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使其成为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从而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区域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的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文章应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了广东省总量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同时也分析了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与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油气资源开发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而且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命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胡健教授的新著《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从崭新的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研究。该项研究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它的出版对于指导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的重点在于调控两者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关系。在掌握两者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预测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未来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明确未来的调控方向和力度,对于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提出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的预测模型,为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增长理论给我们带来的思路是,教育--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经济长期增长.既然技术进步改善了生产函数、提高了要素效率而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Salter(1966)也认为只有技术进步率才是形成生产率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技术进步水平的差距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本文试图通过建立模型,运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以山东省为例研究教育与沿海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教育对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这对于制定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发挥教育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飞  柯文进 《统计研究》2020,37(2):93-10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学术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已是共识,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异质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效应的分析,提出理论假说并用全国30个省份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不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技术创新作用就越大,而是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会显著影响到其周边区域发挥其创新和模仿的外溢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收益递增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区域之间技术模仿的路径并没有唯一模式,有可能只模仿领先地区,也有可能是多边模仿地区,但不拘泥于趋同或者趋异。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分地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比例,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应加强地区经济互动,提升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使技术扩散效应发挥更为全面和深远。  相似文献   

9.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江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否超前?通过对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江苏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FGLS模型、交互项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与实现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升经济协调发展程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以资本要素流动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提升为渠道的传导机制,且不同区域的提升程度存在差异;(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要素流动效率渠道的门槛效应,即随着门槛值的提高,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进一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4)经济开放程度、商业环境、金融发展水平等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包含从业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等变量的动态面板模型,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实证检验教育红利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该区域整体层面,初级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均大于技术进步系数,高级人力资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区域而言,上游的初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中游的高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且高级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能够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下游的初级人力资本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高级人力资本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构建了基于ANP-ER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利用宁波市相关数据,基于该模型对宁波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依附、竞争与和谐四维度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是有效可行的,为衡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尤为重要.这是实现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接轨国际大市场的重要手段.邹城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如何认清市情,突出特色,统筹兼顾.找准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做强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创造优势.不断壮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3—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政府科技支出才能显著激励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阶梯型”递增,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提高。进一步的动态均衡关系分析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机制,政府科技支出和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随着期数的增加,正向作用趋于稳定;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冲击作用;从方差分解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经济增长自身的驱动效应,随后是区域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将成为未来1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基于此,刻画了中国人力资本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测算出近2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分布区域差异、极化程度,并对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各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人力资本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储备占明显优势,且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扩散的趋势;②西部地区各省份与其他省份人力资本的差异是构成全国人力资本整体非均衡的原因;③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但区域间人力资本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人力资本越低的省份,人力资本增长越慢,而人力资本越高的省份,则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能够克服解释变量与门限变量同时具有内生性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第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低于最小门限值的低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力资本积累介于最小与最大门限值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转正但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高于最大门限值的高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造成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与方向取决于各自人力资本积累处于何种区制类型。本文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薪酬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样本、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均可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发现,高级人力资本在薪酬水平影响两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皆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在两个区域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外部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引入逆绝对离差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改进区域竞争力、位序-规模、耦合-协调以及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样本期间,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其变化趋势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特征。具体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竞争力上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效应;在位序-规模上表现为上升趋势并具有稳定性;在耦合协调效应上呈现由中级向高级过渡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但该趋势在信息流与交通流中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区位效应。此外,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城乡差距、能源消耗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贾彧 《统计与决策》2012,(14):142-144
文章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角度来阐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运用新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分别在不考虑与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的前提下,测算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