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华军 《船山学刊》2008,(4):111-113
自然的整体有机论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万物得一以生”。老子之“道”乃天地之“遗”,是自然之本性,是连接人与世界万物之纽带。“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于是老子主张无为,无为乃“圣人之德”,无为而又为。以此可以看清老子的整个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哈耶克之自然秩序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学界皆有人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之自然秩序思想源于中国老子,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较亚当·斯密更接近于老子,老子思想孕育了现代经济学的精神。“无为”、“道”与“一般性规则”、“无知”等一般被认为是老子与哈耶克思想相通的方面,但通过比较研究可知,老子和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貌似而神不同。其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旨趣殊异,各自代表或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力作,其批判的矛头主要是指向“道”、 “释”,及在《易》学问题上的方士术数之说,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本文仅就其对老子思想 “道”的批判谈几点看法。 老子思想核心是“道”,其表现的基本形式则是“无”,这个“道”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众不同,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后引文只举章次)这个’“可道”之 “道”指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老子是以什么作为参照座标而提出自己的“道”的呢?王夫之认为,老子主要是对儒者而言的。王夫之说:“其(指老、释──笔者)…  相似文献   

4.
老子思想的根源是"自然",其"自然"思想与大自然有密切联系,老子思想直接受到自然现象的启示,老子柔弱无为的辩证法思想是其自然思想在社会领域中的延伸,老子的道也具有自然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鲁庆中 《中州学刊》2006,(3):162-166
老子之道可以有“有”、“无”两个诠释的向度。而自“有”言之,《易经》机体主义观念则是老子哲学的“后设陈述”。根据《易经》,植物的体用成为理解自然万物的尺度。老子“道生万物”的过程思想以及对生命过程节律性的认识,即渊源于植物生命机体的出生性与生长性;老子尚柔守弱与“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观念则来自于他对生命活体的柔弱性状以及生命自组织化的自我完成性的体悟;而生命进行过程的强健,亦是生发老子崇尚过程之“中”思想的本源。当我们跳出了老子哲学而从一个更为宏阔的后设上来观照老子之“道”时,我们便发现了那形下的真实、深厚的农业生活背景。  相似文献   

6.
《老子》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的本质内涵则为“自然”,是为“道法自然”;而“自然”乃是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由于“道法自然”的命题最终归结为“人法自然”,故“自然”的理念实为《老子》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原则,透露出对人之主体性的重视与强调。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与老子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关系上,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反对统治者的任意妄为,同时也对老子消极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辨证思维领域,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并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辩证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对老子的评论众说纷坛。我认为,“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而其“道”的体系,则是由“道”的内在结构和“道”的外在化形式构成的;其内在结构是主体,其外在形式从属于内在结构,组成其思辨的哲学体系。 一、“道”的内在结构 老子“道”的内在结构指什么?它由四大因素(或四大特征)组成,即:自然基础;理性原则;复归本性;内向心理。这四者各具独立性而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层次分明地构成“道”的结构框架,决定“道”的基本面貌。 第一,自然基础。与孔子的仁学结构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不同,老子“道”的内在结构,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自然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9.
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黄慧敏先生以“大道朝天”为题,论老子道家思想在景区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水的“顺势而为、大度容人、谦退守柔”的论述更为精彩,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在社会治理上,老子从“道法自然”推出“人性自然”,在“自然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治理的三个层次:道治、礼治和法治。老子的治理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朋 《社会科学》2003,(3):88-93
对于孔子思想中“仁”的地位及其具体含义 ,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文章认为 :究其实 ,老子对孔子思想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作一下比较分析 ,就可以得到孔子思想的总体架构 ,并发现“道”是其终极关怀。由此我们可以在“道”的统摄下对“仁”进行深入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道,首先被理解为一个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道为法则,而道则是一自然法则.这里所谓自然,不是讲自然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存在脱离人的单纯自然哲学.自然在这里不是一个实体词,而是一状词.物各任其天性,自然如此,不假外力的干预,即所谓自然.三十七章说,“万物将自化.”“自化”,即由其本性,自己化生,不假外力.这就是老子所谓自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的本体是“道”。“道”本身体现了和谐思想,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老子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实行小国寡民的治理,这正是其和谐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老子所言“道”,为一整体,不可说;然其必即名言而显。道无处不显,然执于名迹,则失其真。道是一自然原则,但其本质上却是为“人”而设。老子从“观”的意义上讲道之无名与有名的统一。惟有“观”,才能开显道之本真意义。老子所谓“自然”、“无名”,无非是要在人伦或文明中保持住孝慈、忠信、慈俭等德性之本真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它与儒家的精神本无实质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黄敏 《理论界》2006,(6):174-175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转型、文化变异、哲学突破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名实之辨”的思潮。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作为这一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在构建“道”这一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提出了“名实之争”的问题。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许多语言学思想,老子的语言学思想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老子对“道”的命名中来体察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老子人地关系的要义老子的道家哲学,其中心是“道”。“道”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篇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学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且不说老子对“道”的存在形态、运动方式的论述,就其对“道”与“自然”的论述,他认为,人要依法大地的变化,不管是生理特征还是文化心态。人的活动也要根据地球提供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生存。而地球的变化,却…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其整个哲学系统都以“道”为同心圆而展开。文章首先对老予以前道的涵义做了简单的梳理;其次探究了老子“论道”的三个主要方面:1.实存意义的“道”;2.运行规律的“道”;3.人生准则的“道”;再次探讨了老子“论道”脉络中的辩证思想。老子所建立的“道-物-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与他的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8.
凸现于隋唐时期的重玄思想是道教理论发展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不仅对道教自身的理论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影响甚至波及儒释二家。虽然它盛行于隋唐之际 ,但追溯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的。本文拟以重玄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体系为线索 ,粗略探讨重玄思想对于道教自身及儒、释二家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一、重玄思想的源流长久以来 ,“道”一直是道教的最高理念 ,得“道”成仙是其最高目的 ,一切道教理论都是围绕着“道”与“得道”展开的。道教在东汉张道陵初创时便奉老子为祖师、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老子》)为圣…  相似文献   

19.
论老子无为治国思想中的闪光点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作为一种治国思想,是建立在老子的“道”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老子谈论了统治者应有的品性,通过正面借喻的方式来阐述其治国思想,同时对统治者提出了告诫,这些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闪光点。但是,由于老子治国思想所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董京泉 《云梦学刊》2012,33(2):16-24
老子的道本体论、和谐思想、自然无为和依道治国的思想以及老子首创的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和自然、无为等范畴值得作出系统的考证和阐释,以澄清在这些思想和范畴上的模糊认识。老子无为而治和依道治国的思想特别值得重视,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老子由此提出的依道治国方略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对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和依道治国的方略,应当批判地汲取其思想精华,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性问题加以诠释,使其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