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自2015年12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来,刊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绩非凡,初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顶天立地”特色。所谓“顶天”,指的是在基础理论的学理研究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深度和新度,在许多方面站在了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制高点上,具有更强的学术性。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专家深度学术访谈”“理论探讨”“基础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前沿问题”等栏目中。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本期含“名家特稿”“中山大学学术名家访谈”“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现象学研究” “文明与宗教研究”五个专题专栏,刊文凡24篇。  相似文献   

3.
“八·五”结硕果“九·五”绘新图──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综述广胜,松茂1996年2月初,武汉大学召开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学校党政领导、文科各院系所、室、中心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学术骨干等数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和总结了武汉...  相似文献   

4.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系教育部批准部省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于2001年6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2001年7月14日教育部社政司阚延河副司长、广东省教育厅罗远芳副厅长亲临深大授牌,宣布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金融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曹龙骐教授任“中心”主任。经济学家苏东斌与黄卫平、董立坤、郁龙余、莫世祥等五位享誉学界的教授任副主任。“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特区经济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为苏东斌、曹龙骐)、经济特区法制建设与政治(行政)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隆重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决定召开第五届学术讨论会,广泛开展以学术交流为中心的纪念活动。校庆期间拟安排四个大型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即“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学术报告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法学问题报告会”。校庆前后,还将陆续举行十七个学术会议,其中有全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教授参加的中国数学会,有高尚荫副校长主持、全国著名专家张香桐等五位学部委员参加的“生命科学在前进讨论会”,有中国稀土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缪钺先生的学术风格以“文史结合”著称。从史学研究观点看,“文史结合”最重要的核心是将文辞视为一种考证工具(而不仅是史料)。从中国现代学术文史分途的发展过程看,缪先生的学术风格并非“主流”,然绝非特例。一批经历与之相似的学人的事例表明,在现代史学与传统学术关联的意义上,除了“由经入史”外,还存在一条“由文入史”的道路。深厚的文辞修养在五个方面对他们的史学观念和实践提供了支援作用:对“人”的关注、对人情感世界的注意、“了解之同情”的研究方法、对历史“意义”的发掘、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19—23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在校研究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内容涉及学术回顾与学人纪念,中外政治、经济交往以及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兹将其研究与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诸群,鲁林关键词: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观点综述1994年10月上旬,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合肥荣事达电气集团五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当代...  相似文献   

9.
卢佶 《金陵瞭望》2008,(23):30-31
在中国文学和戏剧史上,有一位南京人被冠以“江南才子”的称号,更以学术成就“五个第一”而闻名。他,就是卢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剧作家。  相似文献   

10.
沈长云、张渭莲新著《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作者宏观的史学视野和深厚的史学功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23日至25日,“中国高教影视教育研究会2004年年会暨影视艺术发展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高教影视教育研究会已先后在北京、贵州、辽宁、重庆等地召开了五届年会,本届研究会年会是历届年会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学术氛围最浓厚的一次年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学术史研究”定义为“研究之研究”或“学术研究的学术研宄”,梁启超、钱穆先生民国时期先后出版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我们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鸿篇巨制。以著作的形式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正是学术史研究通常仰仗的“路径依赖”。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术史研究蔚然成风,情形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这个学科名词在中国学术界已存在一个世纪了。但是,由于40年的学科空白期的出现,人类学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多重困境之中。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中国学者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对它的学说与研究路径加以充分把握,并向社会阐明它的存在价值,人类学的学术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得以确定。本文由五位青年人类学工作者的笔谈组成,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学对跨世纪文化理论、对文化变迁的观察、对文化价值体系的探索对于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贡献。通过不同角度的探讨,这五位青年人类学工作者还对本学科的建设提出了富有深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泰山文化被称为“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与中国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等等都具有密切关系。在2001年“海峡两岸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上,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的著名泰山研究者周郢先生对新世纪的泰山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若能多方联系,触类旁通,与重大历史文化课题或显学“对接”,则有望取得超出泰山研究领域的学术硕果,引起与会学者的充分关注。其前出版的《泰山与中华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便是这一学术思路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坐标的纵轴即“经”、横轴即“纬”看,现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呈现为五种诠释体例。一是以时代为“经”、以学理为“纬”,二是以学派或学理为“经”、以时代为“纬”,三是以学术主旨为“经”、以学人为“纬”,四是以学理为“经”、以学术观点为“纬”,五是以学人为“经”、以学术观点为“纬”。以时代为“经”、以学理为“纬”的诠释体例是当今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诠释体例。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国学者的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发表已身居仲位,但世界影响还比较有限。在国内学界,世界文学缺乏奠基性的系统论著,还未形成繁荣多元的学术范式和学术话语,“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主张还缺乏内在逻辑和平衡。由于学术传统、学术诉求的差异以及主流学术话语平台的排他性规则,中国世界文学研究的国际对话的叙事建构效果有限。西方学界在21世纪再议世界文学并非纯粹追求“世界大同”的文学理想,而有其本土实际学术利益的考量。是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世界性认同充满挑战,但西方学术体制的潜规则恰好提醒中国学者需要创造性地保持国际学术对话,主动开辟理论场域,引领学术话语潮流,建构中国世界文学的知识理论。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2007、2009年入编CSSCI来源期刊目录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进入“中国期刊网”。本刊突出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特色,现设有“藏学研究”、“土族、撒拉族研究”、“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历史研究”、“民族宗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语言与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等栏目,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相关专题特色栏目。欢迎有创见性、理论性及较强逻辑性且资料翔实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投寄本刊。稿件在本刊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并随寄样刊两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学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 ,然而关于“中国诗学”的概念和内容 ,目前学界仍众说纷纭。张伯伟教授将其内涵界定为“诗学文献学、诗歌史、诗歌原理、诗论史和比较诗学”五个方面 ,并在其论文集《中国诗学研究》中体现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这对于“中国诗学”的学科建设颇具参考价值。张著的贡献在于它不但为学界提供了多项富有开拓性的学术成果 ,而且贯穿于作者研究实践中的学术方法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体现的研究特色 ,在笔者看来就是将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理性与诗性相结合 ,博采文献 ,体察深微 ,结论精辟。简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四十年所推动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转型,特别是“共同富裕”民生内核发展目标的再次凸显,推动着中国法治思想市场的内涵转型。聚焦1978-2018年间中国社会法总论学术史,借助法循证学方法,按照思想产品的供需关系、生产主体、生产资源配置及叙事主题等思想市场要素指标,对中国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研究发展现状、学术脉络特征及叙事演变轨迹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叙事学分析。结论显示,中国社会法总论研究正在走出“西法东渐”的法学思想隧道,但社会法总论思想市场的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及产品竞争力等还有待完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法总论研究应不断开拓新的理论疆域,创新叙事话语,培养学术自觉。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0月11日,《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双碳’背景下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本届论坛议题丰富,不但涵盖了“当代外国文学中的气候危机书写”“当代外国生态文学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书写”等前沿议题,还设置了“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外生态文学比较研究”等议题,以期推进生态文学研究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为打造中国学派生态批评话语体系贡献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