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标志着哲学从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转变为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探究,认识能力被看作是主体用以与客体相连接的手段或工具,又因为认识往往是不可靠的,造成主客二分,互相割裂的结果,也使得真理由于缺乏尺度,无法考察。黑格尔在面对近代哲学的困境时,提出一个超越性的观点,也即用主体的构建性来统合主客二者,根本消解掉近代哲学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最终使得知识与真理同一,存在与思维同一,概念与对象互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各种哲学并不都属于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范围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范围,过去的传统观点还是一致的。以往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和中国近代哲学史专著,都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正当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种哲学(包括以龚自珍、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哲学对后代哲学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黑格尔哲学内在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一矛盾的客观要求必然导致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分化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黑格尔哲学是整个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源头和土壤;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研究黑格尔哲学无论对于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研究和评价现代西方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海关贸易报告的主要传播渠道为:一是免费赠送,二是公开销售发行。其传播的范围和对象十分广泛,带有较强的国际性特征;传播对象不只局限于政府机构,更多的涉及到文化教育等部门。海关贸易报告的传播,树立了中国近代海关的国际形象,提高了报告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增加了报告的利用率,增强了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这说明海关贸易报告不是以往学界所认定的间谍性质,而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实证主义哲学是在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在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在近代中国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虽然黑格尔在自己的绝对哲学体系中对中国的评价不高,却并不妨碍黑格尔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这样的传播与黑格尔著作的翻译是分不开的。自新文化运动后的从无到有,建国之后的一度繁荣,直到改革开放下的逐渐回归,黑格尔哲学著作的中文翻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百年历程。纵然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黑格尔主要著作的单行本翻译,可是,《黑格尔全集》作为研究西方哲学的重要文本却还未在中国完成,黑格尔哲学著作的翻译还有一段道路需要中国学术界去开拓。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哲学在本体论上“其治不同,其道则一”,二者相互诠释而使真理更加昭显。本文试图以黑格尔《逻辑学》中存在论部分与《道德经》及《周易》比较来探讨本体及其变化机理,并由此说明中西学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体系,相反,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化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本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揭示了清末民初包括变法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如何介绍和汲取日本启蒙思想的,并从一个侧面再现出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及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主权"(sovereignty)是国际法学的核心术语之一。19世纪中期,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时,将sovereignty译定为"主权",并译介了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主权"概念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理论、实践以及理性与世界之关系三方面的考察发现近代理性深陷一种吊诡局面之中:近代理性由于坚守对于世界的审核权,便习惯于外在地到事物中寻找可理解的规律,习惯于以个体化的方式对待事物,于是它越是看似以开放的姿态在世界上开疆拓土,越是追求它心目中的真理,便越是远离事情本身,对真理的崇高追求往往堕落为相互欺骗的权力之争。那种无根的理性只能在事物那里看到能被理性接受的一面,而黑格尔认为理性的背后还有超出它自身的根据——作为整体格局的精神或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贺麟同志一次学术讲演的讲稿。现应本刊要求,由作者重新校订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近代河南的传播较为滞后,但发展迅速,教民群体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行医、赈灾、办学是基督教在河南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基督教附属事业的主要表现载体。其在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促进了河南社会的近代转型,风气渐开的河南社会亦为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实现了由应然到实然的转向,不再像古代哲学那样特别关注本体的价值意义,而转向本体的存在意义;在发展观方面实现了由健动到进化的转向;在知行观方面实现了由伦理型到知识型的转向;在人学观方面实现了由"子民"观念到"国民"观念的转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重新发现了人,意识到人应有的价值和尊严,中国哲学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历史哲学与中国近代社会革新、儒家思想的近代化、反侵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紧密相联。史家的著史、哲学家的思辨和文学家的虚构都具有明显的经世目的与时代特征。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近代今文经学的再度复兴一直到戊戌维新时期达到高潮,具有独特的思维系统;第二,向西方学习,尽力吸收近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学、哲学的新思维,是近代历史哲学的基本意理构架和显著特征,也即实证历史哲学和社会历史哲学代替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的历史哲学;第三,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注意强调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源头繁多、内容庞杂,融中外、古今、心物为一炉是中国近代哲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表明中国近代哲学横贯东西、拥有大量思想资料的同时,也给近代哲学蒙上了一层肤浅和庞杂的阴影.其实,缺乏严谨完备的逻辑论证和系统精深的理论阐释正是中国近代哲学的致命弱点.1、理论来源的庞杂为了给现实斗争提供理论武器,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涉猎和容纳了当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能接触到的种种学说.其中,不仅中国封建时期的“经典”哲学和西方近代社会的新发现、新学说同时并存、互竞雌雄,而且,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进化与退化、激进与保守兼而有之,不一而足.每一位思想家所推崇的学说都千流百派、五花八门.谭嗣同仅仅5万余言的《仁学》所列的导读书目就有数十种之多,人物不下十几个.其中,各书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16.
开埠通商以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思想和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慈善与社会救济领域,通过早期出洋考察的学人、士绅和官员的传播和思想先驱的鼓吹与倡导,中国传统慈善救济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吸收了西方国家近代先进的济贫思想和实践经验,充实和扩大了慈善救济的内容与对象,使慈善事业有了近代公益事业的特征,树立了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和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富国养民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直观或思维和经学思维,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它不同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要求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思维对象的本质,其显著特点是思维过程中的突发性和飞跃性。传统的直观式、经学式思维方式在近代发生了变化。西方近代实证科学和逻辑思维方式传入中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哲学家做了介绍和可贵尝试,并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演进,这在中国思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东美的七万字长文《黑格尔哲学之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以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为主线,既不赞成科学万能论,也不同意把玄学作无边际的推演而至独断论.据此,学界存在的方东美反对"科学主义"的观点有失偏颇.此外,方东美指出黑格尔哲学的逻辑错误是"恶性循环",是混淆了"两度异分思想"和"一度同分思想",这固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方东美自己的哲学体系也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对精神科学的态度以及把整个宇宙视为一个交融互摄、旁通统贯的整体方面,方东美和黑格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历史观的合理内核是系统地把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因果承续性的系列,应该用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观点去观察历史现象。他首次提出探究历史发展终极原因的问题,并认为人的需要是推动人们创造历史的动力。黑格尔历史观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从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角度,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内容上,黑格尔哲学表达的是绝对理念,而在形式上,尽管黑格尔哲学不具有与自然物相似的直接感性,但它却具有间接感性。因此,黑格尔哲学就既具有感性形式又拥有理念的内容,从而可以认为哲学美在黑格尔哲学中是存在的。从黑格尔整体思想上也能合理推出这一观点,同时,这一结论也能从黑格尔有关文本中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