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体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而主体自身的修养则是主体能动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充分认识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随时注意加强主体自身的修养。实践本身提出的问题要说明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主体修养的根据是什么?主体修养有什么实践意义?提到修养,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里不妨摘引一  相似文献   

2.
要改造传统认识论,首先必须扬弃认识论中的物质本体论倾向,突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准。这就必须把价值范畴引入认识论,科学地阐述价值范畴的认识论意义,从而增强认识论的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一、价值关系是主客体系统中的最高层次价值是标志主客体之间的索取和被索取关系  相似文献   

3.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4.
互补原理是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坡尔在1927年科摩会议上提出来的一种对量子力学的诠释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在微观领域中,量子公设规定了观察仪器和微观客体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量子领域中的一系列佯谬如波粒二象、测不准性等,其本质是观察的可能性和定义的可能性之间产生了互斥而又互补的方面:时空标示和因果描述,这种互斥互补关系迫使我们在量子领域中采用一种互补性描述方式,以达到对微观客体的一致完备的描述。互补原理不仅解释了量子领域中的种种佯谬问题,而且还指出了微观领域的基本理解方式和描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笛卡尔哲学的认识论意义刘小英西欧近代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哲学中心问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换。这一转换过程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在此之前,哲学一直着眼于客观世界,不论是古希腊时期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出现的本原,还是中世纪超感觉的上帝,都只是作为单纯...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证明了维度(dimension)这一概念自发地产生于人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等整数维的观念.这些关于维度的观念和空间的拓扑维数是同构的.这种主观与客观的不自觉的结合使人们下意识地形成了心理定势:用整数维描述任何客体的状态与过程是天经地义的.然而,1982年,美藉捷克学者曼德勃罗(Benoit Mandelbrot)却发现了客体完全可以以分数维的形式存在.并创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分形几何学,即用分数维来探索复杂性事物的新方法.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这个新学科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理学,医学、管理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音乐创作……等许多学科派上了用场,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横断学科。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分形的概念和思想可升腾为一种方法论——分形论,它是一科辩证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这是个恰如其份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 ,美与美感同一。审美活动反映着与客体形象相联系的主体本质力量 ,是与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不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既外在又内在的关系 ,决定了审美活动是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认知活动要求的是“有物无我” ,评价活动要求的是“无物有我”。审美活动就能从“物”和“我”中解脱出来 ,从而转化为“有物有我”和“无物无我”的统一。这就是审美活动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8.
人类知识现象无疑是我们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笛卡尔正是这奇迹的一位杰出贡献者,他的数学、哲学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反对经院哲学和信仰主义,倡导人类理性,用理性原则的尺度衡量一切知识的真伪,建构新哲学,影响和培育了欧洲整个近代哲学。“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块“基石”和他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出发,遵循逻辑的原则,在理性指导下展开他认识论哲学全部内容。因之,剖析这一命题的认识论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笛卡尔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发展过程,将是重…  相似文献   

9.
哲学作为一门最古老的科学,从来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内容。它是一个随着人类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是一种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学说。但是,古往今来,无论那个时代的哲学,都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都是一个知识的体系。所不同的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在人类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古代,它是各门知识的总汇,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在中世纪,它与神学结合,并变成了神学的婢女;在近代,虽然许多实证利学都从它的体系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10.
肖峰 《创新》2016,(1):47-54
信息技术革命在推进人类认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认识论问题,三大认识论悖论就是典型的表现。数据悖论揭示信息时代认识者获得的数据激增,但形成的见识更少;知识悖论使人们看到知识的生产过程出现了大众化、民主化与精英化、权威性之间的张力,以及知识的短暂身份和持久价值之间的不一致;认识能力悖论则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人认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但也导致认识能力上的新退化。提出和分析这些认识论悖论,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我们在新技术时代的新境遇以及谋求人类的认识更加合理与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认识的主观化倾向的根源是以下的悖论 :认识者自身的存在、活动和认识方式构成了对认识对象和认识客观性的干扰性因素 ,而人类又不可能排除自身的存在和活动对认识对象、认识活动 ,特别是对认识方式的影响。这种主观化倾向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现代解释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多视角地研究哲学思维的有关问题,对于在实际生活中准确运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本文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哲...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康德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不仅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而且应该看到这个命题的核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原则——认识主体先验地赋有一套能动性结构。这个理论原则对人的认识能力、科学知识的性质、认识对象的形成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独创性见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在对康德提出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进行科学扬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找到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基础——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反杜林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思格斯在此部著作中首次集中论述了关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针对杜林所宣扬的形而上学的真理观——永恒真遇r的谬论,恩格斯着重论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人类认识运动是一个矛盾过程.即人类认识运动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认识过程本身的这种矛盾,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认识成果,即真理与津误也是相矛盾的。真理与进误的矛盾是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情感     
马琳 《学术交流》2001,(3):143-144
新闻情感作为新闻信息源与新闻记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坚持健康、多样、适度的原则,记者善于在新闻作品中运用新闻情感,有助于受众产生共鸣,收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认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马克思摈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的唯物主义的概念与这个词的传统涵义相差甚远。马克思并不认为只有物质才是实在的,他也不认为意识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幻觉”。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决不是古典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英国的唯物主义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唯物主义把头脑看成一张蜡片,世界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然而,马克思认为,主体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印象,简单地反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在论述创作主体的要求时,每每强调世界观(思想)、生活经历、艺术技巧三个因素的作用,对情感这一因素却置若罔闻。这种创作主体条件论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一个人如果只有深刻的思想而无丰富的情感,他也许只会成为思想家、理论家而不能成为艺术家;即便他具有深刻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并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然而倘若他感受力迟钝、情感干瘪,反映在他笔下的生活也许显得苍白和贫瘠;也许他不乏艺术技巧,但因为缺少感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受人类认识方式深化的影响,而人类认识方式的深化又取决于认识论框架的转换。本文试图在理解以往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更大解释力和更大启发力的新的认识论。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以往的和现存的认识论多是单向的;而新的认识论将是互补的。 元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认识论研究或思考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澄清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界定认识论研究所应该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元认识论的意义之所在:元认识论是对认识论的深层反思,是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以往认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人们总是把…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三者同一,是列宁《哲学笔记》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关于这个思想的最明确、最著名的提法是如下的一段话:“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哲学笔记》第357页。以下凡引自此书,只注页码)当然,列宁“三者同一”、的思想,不只是体现在这…  相似文献   

20.
论悲剧情感的三维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是不应该和生活中的“悲惨事件”和“悲观主义”相混们的。首先,舞台悲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生活悲剧却是突如其来的惨绝人寰;灯光帷幕下的悲剧是生活中散乱的自然形态的集中和观察者的集中,剧场外的悲剧却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其次,悲剧感并不等于悲观或悲观主义。悲剧的开端是优美欢悦的,结尾的丑恶可怖也不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感觉。实际上,悲剧作家在悲剧中蕴藏了比喜剧更丰富的乐观主义,悲剧的最后效果加强着观众对人类光明美好前途的信念。对悲剧的这种看法,正是现代许多悲剧作家的看法。阿瑟·赛勒强调:“在悲剧中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