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祖国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回族在新时期也应该而且能够为祖国作出新的贡献,这些新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结构性的贡献如义利统一、理欲平衡、公私兼顾;二是经济上的贡献如多元并举的产业理念、市场伦理;三是政治上的贡献如和谐理念和协商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   

2.
马尚林  郭新榜  罗凉昭 《民族学刊》2010,1(2):86-90,163-164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云贵回族人民虽地处偏陬,但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积极行动,宣传抗日,支援抗日,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溶入到抗战的大潮中,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8,(11):23-23
“当年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费孝通回忆说,“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由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提议,甘肃省政协牵头,具体由喇敏智副主席(回族)负责,喇敏智主编、马明良执行主编,组织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宁夏、甘肃有关研究院所的学者专家撰写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该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现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开发祖国、发展经济、繁荣中华文化、推进科技进步及发展教育、艺术、体育、卫生等事业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分总论、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精神篇几个板块,体例新颖,文字流畅,写出了回族的辉煌业绩和骄人贡献,展示了回族的全新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回族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贡献的专著。书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关于《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的批示,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白立忱(回族)、李兆焯(壮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朝鲜族)及甘肃省党、政、军各方面领导同志仲兆隆、李乾元、喻林祥、李子奇的重要题词。这些题词充分肯定了《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本书对发扬回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将刘延东同志的序文和苏荣同志的批示刊出,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5.
论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决定论”固然有失偏颇,然而,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本文在分析中华大地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维汉在延安时期通过对回族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索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为党在延安时期解决好回族问题的民族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自创办起就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团结抗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华日报》对广大国统区回族民众的爱国行为展开积极报道,称赞回族同胞参与抗战救国的行为,还对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民众进行了报道,展现了边区回族的崭新风貌。通过研究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回族的报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回族的抗战贡献以及中共中央为维护全民族抗战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派"著名诗人陈敬容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牺牲节>,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回族节日古尔邦节,以及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一些风习人情.但是作者与回族诗人沙蕾的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可能影响到了她私人的创作心绪,在描写上出现了对比性的文化差异,对此,作一点辨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主编的《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书,2013年8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回族学会主办的"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所收学术论文的汇编集,共收集30篇文章,分为"认同·交流"、"历史·人物"、"经济·文化"和"宗教·哲学"四部分。该书定价60元,欲购者请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联系。联系地址: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750001)。邮购电话:0951-5044614。  相似文献   

10.
李锐 《回族研究》2011,(4):10-11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受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委托,参加这个盛会,非常高兴。我刚才看了这个名单,今天真是人才济济,大批的、满腹经纶的才子才女们汇聚银川,参加这个盛会,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也是我学习提高的一个机会。大家都清楚,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就像我们伟大的...  相似文献   

11.
回族古籍语言特色显明、种类齐全、内涵丰富、分布广泛且与中国传统古籍、伊斯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回族古籍的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并对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回族卷》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以引起学术界对收集、整理、研究回族古籍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1907年国内14省留学于日本的36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留东清真教育会”。翌年,他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第一个刊物《醒回篇》。反映了清末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国家衰弱、民族落后的情况下,为振兴图强,对本民族文化提出一系列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西北回族社会是作者自幼生长于其中的一个社会群体。它既有千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沧海桑田的一面,又在某些方面具有颇为稳定甚至被误称为“顽固”的一面。这种集社会变迁与某些稳定性于一身的社会现象,无疑是由西北回族社会的许多基本因素所致。正是这些基本因素的存在、自身运动及其互动,构成了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之进行研究,不仅是为了进行一定的历史阐述和总结,更重要地是为了探索西北回族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从而为西北回族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马晴 《青海民族研究》2004,15(1):105-106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月华》杂志,进行了述评,同时,对刊物创办者马福祥对回族文化的贡献,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张春波 《回族研究》2012,(4):107-109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围绕文本《回族民间故事选》,梳理回族民间故事传播形式由口口相传到文本传播的转变,探讨文本作为有效的媒介之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作用。重点从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参与以及民族的文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民族认同的最高形态是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和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和理论的变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成熟定型。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传媒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话语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从而塑造大众的中华民族观念,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遵循话语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话语传播从学术到政治再到大众的延展逻辑、话语内涵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团队进行的三化改革历史轨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该团队创出了一条由中国特色探索到广西精神建导的成功之路。文中以龚永辉教授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成就为代表,选取了三段历史事实:在课余实践探索争鸣中创立《民族意识调控说》、在第二课堂创新实验中推出学生习作《相思湖文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打造《自驭舟彩凤》。通过这三个路标,勾勒了三化改革成功之路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9.
张小军 《回族研究》2012,(1):106-110
1940年,西工委拟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下文简称《提纲》),标志着党对回族的政策达到较高水平。《提纲》系统阐发了党对回族的政策:建立民族自治制度,保障回族在政治上与汉族享有平等权利;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来管理民族事务;组织成立回族文化救国团体;培养民族干部,发展回族教育事业,实行文化上的平等;尊重伊斯兰教,尊重回民生活习惯等。延安时期的回族政策与实践,为新时期回族政策与理论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钊进 《民族学刊》2021,12(9):17-27, 115
“文化多元”和“政治一体”之间的逻辑张力被认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主要挑战。多元化和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贯穿着民族国家建构的普遍过程。作为对国族认同危机的回应,文化-政治二元论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西方民族认同研究,构建了一套现代性的话语体系。在该话语体系中,民族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政治意涵的共同体,而族群是由血缘和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界定的人群。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合,具有内部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族群却被认为可能给民族认同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发端于“文化转向”的边界建构范式和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认同情境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代性话语。在边界建构范式中,民族和族群认同同属一个分析范畴,本质上都是自我和他者间边界塑造的社会过程,是通过意义赋予实现的。身份认同建构既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到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认同情境论的主张是,身份认同的构建受到不同情境的制约。边界建构范式和认同情境论有助于我们跳出现代性话语框架下的政治/民族-文化/族群的二元论,对我们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特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