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德 《金陵瞭望》2009,(11):65-65
一起抢劫案件.一群见义勇为人,300市民提供线索,48小时抓获凶手。南京,又一曲见义勇为时代壮歌在这里回响  相似文献   

2.
英雄赞     
韦顺 《老友》2008,(12):24-24
  相似文献   

3.
陈景润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的代表性符号,其建构体系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论的典型范式。本文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探讨陈景润“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的起源;从核心要素、特殊要素与宏观体系三个层面阐释该形象建构体系的建构要素;从艺术创作的视角总结“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指导下文学艺术、美术、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中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学与受众理论出发,对当前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的革新进行阐释。陈景润的“科学英雄”形象建构在当前已经到了一个重新申明建构理念并完善和确立建构路径的最佳时机,如何继承和发扬“科学英雄”建构理念,将是学界要面临的一项系统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11,(17):32-35
“南京是个非常宽容的城市,南京人好客.不排外,习惯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京人听天由命的懒惰性格。”  相似文献   

5.
英雄理念是鲁迅复杂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鲁迅从倡导个性主义的需要崇尚英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是其英雄理念的重要内容。鲁迅区分了建设性英雄和破坏性英雄。英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他英雄理念的重要方面。在鲁迅英雄理念和他的启蒙实践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叙事是其英雄理念的形象化显现。  相似文献   

6.
7.
《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属于什么性质是研究《水浒传》必须弄清的问题。从《水浒传》中的描写看,梁山好汉大多干的是“盗”的勾当,他们攻打官兵时往往没有计划,与敌人厮杀时不分老幼妇孺统统杀死,没有夺取政权的意识,只是固守梁山,占山为王。这一切都表明了梁山好汉是绿林豪杰。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与阐释英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会得出不同结论。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英雄可以被看作是可写可读的一种文本,可发送可接收的一种信息,可建构也可纪念的一种文化形式,即英雄就是人类传播的一种产物。真实的人仅仅是英雄的原始材料,是通过叙述、文本性、信息传输、人类符号传播和意义生成等方法进行加工的原始材料。在这层意义上,现实中没有英雄,有的只是关于英雄的传播。而且,研究英雄的唯一真实方法,就是研究关于英雄的传播。因为英雄的生成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塑造英雄之传播形式的影响,不同的传播模式产生不同类型的英雄。从神话英雄向历史英雄的转变,从历史英雄向名人的转变,都具有戏剧性,而这两次转变都与主要传播模式的变化关系密切:第一次涉及文字革命,第二次则涉及图像革命。从媒介生态学角度的研究证实,正是由于传播媒介和传播方法的改变,导致了传播内容的变化、由传播者形成的关系的变化以及通过传播所创立的文化的变化。因此,诸如书写、印刷和电子传播之类的技术创新,改变了我们谈论英雄、讲述关于英雄的故事和体验英雄的方式,由此也改变了英雄在我们心中的观念。总之,英雄最重要的特征,皆与传播技术具有亲缘关系,而且,英雄概念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转变,是与传播中的创新,诸如书写和印刷的发明、电子媒介的开发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关于英雄的界说,梁启超对传统有所继承亦有所扬弃。在英雄与时势、英雄与民众的关系等问题上,梁启超提出了很多新颖的、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极有启发意义的见解。我们应当对其英雄观具体分析,抛弃其中杂芜、错误的内容,而不应以“英雄史观”简单概括之。  相似文献   

