碍。随着风险投资产业本土化格局渐成,市场主体对优先股制度需求日益加强,现行法律下的权宜性安排又造成制度成本陡然上升。在此情况下,唯有汲取美国经验,改善境内相关公司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代理权争夺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理权争夺作为公司控制权市场上一种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 ,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鲜明的特点。同时 ,它又是公司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 ,它通过增加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吸引广大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对管理者具有的惩罚与鞭策作用 ,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为充分发挥代理权争夺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必须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陈云松  严飞 《社会》2017,37(2):51-73
本文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上的股市舆情是否影响真实世界中的股市行情。在梳理网络舆情,特别是微博影响股市的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具有“利好”和“利空”含义的股市术语的微博出现词频(“热词指数”),生成股市的“微博信心指数”。“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边限检验表明:在股市震荡期,早前三天内的“微博信心指数”有助于预测上证指数;“微博信心指数”和“上证指数”存在正向相关的均衡关系;在股市行情平稳期,以上的统计关联并不存在;网络舆情通过影响入市资金流进一步影响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外部选择既不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的表现,也不可能取代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相反,外部选择和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都是保证国有企业性质和绩效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二者形成事前选择与事后监督的动态制约体系,才能克服国有企业中的制度失灵和管理者行为的不一致性问题.事实表明,国有企业管理者行为的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因而改正的办法是深化制度改革,而不是简单地代之以强化外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