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植根于中国长期稳定的农业社会,伴随着中国农村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我国农村影响较为深远。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经济法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村经济法治研究是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农村经济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展开的.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经济法治研究推动了农村法治观念和农村法治信仰的形成,构架了农村经济法治的论证体系,提升了农村经济法治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了一批农村经济法治研究平台.但是,中国农村经济法治研究也存在诸如对农村经济法治研究本身重要性的认知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未能将研究与农村现实世界紧密结合,对中国法学发展和法治化进程的贡献率低等问题.新时期要提升中国农村经济法治的研究水平,须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法治研究的重视度,并根据农村经济法治研究的特点和任务,革新研究方法、树立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明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文明 ,建设法治文明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但是 ,法治文明的本土化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融合的基本途径就是将法治文明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文明相结合 ,法道德化和道德法是现代法治文明在中国生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将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篇的重要议题。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逻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汲取丰厚的农耕文明滋养,传统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下基础,借鉴传统农耕经验以解决现代农业永续发展。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与“天地人稼”协调统一的生存智慧,节用适度、用养兼顾的永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的农业生产系统,重农务本、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乡风民俗等五个方面。调查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赋能等环节,可以为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保证。一方面.传统儒家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与中国农村社会紧密相连.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儒家文化承接现代文明。另一方面儒家文化由于历史文化原因不断流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道德沦丧和农村文化庸俗化。当前.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鼓劝农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制定积极的文化政策繁荣农村文化,进而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北农耕文明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是一个有着深厚农耕文化土壤的地区,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虽然由于气候转冷及少数民族内迁使陕北经济由农业向农业与畜牧业双生共生的局面转变,但历史上多次有组织的农业移民的到来则使陕北文化始终保持着农耕文化特色,几百年的交通封闭与文化封闭又延缓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步伐,从而使陕北至今保存着几乎是原生形态的农耕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农业经济为主农牧并重、聚族而居、家族文化代代相传,这些是陕北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而农耕文明是陕北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当前乡村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趋于消亡、生活习俗逐渐弱化,其传承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贯彻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品质,赋予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守护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协调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新塑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更不能缺少绿色农村。当前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有必要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完善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美丽乡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完善地方立法,严格和强化法律责任等。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法治意识,奠定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制实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抓好农村的法治是关键,而要搞好农村法治,法律援助又具有突出作用。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我国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举步维艰。文章从完善农村法律援助立法、保障农村法律援助经费、合理配置农村法律援助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指出推行循环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提出了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转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的生态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等农村生态文明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都是农业文明,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的综合经济,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特征。无论是百家争鸣的精英文化,还是风俗信仰的大众文化,都来自农耕经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杨群红 《南都学坛》2000,20(2):67-68
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危害了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 ,严重冲击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采取正确的原则和得力措施 ,打击和遏制农村宗族势力 ,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总体战略中。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三农”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要构建的生态型水文明,梳理了生态型水文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双重变迁史,提出了要弘扬生态型水文明的价值与精神,探索了构建生态型水文明的本质与规律,构建了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基本规范,并探讨了建设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需要从哲理上弄清二者的关系。我们应当从市场经济、思想路线、文化传统、政治优势、道德功能、依法行政等六个方面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 2 1世纪要完成现代化建设、祖国和平统一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三大任务 ,面临着知识经济、文明冲突和政治对抗三大挑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是对挑战的回应 ,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维度是知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文化发展维度是民族化、科学化和大众化 ,政治发展维度是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因此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向全世界的郑重宣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推理和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协商民主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事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正处于从反思和超越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形态的历史新时期,这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价值参照和理论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创造生态文明形态的过程中,扬弃消极差异,保留和发展积极差异,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依托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提升农村文化的社会定位,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中国新农村建设道路或模式的选择,适于采取不同于过去那种“一刀切”、抹煞一切差别的“差异趋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宵禁作为古代传统农耕社会下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表面是对人员出行的管理,但其内核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中阴阳和合的哲学思想和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时空观念及伦理意识。宵禁的文学书写主要体现在明清小说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明清社会的宵禁现状,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