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 194 9年以来新疆社会的两次变革对南疆维吾尔族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度,任用维吾尔族人为三至七品伯克,管理南疆地区民事。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亡后,尚有后裔流亡于巴达克山、浩罕一带。道光以后,其后裔在浩罕等国支持下,利用维吾尔族白山派崇信和卓的心理,多次骚扰、侵占南疆地区,相继发动了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等,为此清朝展开了反和卓后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古称“西域”,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47个民族成份。横跨自治区中央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自然景色各异,风貌迥然不同的南北两部分。天山南麓俗称南疆,坐落于南疆最南端的和田,古称“于阗”,和田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全地区总人口约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就占到了97%以上。  相似文献   

4.
伊干其乡维吾尔族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她的婚姻制度和婚俗习惯与其它民族相比有许多差异,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的婚俗习惯也各有不同。就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维吾尔族婚姻生活的研究多是描述性介绍,缺乏定量化分析。91年笔者曾在位于南疆阿克苏市城郊的伊干其乡工作过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便对全乡89年、90年、91年部分维吾尔族结婚申请(302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态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文章从生活满意度、民族交往心态、宗教心态、文体生活和教育心态、政治认同心态五个维度对新疆南疆和田县和皮山县维吾尔族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南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满意度不直接相关,农民对于政策执行"不患寡而患不均";南疆农民对公共服务有新期待;国家要加强预期管理,促成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乾嘉年间新疆的商业贸易研究●潘志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随着新疆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商业贸易也得到某些发展。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以天山为界形成的传统的南疆绿洲农业社会和北疆游牧社会,清朝政府经营新疆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这使得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加快,分层流动的方式增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一条重要而有效途径.本文以新疆的维吾尔族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解释了教育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分层流动.  相似文献   

8.
源县枫树这个地方,有一个维吾尔族乡。维吾尔族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明朝初年,朱洪武为了统治新疆维吾尔族,就在新疆挑选一位忠良,来统治管辖这块很富裕的地方。他选中了一名武将叫哈八士。因为哈八士出生在新疆哈密石河桥,所以以哈为姓,以他的乳名为名。这个人个头高大,虎背熊腰,从小就学会了一身武艺,在南征北战中,名声很大,多次立了战功,皇帝朱洪武封他为南疆总督。哈八士当南疆总督时,正是摧毁了成吉思汗侵疆建立的“察哈台汗国”的时候。那时,新疆上层人物内部争权夺利非常激烈。他当了总督不久,就有一个奸臣向皇帝…  相似文献   

9.
南疆村落马哈拉传统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说是了解和阐明维吾尔族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本文以马哈拉的人际交往、互助关系等社会互动网络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南疆村落马哈拉传统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功能,从而试图立体呈现马哈拉传统社会的整体性和其功能的有机性,为今后深入了解和拓宽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探索和制订南疆地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政策提供有可行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区外流浪的新疆流浪儿童 ,绝大多数是来自南疆城乡的维吾尔族男孩。他们被诱拐 ,被成年人控制 ,以盗窃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并在大、中城市间有目的地频繁流动。新疆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其次 ,新疆流浪儿童的特殊性使政府有关部门难以处理。由于新疆流浪儿童依托于在内地生活的本族群体 ,当地有关部门对异地、异族文化的陌生与隔阂 ,使流浪儿童的个人行为成为内地一些地方出现歧视与排斥新疆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因此影响到新疆与内地、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清至民国时期的维汉经济交流黄建华清至民国时期,有大批的汉族屯田士兵在新疆各地屯垦戍边,也有大批的汉族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移居新疆,这些都为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进行经济交流创造了条件。维吾尔族和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了新疆经...  相似文献   

12.
河南南阳镇平县作为"中国玉雕之乡",自2005年以来,吸引了一大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前来入驻经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到来为镇平的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给镇平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切实解决好外来维吾尔族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成为当地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石佛寺镇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与当地社会的融入以及当地政府的民族工作做一简单梳理,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喀什、和田、阿克苏、吐鲁番地区)人口婚育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对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的婚育状况,本文的研究发现以下特点:其一,早婚现象较严重;其二,婚姻稳定性较弱,离婚比例较高;其三,早育、多育、密育的生育模式依然存在。对于影响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指出:人口因素如较高的婴儿死亡率、早婚早育生育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如较低的生活水平、较低的女性教育水平以及较为固化的低层次的行业职业构成,宗教因素如伊斯兰教义中的一些观念和教规如对于堕胎或是流产行为的禁止等,以及政策因素如近些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在新疆南疆等地的推行遇到了不少阻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育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伯克制成为清朝地方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巩固祖国统一及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伯克制成为新疆维吾尔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州县制取代伯克制,新疆建省,新疆政治统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这篇调查在报告所叙述的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乡村在民主改革前后的变化情况。维吾尔民族人口共约360万以上,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在南疆有些地区还存在着封建社会初期的庄园制度,这种庄园是封建贵族剥削农奴的无偿劳动经营的。这篇材料所叙述的南疆墨玉县夏合勒克乡,就是这种庄园的一个典型。1949年新疆解放以后,党和人民解放军就派干部到各地进行工作,南疆墨玉县夏合勒克乡也在1950年实行了合理负担,使农奴生活初步获得改善;1951年完成了减租反霸运动,焚毁了卖身契,首先解放了家奴;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庄园制度,解放了全部农奴;1956年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并在七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于是贵族的庄园就被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代替了。在解放后的短短九年内,夏合勒克乡的维吾尔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翻天复地的革命运动,由贫困、痛苦走到富裕、幸福。夏合勒克乡的维族人民已由初期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了。1956年人大民委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夏合勒克乡进行了为期65天的社会调查,参加调查的干部共20人,以维吾尔民族干部为主。这篇报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社会历史调查组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筹委会历史研究室编写的,我们只在文字上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教育和就业是维护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地处南疆的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书坊     
《中国民族》2014,(7):80-80
《新疆不是一片云》 程万里既是一位风格独特、擅长书写南疆农村故事题材的小说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剧作家。近年来,他开始关注新疆的地域文化,成为颇有影响的民俗文化专家。新作《新疆不是一片云》,就是程万里尝试用文学的形式来展示他对新疆历史文化的独特理解,并以此献给收留他、养育他、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浓厚重商传统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传统商业贸易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既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又与维吾尔族特殊经济结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同时受到国家商业政策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维吾尔族传统的商业发展史,益于探索维吾尔族现代商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笔者在新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集市)田野调查的实例,分析了南疆维吾尔族乡村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指出巴扎日里的时间规制分别由时间频率、时间节奏以及时间受控与否的观念等三种差异性的规制内容所构成,这三种规制内容将划分巴扎上不同的群体,并足以解释赶巴扎的群体间差异性的时间观念与时间认识。  相似文献   

20.
瑶族石牌制与农村社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牌制是瑶族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同时也是一种社区管理制度,它在管理农村社区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牌制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引导还可以为现代农村社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