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3,30(5):31-36
 借助社会福利函数对益贫式增长测度的可分解性,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提供的家庭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劳动报酬率、劳动时间等微观数据,追溯居民收入形成的劳动力市场特征要素,将居民收入和各劳动力市场特征的效用性、公平性与增长的损益相结合,应用要素分解模型阐释中国新世纪以来城镇家庭收入增长的益贫性及其形成机制,由此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收入益贫式增长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行业层面就业统计数据不甚充分,且在统计对象、核算方法和行业分类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我国各年份行业层面就业数据可比性较差。为准确核算一套可比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本文厘清就业数据的不同核算口径,提供不同口径转换统一的方法,基于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标准,测算 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就业数据,并证实测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行业层面劳动生产率,进行行业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核算出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通过与不同研究和普查年份数据的多元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测算结果可靠性高;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为正,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我国高端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与美国和欧盟仍有一定差距,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较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应对疫情、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清华 《统计研究》2013,30(4):21-29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因此,根据我国收入法GDP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国际可比性;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首先以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自我雇佣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的两个不可比因素;其次,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宽、中、窄口径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得到的结论更为稳健可靠。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李琦 《统计研究》2012,29(10):23-29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在2002年之后加速下降。分析表明,个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劳动份额较低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使个体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现阶段扭转劳动份额下降趋势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的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数据,结合新劳动力迁移经济理论,对logit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了农村信贷市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农业受灾比例和老年抚养比,考察它们对省际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信贷市场越不完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越高、农业受灾比例越大和老年人抚养比越高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外迁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农民分散农业风险和稳定家庭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式迁移已经成为农民工流动的重要模式。家庭式迁移的女性农民工需要同时扮演雇佣劳动者和家务主要承担者的双重角色,这种迁移模式对女性的劳动供给行为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利用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试图考察家庭式迁移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经验、培训经历、本地生活时间、工资对女性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但子女或老人随迁会显著降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女性工作时间不同分位数上的影响具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与转移步伐呈现加快现象。在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日益凸现。为此,从农户供给反应行为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产量的供给反应模型,采用省域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相似文献   

10.
邹静娴等 《统计研究》2020,37(11):15-29
本文基于2007-2012年工业企业和全国县区级最低工资的匹配数据,探讨最低工资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升会对企业的长、短期杠杆率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具体而言,最低工资标准每上升10%,企业长期杠杆率将上升0.42个百分点,而短期杠杆率将下降0.29个百分点。针对最低工资对企业长、短期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给出了两种机制进行解释———“要素替代”和“盈利预期”效应。就作用渠道而言,“要素替代”效应下,最低工资上升意味着资本相对劳动更为便宜,这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以资本替代劳动,表现为债务的增加,且主要反映在长期债务上。“盈利预期”效应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会恶化企业盈利预期,使得企业减少投资,同时整体性地收缩债务,这主要对应于短期债务调整。进一步,将企业按照高/ 低劳动密集度以及高/ 低市场竞争度进行划分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替代”所导致的长期杠杆率上升只在高劳动密集度企业才成立,而“盈利预期”效应导致的短期杠杆率下降只在高市场竞争度企业才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中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因而,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因而,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何没能及时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的失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家云 《统计研究》2000,17(10):12-16
 统计资料表明:失业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自1993年以来已渐成上升之势,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大量外国资本、商品的涌进,势必会对艰难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可能会造成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入世后5年的经济调整期又适逢“十五”期间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这会不会时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呢?这无疑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俊雄 《统计研究》2001,18(5):47-51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是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转移劳动力获得的较高收入 ,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 ,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速度 ,甚至直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总量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间接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 )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农民收入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分 ,可分成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纯收入。生产性收入进一步又可划分成第一产业收入和二、三产…  相似文献   

14.
刘亮等 《统计研究》2014,31(9):58-64
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起了决策者和学术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但本文利用县级和农户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首先,即使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不大,对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更小,这背后的机制是主产区农户会通过更多地增加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来替代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其次,劳动力转移对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主要粮食作物和次要粮食作物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总之,农村劳动力迁移尚未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当然,政府应针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实施不同的政策以保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特别是要鼓励主产区的耕地流转以降低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独创的国际平均全劳动法推算了2005年中日各部门购买力平价(简称PPP)。用此方法推算的PPP既可满足基国不变性原则也满足矩阵一致性原则。本文推算的中日各部门的PPP主要用于变换可比价格的中日投入产出表。用国际平均劳动法推算的PPP由劳动系数、投入系数、和固定资本损耗系数等技术决定,不会受到工资率、利润率等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的转换。用国际平均劳动法推算的PPP与用GK(Geary-Khamis)法推算的PPP对GDP进行转换,可以发现,用国际平均全劳动法推算的中国实际GDP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万海远等 《统计研究》2020,37(4):87-100
在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开发我国老年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通过与俄罗斯较长时期的跨国比较,发现中国老年人就业率偏低且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利用Oaxaca方法分解了就业率下降的贡献来源,由此解释了中国城镇老年人就业率较低的原因。研究发现,文化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市场禀赋及其分化才是我国老年人就业率较低且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俄罗斯,中国城镇居民财富积累更快,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再加上年轻外来劳动力涌入形成的挤出效应,带来中国老年人就业意愿和就业竞争力的双重下降,由此就使得中国老年人就业率逐渐降低。因此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让老年劳动力顺利实现职业转换和工作岗位转变;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扩大老年人非正规就业机会;增加老年人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获得较高教育技能的老年人工作更长的年限,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sample selection biase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economics, such as labor economics.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MLE) is seldom used to estimate models because of computational difficulty, while Heckman's two-step estimator is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these models. However, Heckman's two-step estimator sometimes performs poorly. In this paper, methods of calculating the MLE are analysed, and finite sample properties of the MLE and Heckman's two-step estimator are compared using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and empirical examples.  相似文献   

18.
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4,31(4):64-71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钱芳 《统计研究》2003,20(6):7-6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not only in increasing peasants' incom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Basket-carry" is the typical form of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 weak group, their state of life evokes so much concern. The thesis studies on the state of consumption of Guizhou "Basket-carry' with the data of survey and different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