10.
英雄情怀具有丰富的核心内涵,彰显着深厚的时代意蕴。青年是祖国发展的生力军,将英雄情怀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能引领青年拥护党的领导,涵育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凝聚青年强大青春力量。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军事化拓展训练和夯实纪念日教育制度,是将英雄情怀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反映经济生活、描写经济活动人物的小说作品 ,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 ,对其人物形象进行道德评价 ,因而忽视了对当代英雄的塑造。对于英雄的意义、英雄的审美标准 ,也应当与时俱进。五六十年代歌颂的是献身、忘我劳动的革命英雄 ;文革时期是在本质上否定英雄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却是冷漠英雄。江山辈有人才出。今天的文学应当大力塑造和歌颂搏击经济浪潮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 ,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时代新英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电影《英雄》的解读,从阶梯式英雄人物的出场模式、异彩粉呈的英雄色彩、英雄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认为,只有胸怀天下,为了天下和平统一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开创伟业的辉煌征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民性底蕴的英雄观。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性是批判英雄史观理论谬误的利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根本立场,科学阐释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从实践逻辑而言,人民性成为摆脱英雄史观实践迷途的关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不仅是实践中所涌现的杰出代表,以人民群众为构成主体,还是有效引领人民群众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先锋模范;从价值逻辑而论,人民性成为超越英雄史观价值缺陷的基点,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为民本质,彰显了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本色。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突破桎梏,有远大的志向;喜欢争强好胜,有超群的见识;遇事敢作敢为,光明磊落。这几方面构成了她英雄情结的具体内涵。这种英雄情结使其作品既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又富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观照,具有鲜明、独特的英雄气质。他对屈原、嵇康、阮籍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对陶渊明诗歌世界中的英雄形象如精卫、刑天、夸父、荆轲高度赞美;对唐末、明末"战斗"的小品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视角观照,是鲁迅自身英雄气质的反映和投射,这种气质,概言之,具有个性的反抗、决绝的复仇、孤独的牺牲等特征;鲁迅的英雄气质,既渊源于故乡越地文化特质的深远影响,也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界英雄元素的滋养,更是清末民族复兴的时代政治、文化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崇尚圣贤救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度评价与推崇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员应该具有英雄的精神品格。毛泽东的英雄观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塑造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传统。新时代重温毛泽东的英雄观,有利于我们缅怀英雄、维护英雄、争做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7.
卡莱尔将英雄区分为六种形态,但他赋予英雄共同的品性,即诚实与真实;英雄是真实的,因而人类活动是英雄的历史,也是崇拜展开的历史;崇拜是人类活动的根本,英雄崇拜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因而世界历史即是英雄崇拜的历史,世界历史是道德的展示。因此,更恰当地说卡莱尔的英雄史观是一种以宗教形式存在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18.
中华历史纵横几千年,但我们对"英雄"的抒写却从未停止,而是代代相传。纵然"英雄"的理念几经变换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阐释重心,但其内里最核心的精神基质则从未消隐。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种英雄传记蜂拥而出,一时形成英雄传记创作的热潮。本文着重探讨这类传记出现的原因,并以几个作品的分析对此作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英雄不仅是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更是各领域学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坚持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人民价值立场出发,用英雄范畴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建构起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民英雄范式。人民英雄同时兼具人民性和先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生活性和政治性、时代性和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百年来英雄观的升华。从生成逻辑层面看,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在批判中华民族传统个人主义英雄和西方超级英雄基础上建构的全新范畴,以最高荣誉的英雄称谓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既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批判了传统精英式个人英雄主义,以人民英雄和集体主义超越了传统英雄主义的局限,同时还在实践进程中以人民英雄范式为基础批判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一方面深刻揭示批判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西式神性英雄、超级英雄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还以人民英雄批判和回应了西方超级英雄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人民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提炼和升华,是立足新时代实践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的创新发展。人民英雄范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殿堂和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因此新时代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赓续发展人民英雄范式:要在深化研究人民英雄范式基础上全面擢升中国特色的英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要在大力培育人民英雄文化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为实践发展贡献更持久的精神文化力量;要在加大人民英雄表彰基础上全面发挥中国特色英雄力量,型塑尊崇、捍卫、学习和爱护英雄的社会氛围;要在强化人民英雄教育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英雄教育机制,为新时代赓续和弘扬人民英雄范式作出更长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