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香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并揭示了香港文化形成的原因。作者从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文化及民间信仰等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的深厚积淀,从西方宗教文化、教育体制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阐述了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在香港的传播,展现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思想在香港共存的事实。作者认为,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是历史的产物,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缘于港英政府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香港已发现青铜时代遗址 2 6处 ,出土陶片、石器、青铜器等 ,可分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香港在青铜时代 ,经济以海洋渔猎业为主要特征 ,手工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有铸铜和较高的建筑、石英环、陶器制造技术。牙璋、“丁”字形玉环、云雷片纹陶、铸和夯筑房基技术在香港地区出现当是文化传播、影响的产物 ,外来文化的传播、影响是香港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的主要原固。 相似文献
3.
吴燕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24-28
作为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人类学支派,饮食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在国内有待进一步介绍.港式茶餐厅象征着香港的文化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它源自对欧式户外饮食方式的模仿,随着饮食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变化,港式茶餐逐渐具有了代表香港大众文化传统的深层意蕴,成为香港人对香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从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双重视角出发,简要论述香港的人类学研究,并从大学、学会、期刊出版、学科带头人等几个方面呈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人类学学科建设状况。文章认为,从学科建制的历程重新认识香港人类学,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史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从香港这样一个特殊地域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出发,我们也可发现建设新世纪人类学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7.
历经五大洲、19个城市的境外传递之后,北京奥运圣火来到中国境内传递第一站——香港。为在香港营造全国56个民族青少年支持奥运、共迎圣火的热烈氛围,国家民委港澳台办和“香港各界青少年迎奥运系列活动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 相似文献
8.
香港地区的考古工作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迄今已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存和遗物,其中 以新石器时代遗存居多,其分布遍及香港各地,也有打制石器、青铜器和汉代墓葬等,证明在六千多年以 前,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其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有着密切关系,是中国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0.
与复杂的跨国网络与跨界互动相比,公民身份却划分了清晰的边界.香港回归中国主权后,对其公民身份的类别划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依照香港基本法中对居留权的定义,很大一部分--近一百六十七万人--可以享有这个权利,反映出香港与内地的跨界社会关系有着复杂历史.尽管香港与内地的社会和经济高度统一,但其边界仍然严格限制了人口从内地向香港流动.这种既统一又分离的状况导致了一种复杂的对立,部分地反映在关于居留权的争论.即使那些已经成功移民香港的内地居民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是怎样在香港这样一个住房价格最高的城市中获得可以负担的住所.因为新移民无法申请公营房屋,但这些房屋却占香港房屋总数的一半.而其私人住房的价格又是世界上最贵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许多澳门葡人移居香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香港葡人群体。他们大体在某些区域内聚族而居,在群体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到了20世纪前期,香港葡人群体中的精英分子,还积极参与了香港的政治生活,为其族群争取权益;尤其是徐萨斯和罢辣架父子的澳门史研究,对香港葡人的族群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变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地域坚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因为求学、就业、婚姻等因素散居在全国各地,其民族语言的作用随着散居人口范围的逐渐扩大而变得越来越弱化,导致不懂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使远离聚居地区的民族后代能够听到和使用本民族语言,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谭少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29-32
港式饮茶具有香港人身份认同的社会作用,它是香港人社会关系得以强化以及建构身份认同的文化领域.以饮茶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和消费行为是都市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式饮茶在香港表现出自助、自动和自由选拔的意识,成为官方文化和普及文化一致接受的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高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5-59
以香港长洲民间宗教活动——太平清醮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打醮仪式如何发展成为以包山节为宣传名称,中外闻名的旅游盛事,并且借助现代创意工业理念创造出新潮的旅游商品和旅游体验。地方文化借助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人气得以延续,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结果出现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地理上位于祖国大陆的南端,而制度和观念等均处于东西方文化结合与对撞的部位,积淀厚重的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作用,造就了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东方之珠”。
香港回归十年来,继续创造着惊人的经济奇迹,书写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践行。与此同时,在回归十年后的今天,香港青年一代为了香港明天的长足发展而努力探索,积极加强对祖国的了解和多民族国情的认识。可以说,香港回归在1997年7月1日已经完成,而民族情怀的回归和加深仍然在继续着,五一期间在港举行的各项活动就是最佳例证。
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和主权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是对国家、民族、历史具有高度负责态度的表现,是确保国家发展、民族共融、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对建设和谐世界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经验。
2007年5月开始的前七天,包括《多彩家园——中华各民族歌舞汇演》、《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香江会亲庆回归中华青年大团圆》、《中华民族精英五四论坛》、《和谐新时代青年大汇演》等系列活动,在香港掀起了以“民族、青年、和谐”为主题的纪念高潮,迎接即将到来的香港回归十周年。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在国家民委、中央驻港联络办、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民委港澳台办与有关方面合作,在香港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我与我的祖国",包括"民族文化嘉年华"、"香江会亲贺国庆"、"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礼"和"我和我的祖国演讲"等4个内容,四川、内蒙古、宁夏、云南、新疆、吉林、贵州、广西、西藏、福建等省区的430余名各族青少年代表,通过包括发展成就图文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民族传统体育和技艺传习以及采访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优秀文化,促进了香港与内地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一路一带”战略的快速实施,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潮涌入,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到东部发达地区求学,内地大学生接触民族和宗教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同时也混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准确把握民族和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各种涉及民族和宗教因素的矛盾和纠纷,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