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徐勇 《东南学术》2006,21(4):16-27
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2.
以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为脉络,以现代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为轨迹,论述了民主政治是构成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中国社会至今仍面临着现代国家的解构(去全能化国家)和建构(界定国家职能范围)的双重任务.界定政府职能,区分公私领域及第三领域(生活领域),构建市民社会自治,还权于民,这是中国政治未来的基本走向,这些现代国家理念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国的现代国家建构面临着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两大历史任务;自新中国成立,民族国家建构目标基本实现以后,努力完成民主国家建构、实现国家民主化就成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首要任务。因而,以国家民主化为重要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不但不会危害国家政权建构和损害各主流社会阶层利益,还是巩固现代国家政权、保证各主流社会阶层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自产生发展至今,在学科史、话语权力、形象学、文化研究等方面都与民族国家的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比较文学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同步性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国家形态向民族国家的转化.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和重构学术话语有利于提高民族国家在世界上的言说能力.中国形象建构源于民族国家在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和较量中对自身形象的重视.文化研究则为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提供了精神食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积极地以学科发展的方式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现代国家政权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同构过程,其中,民族—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基础,"民主—国家"建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家政权建构理论探讨中国乡村治理变迁,并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化国家基层政权建构对乡村治理理念、组织和模式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中国,政党不仅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核心中介组织,还是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连结者。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又是民族国家的缔造者。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百年建构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号召,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党组织体系,领导中华民族建立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国家建构时期将党的组织体系和意识形态共同嵌入国家的制度结构中,逐渐完成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和民族认同的双重建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的建设,来引领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7.
略论国家安全视野下的中国软实力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09,(2):106-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国家安全的要素从军事、政治拓展到了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制度、精神及社会方面,国家安全的获得不仅仅在于物质方面的"硬实力",更在于精神方面的"软实力",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现崛起的重要指标,综合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采用多种手段并重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各个民族国家的共识.中国软实力建构面临着威胁和挑战,主要表现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入境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消解;网络文化传播竞争挤迫着民族文化滑向"边缘化";放纵无度的消费主义思潮的全球性扩张对主体价值观的冲击;西方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兴风作浪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当前,国家软实力建构范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民族意识,以文化自觉来引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路径;二是重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话语体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主体价值观;三是倡导"和而不同"的国家安全模式.优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唐戈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5):102-108+162
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东北亚地区近代历史的重要主题之一,而这一主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在东北亚地区近代历史进程中,不断有来自包括相邻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各种人员在这一地区旅行、考察,留下了大量的旅行记,其中人类学家的旅行记体民族志最贴近民族国家建构的主题,包含有丰富的构建民族国家的内容,而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在这一类旅行记中也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的变迁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使然。因此,运用现代国家建构这一理论框架透视中国乡村治理变迁的轨迹,既为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真相提供了一个学理层面的窗口,同时对于当前探索中国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构"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概念,其行动目标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成员对国家的忠诚与公民意识,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民。国家建构的基础不仅包含国家主权和强制力这种"硬件基础",也依赖于爱国主义或国家(公民)民族主义这样的非常感性的"运行软件"。在多民族国家,构建国家认同不是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政治发展的趋向和道路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议题。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现代国家建构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国家认同的问题还遭遇到内部政治统一的难题、外部恶性竞争的困扰。同时,中华民族从文化民族转变成政治民族的任务也还没有完成。所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是我们建构国家认同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2.
常桂祥 《齐鲁学刊》2001,1(2):140-144
任何形式的政治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政治发展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必然形成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才能正确确定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依据深深植根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之中。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胡芳 《云梦学刊》2003,24(4):86-88
20世纪以来,西方课程评价理论实现了从目标实现型课程评价到个性解放型课程评价的转变。个性解放取向的课程评价对我国的课程评价改革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在课程评价中采用弹性化的标准、人文化的手段和建立民主化的评价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既是20世纪后20年来政治改革的基本实践,又是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逻辑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以政党、国家(政府)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制度性创新为着力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和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孙梦思  邢继伟 《理论界》2014,(10):11-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探索也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指向,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改革逐渐迈入深水区进入到了攻坚期,改革举步维艰。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来探讨我国民主政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加快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中国特色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实践形式的一大创新,对于保证国家安定和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特殊的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原理 ,从我国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问题 ,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入手,论述了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两个层次内容,并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