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称巴尔扎克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尽管一百多年来对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这一著名论断有着不同理解,但有一个认识却是共同的,即巴尔扎克在主观上克服了一个保皇党正统派所固有的思想局限,认识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①——一历史的必然趋势,在新的思想认识指导之下,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中,忠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忠实地塑造出一系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人物.因此,恩格斯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二十年  相似文献   

2.
穆木天作为译介巴氏长篇小说的第一人,多方位地传播与接受了巴尔扎克。他翻译的19部小说,让读者走进了巴氏的文学天地;他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为受众了解巴尔扎克提供了导向,为批评界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在大学课堂中对巴尔扎克的讲解,为传播的路径拓宽了空间;他在文学思想中对巴尔扎克的认同,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辅助。可以说,穆木天为我国接受巴尔扎克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中国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显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译介他的短篇,后来译介中短篇,数量由少到多,在选择作品时有实用取向,新时期完成了巴尔扎克全部作品的翻译,注重译本序文的写作是中国译者的一大特色。中国批评界对巴尔扎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缩短了他和中国读者的距离,由于左倾因素的干扰,加之一些批评家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巴尔扎克受到了误解和曲解,中国读者与他无法靠得更近。新时期,中国批评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观照的格局,排除了非文学因素,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中国接受者得以重新走近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4.
<正> 文学史家一致公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20世纪美国的福克纳极为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深沉的历史感,称赞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拥有的世界”,赞赏他的主要作品为此而“全部脉络相通”。他“象拜望老朋友一样”,经常光顾巴尔扎克。这位曾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受过社会生活摔打的美国作家,那么深沉执着地爱上了巴尔扎克,对他倾注了那么深的情感和那么强烈的兴趣,显然是有原因的。生活在南方——这片曾遭受过“南北战争”血与火清洗过的土地上,福克纳自觉地感到自己有责任象当年的巴尔扎克再现法国的历史一样来再现“南方”——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6.
亨特教授(Prof.Herbert J.Hunt)继他的簡要的《巴尔扎克传》(Honoréde Balzac)之后,又写了一本論述巴尔扎克作品的大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alzac’s Comédie Humaine,506pp.Athlone Press)。书中为巴尔扎克的写作理論和意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巴尔扎克逐漸看出自己的作品由于把美学的、社会学的、道德和科学的学說融薈在一起,将会描繪出社会的全貌来。他的“原則”是,社会的現状使人完全服从它的需要,并把人改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真正形象了;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职业,也創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一八八八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正确地阐明巴尔扎克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早已被评论界谈过了。本文只想就恩格斯在这封信中讲到的关于巴尔扎克的政治观点中的几个问题,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一恩格斯的这封信,我认为并没有全面地论述巴尔扎克的世界观,而只是谈了他世界观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观点。信中,涉及到这一点的是这样写的:“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  相似文献   

8.
《贝姨》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逝世前三年的1841年,也是作者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各方面都已达到炉火纯青时期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反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时期的社会生活,它通过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的具体描写,揭示了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这部作品着力描写了贝姨、阿特丽纳、玉才华和华莱丽四个妇女,她们都是金钱垄断一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对这部作品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伪造的世俗贵族,他一味地鼓吹君主政体而彻底地否定资产阶级政权;作为文坛上的真正贵族,巴尔扎克属于高山仰止,他的作品数量多,质量上乘。贵族与资产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后者往往无所不为;作为生活上的资产者巴尔扎克风流荒唐,而作为文坛上的贵族,他的事业却蒸蒸日上,他生活上复杂的情感经历为写作事业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二者之间的矛盾最终达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巴尔扎克──马列文论学习札记育民巴尔扎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喜爱和赞赏的同时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作家之一。他们在自己的著作或与友人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到巴尔扎克或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写道:“他(...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是以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闻名的,但在他的作品中,却往往可以发现一些与一般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的风格。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试先作一个比较。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有一个著名的开头。为了交待环境背景,巴尔扎克不厌其烦地把书中主人公活动的主要场所“伏盖公寓”详细描写了一番,从座落的位置、周围  相似文献   

13.
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蒋新平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是指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理论中呈现出的对社会的全局、本质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法国文艺评论家泰纳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15.
《窥视者》是法国新小说派领袖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代表作。它典型地反映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特点。这部作品在艺术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以“物本主义”代替“人本主义”:第二,巴尔扎克式小说的终结——故事、人物的瓦解;第三,迷宫般的结构形式——重复法、反射法、时空交错法等。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新小说派反传统的一面,又体现了新小说派创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邦斯舅舅》是巴尔扎克于一八四七年写成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现实主义巨著《人间喜剧》中属于“风俗研究”的“巴黎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的后期的最代表的作品之一”(穆木天译《从兄蓬斯》第3页),“达到了他的艺术的最高峰”(支魏格《巴尔扎克传》第450页)。在这部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著名的翻译家,穆木天翻译介绍了大量巴尔扎克的作品,其中包括《人间喜剧》中的主要作品。他的翻译忠实于原文,以直译手法为主,加以大量的注释,为当时读者所喜爱。同时对于巴尔扎克在中国的教学与传播,穆木天的贡献也当为历史所铭记。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它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表现时代的要求和愿望,揭示人生的真谛。文学既然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那就必须遵照社会生活的逻辑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越真实、深刻,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它的艺术生命力也就越强。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地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深刻地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作品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变了,时代变了,但它们迄今仍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巴尔扎克传播有了质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巴尔扎克全集>的译磬,更主要的是巴尔扎克研究朝着健康方向迈进.文学转折时期,作为文艺理论家的程代熙,凭借其科学研究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出发,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为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立下了功劳,为我国文学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高老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是作家产生关于“人间喜剧”构想后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故一向被称作是《人间喜剧》的序曲 ,其无论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 ,还是在艺术的经营布局上 ,都堪称《人间喜剧》的典范作品。本文从比拟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入手 ,谈比拟对文本的重要意义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说明巴尔扎克思想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