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氏族外婚制,简称外婚制或族外婚,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婚姻制度,这已为大量的史料和民族学资料所证实。然而,对于外婚制的起源机制,却至今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解释外婚制起源的理论出现过很多,但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其中许多已被趋于否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问题。著名的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他出版于1877年的《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按辈份限制同一血缘群体内的通婚范围的所谓血缘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规则的假说;稍后,恩格斯在他于1884年初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完全接受了摩尔根的血缘婚假说,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社会分层与婚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社会分层有三个维度,即经济贫富、落寨先后和鬼蛊有无,近似于韦伯提出的财富、权力、声誉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经济的贫富和落寨的先后是分层的核心,鬼蛊的有无不过是虚构的表象,弱势群体往往被贴上“鬼蛊”的标签.在“门当户对”的婚配原则下实行的层级内婚,是维持社会分层模式的文化策略.村内通婚、姑表婚、房族外婚和包办婚姻等都是围绕层级内婚而设置的一套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4.
试论对偶婚     
本文认为,学术界关于对偶婚的说法不一致是导源于摩尔根有关论述的矛盾和混乱。恩格斯克服了摩尔根的矛盾和混乱。他的论述应成为我们讨论的依据。对偶婚作为一种个体婚制,在原则上是否定“多夫多妻”的,它具有个体性和独占性,从而与群婚制相异。同时,对偶婚作为个体婚制的第一种形态,以其夫妻关系的不牢固、双方可以轻易离异而与一夫一妻制相区别。正是由于对偶婚的个体性和独占性,父权制才得以逐渐萌生和发展,从夫居的父系对偶家庭是母系对偶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至于对偶婚阶段中所存在的群婚制的残余,不应看作是对偶婚制的本身特征,而必须加以明确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1877年著《古代社会》一书,根据大量的材料,第一次确立了原始社会组织的婚姻形态的发展序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摩尔根的学说作了高度评价。他们在摩尔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的著作成为人们研究原始社会的经典。可是,对于原始社会的最初状况,当时曾引起了达尔文的怀疑。由于条件的局限,有关论述中确也存在着某些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事隔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原始社会研究资料不断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尚存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组织及婚姻形态有可能作些补充研究。本文拟就原始社会的早期是否实行杂乱的性交及血婚制家族是否为第一个社会婚姻形式,发表一些浅见,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以摩尔根学说为代表的进化人类学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和推动下诞生的。尽管摩尔根与达尔文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进化和社会进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导思想。摩尔根甚至用达尔文的语言来评价人类逐步排除直系的和旁系的兄弟和姊妹之间的婚姻关系,从  相似文献   

7.
1恩格斯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其目的在于以唯物主义历史观阐述美国学者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因此,很多学者都将摩尔根的理论视为恩格斯研究家庭问题的基础。实际上,对恩格斯的家庭研究影响最深的学者并不是摩尔根,而是巴霍芬。甚至可以说,恩格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与市场经济─—重温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新感刘声珑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曾经满怀信心地写道:“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对人民来说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然而,总有一天...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美国杰出的民族学家摩尔根诞生一百六十周年。回顾摩尔根在民族学研究上的贡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摩尔根及其所著《古代社会》一书的评价,对于我们认识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推动民族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页)摩尔根是一个美国农场主的儿子,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奥罗拉村附近,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死于纽约州的罗契斯特。摩尔根在青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收继婚就是娶寡嫂或后母的习俗。我国古代各民族实行族外婚和确立父权制后,嫁入本氏族的女子不仅是夫家的成员,而且也是夫家氏族的成员。这些嫁到本氏族的女子,有的是枪来的,有的是用财礼聘来的,因此夫死后妻要改嫁,多嫁给夫系家族成员,不使家族财产外流。收继婚也能防止部落离散,保存本部落劳动力和确保后代的繁衍。收继婚的内容主要包括:兄死之后弟收兄嫂为妻,父死之后子收父妾为妻,堂表兄弟之间在兄弟死后对寡妇的继承,姐死娶妹等。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就有收继婚习俗。如《左传》载:“晋侯燕于贾君”。晋侯即晋惠公,贾君即太子申生之妃,亦即惠公之嫂,这便是弟由燕而纳嫂。《左传》闵公二年载:“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共仲即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哀姜即鲁庄公的夫人,即弟妻嫂。这种收继婚事例史书不绝于载。如隋炀帝纳父之妃宣华和容华两夫人;武则天原为唐太宗的才人,后被太宗儿子高宗收为皇后。 至汉代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原始突厥语族、原始蒙古语族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就有收继婚的记载,收继婚是我国北方民族普遍存在的婚俗。现据文献资料按语族分别简述之。 一、原始突厥语族各族的收继婚 匈奴,亦称“胡”。战国时分布在燕、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摩尔根的家庭史学说提出以来关于血缘家庭问題论战的过程,对于一些否定和非难摩尔根血缘家庭和马来亲属制理论的观点及其论据进行了分析,指出:认为马来亲属制是图兰夏威夷亲属制的简化、把它视为次生的亲属制的“简化论”和“次生论”是极为片面的;企图以异辈婚的存在来否定血缘家庭的存在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建立在两种生产相分离的理论基础上的“两合氏族组织”的方案是一种虚构;认为恩格斯并不相信血缘家庭的存在,那是对恩格斯的误解。