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元结构下城市化滞后效应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滞后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分析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制度性二元结构。解决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当前具有浓厚二元结构特征的各种政策制度,重构城乡联动发展的制度体系,走城乡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二元结构的市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11-14
已有的关于二元结构研究,未从市场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二元性市场结构的基本内涵及其衡量;阐明了我国二元性市场结构的成因,并提出了消除我国二元性市场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郭文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145-149
以经典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地区差距的视角下,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予以评价,研究发现湖北二元经济具有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呈现日趋的严重性。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制度革新,以破除人口流迁的中间环节以及城市准入的壁垒;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部门,可以有效地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中部崛起”,推动湖北城乡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文杰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2):145-149
以经典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地区差距的视角下,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予以评价,研究发现湖北二元经济具有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呈现日趋的严重性。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制度革新,以破除人口流迁的中间环节以及城市准入的壁垒;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部门,可以有效地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中部崛起”,推动湖北城乡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文章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由来、特征以及几次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仍然是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我国严格户籍制度的执行,具有城乡不平等性和社会区隔等特点.在严格区分的城乡户籍制度管理下,国家土地制度、财政支出等都呈现出城乡不平等.因此,文章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伊全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3-44
通过对二元经济的剖析,深入阐述了"三农问题"形成及解决问题的相关路径.二元经济技术结构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讲,严重地阻碍了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是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目前我国愈演愈烈的城乡关系的不协调与冲突现象还有其更加复杂的深层原因与生成机理,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讨了后发展国家普遍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起源,对我国在两种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下的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演进趋势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以求把脉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生成原因、现存状态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消费率变化存在明显的现实悖论.究其根源,关键在于二元结构改革滞后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此,本文建议在城市化加速时期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居民消费.具体而言,就是以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以农村土地资产的资本化和收入化、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及以城乡消费市场的一体化来启动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有所察觉,但对其原因分析较少。本文在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认为主要不是城市化的滞后,而在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没有相应带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而城市化率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较强。进而提出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于解决就业,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海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63-64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当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已全部由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当前“三农”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化产生的阻滞作用。借鉴西方该理论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是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丽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3):115-119
确定合意的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模型与方法众多,这些模型与方法各有特点,结果迥异。因此,首先对现有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与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其次采用Logistic增长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在2030年将达到60%左右。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6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是合意的,盲目快速赶超其他国家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随着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调整,地方政府分别以1978年改革及1994年改革为分界点,适应性地采取不同政策,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中央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过渡到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而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生相应的变动。文中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作为经济结构的度量指标,利用2012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之1952年至2011年的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政府政策变动相应导致的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关系,探索建立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及城镇化作用的理论框架,为我国产业结构支撑城镇化方面的研究带来了另一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3.
陈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5):1-9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朱江丽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22-27
基于数据比较考察了开放经济格局下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了1978-2011年两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主要结论是:不同的改革开放策略导致了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演变,中国城市化得益于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印度城市化更依赖于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而前者在城市化发展初期有着明显优势。因此,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必经之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郑文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78-82
当前对立法程序所形成的“法案的提出、法案的审议、法案的表决和法案的公布”四个显性立法程序的基本共识,不能全面解释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原因在于实践中至少还存在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法案的起草、法案的审议、适用解释”四个隐性立法程序。其中的逻辑主线表现为显性立法程序与“组织”相勾连,隐性立法程序与“个人”相勾连。《立法法》条文以“组织”视角所建构的显性立法程序和立法实践以“个人”视角所探寻的隐性立法程序共同构成了立法程序的二元结构。从纯粹立法学问题的解释选择问题着手,所建构的立法程序二元结构,需要在“组织”和“个人”两种视角中循环联动,实现视角的融合,以扩张既有的理论解释力,争取最大限度的接近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城市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而城镇化进程又会对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投资和环境规制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居民消费等也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结果为正。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不明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模式创新;尽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结构;结合各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到很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通过合约或其他方式确定下来的新情况和城市工作的机会成本下,对双方锁定工资决定模型进行了引申.对修订模型的分析可知,"民工荒"和城市失业现象,会交替出现,呈现出震荡的特点.当城市打工工资低于以农村现行工资衡量的城市保留工资水平时会出现"民工荒"现象;当城市打工工资高于保留工资时,又会出现城市失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城乡收入差距的状况与城镇化进程存在必然的关联影响。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模糊评价法构造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门槛变量,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普惠金融发展门槛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U"型,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阻碍该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门槛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倒"U"型,但是结果并没有获得统计上的支持;在城镇普惠金融发展门槛下,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影响是非线性"U"曲线,且结果在统计上高度显著。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占比以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都会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面对较长时期金融资源配置中严重存在的城乡地域非均衡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非常有必要通过恰当的政策干预矫正金融资源配置格局和实现金融普惠性发展,并最终为实现普惠金融促进城乡收入提升和助力新型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量及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居民畜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分析了城镇化对畜产品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将显著增加畜产需求量。从畜产品消费结构上看,富含脂肪的畜产品消费比重下降,而富含蛋白的畜产品消费比重将上升。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畜产品消费需要,建议优化国内生产布局,规范国内畜产品生产机制,促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倡导理性的畜产品消费观念,并适时推出与城镇化程度相匹配的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