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词人有普遍的恋都情结,这一情结牵系着他们的词创作融摄了大量的都城意象。宋词都城意象的丰富含蕴,不仅表现在词人对于都市世俗生活意义的开拓,而且也表现在词人对于都城传统政治意义的维系二者并不矛盾。当都市繁荣时,都城是词人世俗享乐的乐园;当仕途失意、亡国失都时,都城是词人寄托政治关怀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论宋词意象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宋代词人在词的创作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便"立象以尽意"。经过对所立之象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宋人词笔下出现了丰富多姿的审美意象。正如清人袁枚诗中所言"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些审美意象不仅有其写实性,同时还具有虚拟性,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鸡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时代,发展至宋代,诗词作品中的鸡意象已经具有了超越其物象本身的情感意蕴和象征意味.根据宋词中鸡意象存在形式的不同,大略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实物出现的自然鸡意象;另一类则是典故性鸡意象.通过分析宋词中鸡意象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宋人的内心情感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之为诗的根本要素,吉狄马加的成功与他为文坛提供了系列"忧郁"、"灵异"、"厚重"的意象密切相关.本文从诗人"自在"的民族文化"亲和"与"天赋"的文本体现中,通过意象辨析、意象的地域性格和母族文化情调等方面讨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意象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梦幻境界的描写源远流长,使梦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宋词中梦幻意象的建构,反映了宋代词人审美心理的内敛和细腻,也为宋词提供了纷繁多彩的意象材料。它展示了宋人心灵世界中真实痛苦而又美丽的情感,表现了更为内在的本质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汴京是北宋词极为适宜的生长背景与接受背景。其词学背景功能主要是为北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消费经济背景、书斋美学背景,并为北宋词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宋词中有很多咏及名山的作品,这些名山意象的文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凝聚了新的时代特色而形成的。名山意象在唐宋词中发生了演变,主要体现在: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各名山在唐宋词中的地位变化较大;与唐代相比,宋代词人们对名山意象的文化阐释与审美趣味发生改变,人文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演变主要缘于词体本身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8.
本书由两个部分构成:宋词意象理论,主体意象的文化诠解。  相似文献   

9.
鸿雁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鸿雁意象,不仅继承了鸿雁意象的传统用法,而且在传达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向往、表现人生的恐惧和忧患等多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因此,鸿雁意象不仅影响了纳兰词的风格,也是我们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0.
宋词大量构设夜意象,成为夜文学.这与创作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词所具有的贵族与有闲阶层文学特质,词人夜思维条件反射能力的提高以及宋人思想解放和人性觉醒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东京开封新兴了一个节日,即十二月二十四的交年节。作为正旦的前奏,该节有醉司命(祭灶)、诵经呪、照虚耗、扫屋宇等四大节事。其后流传至杭州等地,并有了“小节夜”“小年”的名称。交年节习俗沿袭一直到当代。其具体节事早在唐朝的长安就已盛行,只是时间上多在除夕。但宋代以后,各地均将交年节诸节事的源头追溯至宋代汴京,原因是交年节的规模效应,以及载体《东京梦华录》的名气效应。交年节是汴京文明的产物,丰富了传统节日文化,活跃了精神生活,强化了环境卫生观念,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个新元素。  相似文献   

12.
宋代思乡归隐词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带着特定的文化精神产生并发展起来,因而作品充分地展示出矛盾的心灵世界,曲折地映射出复杂的社会现实。同时,出于开掘心灵世界的特殊需要,宋代思乡归隐词又有自己特别倚重、特别擅长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并且赖之形成了它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重要节日之一的元宵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娱乐节目反映着时代特征。东京和杭州作为宋代都城,当时的一些习俗在这里充分的展现,以示帝国风尚。宋代习俗繁荣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探究其缘由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元杂剧中的隋唐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保存了丰富的隋唐故事,它们由瓦岗寨英雄故事、尉迟恭故事、薛仁贵故事等三个题材系统组成.这些故事大多出自虚构,且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体系,可以断定,它们取材于宋元说话.通过这些杂剧,可以了解当时隋唐故事的发展情况:1)摆脱史籍约束形成独立体系,且初具规模;2)多线发展,未能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故事体系;3)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通过这些杂剧,还可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民众文化心态的特质:1)英雄崇拜心理;2)戏拟历史,显扬低贱者;3)希富望贵,获取心理满足;4)尚奇猎趣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宋王朝在我国封建社会中 ,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经济方面 ,自唐代以来商品经济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 ,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从德政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但是 ,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辨析 ,才能够客观地把握宋王朝德政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理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术思想体系,理学进一步高扬和强化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理性精神,以忠孝节义等为核心的名节意识,也在儒学复兴的时代氛围中由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进一步发扬广大和深化。然而,北宋初期,由于受易代之际的影响,文人士大夫名节意识淡薄,文人中以名节操守作为立身标准的,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人心态探微——婚姻生活和业儒求仕行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商人的婚姻生活是向内的,而业儒求仁行为则是向外的.从这两方面来剖析宋代商人的"自我"和"自卑"两种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