本文还认为,摩尔根用亲属制推论出血缘家庭曾经存在过的方法是合乎历史逻辑的,因而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肯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大量增加的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没有动摇这个理论,而是进一步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学调查材料也完全可以验证血缘家庭曾经盛行于人类历史的早期;血缘家庭与普那路亚家庭一起,构成了由原始群团向氏族发展的过渡阶段,否定血缘家庭的存在就必然要否定杂婚和普那路亚家庭两个历史阶段,从而也就割断了由原始群团向氏族过渡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的氏族起源学说失去其基础,这是血缘家庭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青海藏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老婚姻习俗,这些婚俗无论其包含的内容还是其表现形式都极富特色。它们在藏族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藏族社会的其它诸多方面也产生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这里介绍以下几种婚俗,并试加分析之:偷婚青海藏族有偷婚的婚姻习俗,它虽然不是青海藏族婚姻中的主要形式,但它的作用却给藏区社会以极大的影响。偷婚被藏族群众称之为“偷姑娘”,它通常是男女青年相爱定情,却得不到女方家长及亲戚的同意或男方家庭无力筹措彩礼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来实现婚姻的一种习俗。偷婚就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婚媒产生的条件、职能与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婚媒角色作用;并且剖析了婚谋角色变迁的历史条件,阐明了现代新型婚媒特征与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百零九年前,摩尔根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巨著《古代社会》.一个多世纪以来,摩尔根有关原始社会史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热烈的争论.近几年来,国外某些学者连篇累牍地发表著述,对摩尔根提出的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表示质疑和否定.他们说:“有关普那路亚婚姻的报道是传教士们的杜撰,部分人也许出于真诚的误会,部分人则是有意识地想把信奉多神教的夏威夷人描绘成没有道德的野蛮人.”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致认为尧舜禹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是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近年有人说不是部落联盟,是酋邦。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考察,发现两说都不切合中国历史实际。尧舜禹社会还是原始社会,国家尚未产生,然而,国家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萌芽,再前进一步就是国家。它不像部落联盟,也不是酋邦,称之为准国家形态比较合适。部落联盟概念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出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论定。摩尔根的结论从对北美印地安人原始部落的长时间研究中得出,恩格斯则在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的《简论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黔东南苗族诗歌中所说的分支开亲在历史上确曾发生过,是古代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婚制调整或变革,合于彼时彼地的实际,符合人类社会家庭和婚姻发展的规律;也有同志持不同看法,认为苗族古代“没有所谓‘分支开亲’的事”,因为“人类自杜绝血缘家庭实行族外婚以来,苗族的氏族也和其他民族的氏族一样,从没有走过‘族内婚’的回头路。”并认为分支开亲违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所提出的论断。为此,就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是马克思曾经研究过的一个领域,虽然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发表民族学的专著,但他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就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摩尔根和马克思是同代人,他的巨著《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版后即在资产阶级学术界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冷遇,对该书进行排挤。但是,马克思“很喜欢这本书”,他在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十分仔细地阅读了《古代社会》,并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摘要》一书。显然,马克思打算运用摩尔根的成果进行民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述,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完成这一工作就去世了。马克思逝世  相似文献   

18.
一、问 题 的 提 起 探索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的起源,是把握这些社会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即把发达民族的历史文献、文物和当代原始民族的现实资料结合起来研究的道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付标题是:《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摩尔根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古代社会》一书。在《古代社会》中摩尔根把自己对当时印第安人的实地研究,同古希腊、罗马和德意志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不是象有些学者说的那样是从来如此的,它有个发展过程。这自1861年德国人巴霍芬的《母权论》一书出版,特别是1877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来之后,已经是确实无疑的了。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除了荒古时代的杂乱性交之外,基本上是循着四种形态发展过来的,即:一、血缘婚制;二、蒙昧时代的群婚制;三、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四、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各民族的五花八门的婚姻上的“奇风异俗”,基本上都是从这四种形态的婚姻制度中变异出来的。婚姻制度在一时代中也决不是纯粹的、单一的,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说,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摩尔根只是一位具有自发的唯物史观的民族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以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