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异速生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体现着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利用生物学的异速生长规律,从“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及“城-乡人口异速生长”维度进行探讨,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1994~2008年城市化进程的变化差异特征,得出中国十大城市群的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过慢;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规模过度;城市化进程差距较大;城市化进入了乡村人口衰退的质变阶段等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的演化特征、响应模式与发展策略对于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研究可以发现: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张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异速生长模型中的标度因子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响应模式的划分标准,据此可将其划分为城市化主导型、均衡发展型、空间扩张主导型、空间扩张失调型四种类型;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刻画了新时代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尊重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城市化的特色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理念及其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形态.打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实现行政边界、地理边界和经济边界的耦合,以城市群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单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及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21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4个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型,其余17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基于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空间结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三方面着手提升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群。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1~2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由于城市群可以扩大聚集经济的优势,城市群有利于统筹规划,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群有利于不同模式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城市群可以扩大城市化中的辐射作用,因此,统筹规划、发展和建设城市群是城市化战略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8.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划分标准,采用熵值法、集聚能力评级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利用ArcGIS 软件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展示。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群,其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群和城市群内具体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其内部的城市总体呈现出“领导—跟进”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发达城市带动周边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城市群内包含的城市协调发展并非同步,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城市发挥的作用不一致,第二产业占比越大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以城市群体系不断演化的过程.过去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功能、特征的描述,对其空间结构演化的机理缺乏理论分析.文章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构建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16个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演化是伴随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集聚势能的扩散按照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沿着点-轴-面路径,通过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不断复制来实现的.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的形成是整体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群空间体系以及城市功能互动和演化的结果;是整个区域系统由低水平的均质空间向高水平的一体化方向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政策制定者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大陆地区1982-2011年数据,选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存在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城市用地扩张1.79%,城市化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作用较大;短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偏离均衡时,下期将会有36.80%被调整到均衡状态,而当城市化发生偏离时,系统内不具备此力量;短期内城市化与城市用地扩张互为因果关系,长期内仅存在从城市化到城市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提出应实施节地型城市化战略;严格控制中小城市、县城及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完善配套措施,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管控政策;改革对地方官员考核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