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玲 《四川省情》2010,(7):23-25
成渝经济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的示范区,国家在成渝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旨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成渝两市城乡统筹的顺利开展和深人推进,两市内部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是由于政策没有覆盖成渝地区的全部,成渝两市与成渝中部地区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客观上使成渝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的空间结构更加不合理,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严重制约着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情》2007,(9):58-58,60
国家把成渝经济区纳入西部大开发的"十一五"规划,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极来培育,批准重庆和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提出省直管市城乡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方法,以河南省济源市、湖北省潜江市等4城市的数据为实证材料,比较分析了省直管市与所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结果表明,省直管市体制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有必要适当增加省直管市试点的数量,扩大现有省直管市的辖区范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功能定位: "两区两基地一枢纽" 成渝经济区,包括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可以根据为"两区两基地一枢纽",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渝经济区将力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经济区的两大主体省市,四川和重庆在产业布局上要打破行政壁垒,把成渝经济区定位为一个整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批准成都市、重庆市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2007年4月川渝两地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协议包括四川14个市和重庆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6.
陈智 《四川统计》2014,(1):48-48
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首位城市,也是我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尤其是当前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机遇。来自海内外的投资者、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概:“其它城市仍在热身,成都早已开始狂奔。”  相似文献   

7.
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正式实施指日可待.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将深化四川和重庆的合作,作为经济区极核的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辐射、带动和创新功能,成为深化区域合作的强大推进器. 经验启示:新区建设理论上适应"寻优规律" 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的区域,都有辐射力很强的核心城市带动,核心城市是经济区发展的最大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成渝经济区成内渝发展轴是我国成渝地区以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为轴线最早形成的带状城市群,也是成渝地区南部最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技术等东西走向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它描述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成渝经济区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的方法对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成渝经济区内各城市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重庆和成都,是区域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德阳、绵阳、资阳、自贡、南充、达州、广安等7个城市,是区域次级辐射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眉山、遂宁、乐山、雅安、泸州、内江、宜宾等7个城市,为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最后提出加强区域内城市联系的简要建议,以期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市群发展阶段划分与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作为独特空间结构的区域,客观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判定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因素很多,针对不同国家的标准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在对国外城市群考察和参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客观实际,设定了经济发展度、城镇整体发育度、城镇间相互作用度、城乡统筹度、基础设施建构度等5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侧重考虑城市群的发展态势,尝试用发展的、动态的指标对国内主要城市群进行了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对外贸易结构、经济总量和贸易平衡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可以分析出导致内陆特征显著的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落后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在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的进程当中,如何突破经济、政策和地域的限制,从而提升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新型工业化的康庄大道,四川应该围绕“新”字,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包括新机制、新体制、新增长方式、新发展模式等,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三位一体”,形成统筹、集成协调和互动效应。营造四川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营造区位优势。“十一五”期间,成渝经济区已经规划为我国国民经济今后的区域经济增长的重点。因此,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布局中,四川要抢抓成渝经济区战略机遇,构建成渝经济走廊,使成都、资阳、内江、泸州等地与重庆实现经济链接和互动,并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得到中央在政策、项目和投资上的…  相似文献   

13.
张柯 《四川省情》2018,(7):57-59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第二大经济区,在四川“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均将被定位为“新兴增长极”,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属于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地区,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19个指标,以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40个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结合重庆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点,解释了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存在的原因,提出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盛毅 《四川省情》2005,(6):20-21
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行政区为主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必将向以经济区为主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换。从成渝地区历史上存在的天然联系和发展看,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成渝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行政分割与进一步发展区际联系之间的矛盾。成渝经济区不仅跨同一省市的各个地区,而且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大行政区。区内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隶属于中央、省、市(地)、县(区)、乡(镇)五级。各级政府以所辖行政区为单元发展经济,早已形成大大小小的各种行政壁垒。因此,在推进经济区建…  相似文献   

16.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位居西南的特大城市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成渝地区和长三角、津京冀、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当前,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成都和重庆在未来的密切合作,将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如何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周边城市个个摩拳擦掌,我们翘首以待,期盼着国家相关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7.
遂宁,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右翼,属于成渝经济区腹地核心经济带,位处成都、重庆等距辐射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突出。遂宁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一员,其经济的快好发展可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及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的有力支撑,更将有效示范和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建设给遂宁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遂宁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情》2022,(10):20-23
<正>成渝地区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近,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成渝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经济区:秦唐经济区、石保沧经济区、京津廊经济区,选取每个经济区发展速度快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环渤海西岸地区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成都市委在市十次党代会上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部署。金牛区作为中心城区,面对加快发展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深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区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区委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全区工作的主线,按照“三个全面接轨”(即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村建设管理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民组织管理和社会保障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的思路,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一、突出“三大建设”,促进农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