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摄影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是一种传播.其传播的特性可以从多方面展现出来.从人类的传播历史去考察,摄影是人类书写传播的延伸.分析摄影过程的符号学特征,不难确定:摄影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拍摄过程的动作性符号传播和图像符号传播.摄影通过特殊的编码实现其有效的传播.在摄影的信源编码过程中,摄影的记录特性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与人类的传播历程相同,依次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这是一个媒介依次叠加的过程。当今.四种传播形式并存,古典文学的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产生于人类认识过程的信息间接传播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西林 《南都学坛》2006,26(5):134-135
在人类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存在一个信息传播的环节。信息传播的两种方式是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间接传播方式包括大众传播、文化储存传播和教学传播三种类型。编辑活动在人类认识过程的信息间接传播环节中产生,分别为出版编辑活动、文化储存编辑活动和教材编辑活动。  相似文献   

4.
传播模式是传播学中用来解释人类传播过程的一般结构和形式。教学是社会实践,也是一种人类传播活动。本文根据传播学中几个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来解读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演变。作者认为,每一种传播模式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并能够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英语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是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噪音,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反馈机制和信息过滤功能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对传播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际传播问题因此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针对人类面对面交际(face-to-face communication)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功能(包括交互式传播管理和自我的传播管理)与过程,可考察传播内容、传播取向和传播的动态系统。多模态传播(multimodal communication)通过多种感知与生产模式,同时并连续地共同激活、共享和共建信息。通过对影响人类传播的几种最重要因素(如:社会活动、个性与国家—民族文化)的考察,可对传播、语言和文化的定义进行界定,论述传播的内容与对话的动态反应,并提供一种具体传播的模态,它涉及意识和意向性的几种层面(分别为:指示层面、表现层面和信号层面)。通过讨论面对面交际和传播技术之间的关联,可知传播技术使得人类可以超越时空阻隔,但同时也失却了时空共同在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传播史,一部媒介发展史和变迁史。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文化传播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依次递进和叠加的过程。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的关系、当代文化的媒介化及媒介文化化等三方面入手,弄清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媒介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关于传播模式的研究都不是一个热点话题。但纵观传播研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传播学者从未停止过建构模式的努力,正是在不断建构、分析、探讨模式的过程中,传播理论才得以日渐成型发展,①并由此参与了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我们一方面出于对模式启迪  相似文献   

8.
营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良好的外部环境,斗争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要树立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正视斗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中的客观存在;认清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中的斗争对象并与之作坚决斗争,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中的斗争策略,绝不把斗争扩大化、绝对化,做到斗争时机、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针对传播习俗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和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习俗事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既具习俗性质,又属传播活动.换言之,这类现象属于传播习 .俗.考察人类传播实践,在整个人类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意义.传播习俗对诸如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及新闻活动等人类传播实践影响甚大;不仅如此,在人类传播实践中,还形成了丰富的广告传播习俗、公关传播习俗以及新闻传播习俗等等,从而大大影响到各种传播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青年编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贾红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信息传播是编辑活动的主要目的,文化积累又是信息传播的前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能丰富文化积累。因此,作为青年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更能有效地做好编辑工作,传播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性沟通的概念谈起,比较了隐性沟通与隐含的不同,考察了隐性沟通的优势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文章还探讨了隐性沟通概念的提出对广告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算法在改写传播领域现实状况的同时,也在重新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传播规则,同时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以这种方式重新审视、体验和消费乃至创造这种全新的传播。从微观层面上对于人的重建,从宏观层面上对于社会运行的重构,这两者的相互交织组成了算法构建的未来传播。算法重新塑造传播领域的交往规则,但是同时它又在遵循着以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基本逻辑。人要在算法的世界中认识自己和数字世界的区别和联结,把握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主体价值,将人的价值与伦理赋予到算法之中,实现人与技术的共生发展——这便是未来传播的约略图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交流技巧的关注愈来愈多。交流的方式及过程直接影响到交流效果的好坏,于是如何使用得当的方式处理交流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意义便成为保障顺利交流的关键。文本试从解析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产生及走向为出发点,重点探讨改进意义的方式,并最终建构跨文化交际教育中更为科学合理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非语言交际引起的文化冲突和西方学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入手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说明人类的交际应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其中非语言交际具有极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信息     
  相似文献   

17.
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信息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的革命,导致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又引发了交往实践的新形态——网络交往实践。网络交往实践是网络技术和交往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引起了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导致了社会时间形态的转型和新型的人类生存空间。所以,网络交往实践显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时,确立了人类文明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交际有两种类型: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但非语言交际常常被人们忽视,造成交际过程的不完整。在实际的商务英语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事实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商务英语中的非语言交际表现形式一般为脸语、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语、副语言、商务礼仪和形象等,我们应针对各种非语言交际手段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文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促进商贸活动和商务交际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