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干年前,提出苏联是否"可能改革"这一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时我们已把它作为讨论的题目.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则完全不同了.苏联正在进行改革的试验,我们尚不知道它的结果,但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之后更是如此.例如,萨哈罗夫返回莫斯科给人以特别深刻的印象,人们发现,几个月以前就有了这种迹象.在苏联,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于80年代初出现的危机,即经济危机、文化和社会危机以及政治危机.这种危机有着内在的原因,并且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我不想过多地谈论它的各个方面,因为我们曾注视并公开讨论过它的变化,而当时在苏联还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是否能按照马克思主义本意来理解生产力概念,决定我们是否能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成功。传统教科书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即把生产力理解为一种能力,是不能准确传达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它将产生与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在逻辑上相矛盾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关于生产力概念有二十多个,其内涵大概分两类:"能力说"和"成果说"。传统教科书定义中只体现了"能力说"的内容,而"成果说"的内容没有体现。这不能全面传达马克思本意的生产力概念的含义。由于李斯特、魁奈等与马克思建立的生产力概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即建立生产力概念的目标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马克思本意的生产力概念与李斯特魁奈等的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应该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发晨论的马克思主义:三十年代,拉美马克思主义者除了面临反法西斯斗争,更直接面临的是寡头统治制度的危机和以出口原料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的危机,因此他们响应并促进R.普雷维什建议的结构改革,推动替代进口工业化。然而在如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问题上,人民大众和资产阶级的立场是截然相反的,要求更多地用于支付工资和要求更多地用于积累,这两种观点形成势不两立的两种方针。这是发展主义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族工业化问题上还是作出了历史性妥协。持发展论观点的新工业资产阶级与旧寡  相似文献   

4.
人文科学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然而它在人的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人是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人文科学是文化(我认为,文化形成人的第二本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关系人道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毫无疑问,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危机、哲学和整个人文科学的危机问题会使一切把自己的科学工作当作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事业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专业)极为关注。这个危机的实质只有在如下的情况下才可能得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危机问题已并非新闻。早在上世纪末,T.马萨里克就在以“现代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危机”为总题目的一系列文章中阐发了这个问题。新时期的特点是:不仅马克思的敌人和马克思学家、就连马克思主义者本人也在谈论这种危机。这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发展是否仍要按照马克思所预先确定的道路前进;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现实过程,马克思主义能否对下述现象作出解释:核威  相似文献   

6.
胡大平 《求是学刊》2004,31(1):20-26
作为一种左派话语,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规划实际上是通过阿尔都塞和拉康等人的"反本质主义"逻辑把客观的"社会"存在改写成一种主观的话语空间而形成的价值立场,在其中政治的对抗性基础变成一种与社会条件无涉的个体对抗,政治本身变成一种霸权斗争(即话语争夺的斗争).正是这一原因,这种政治规划彻底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分、阶级斗争等核心理论.文章从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背景及其理论逻辑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语言学转向,指出它是西方左派摆脱自身危机的一种伦理突围.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人的总体性问题.总体性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问题而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性在外部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攻击,关于总体性概念的理解一直在人本主义学派内部也有严重分歧,可以说,对总体性的分析已迫在眉睫.其中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的"总体性"概念尤其具有启发性.而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出路都在于对"总体性"这一概念的仔细剖析.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角看,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有四个特征:通过"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概念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主题化,通过"后工业社会"概念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空间问题时代化,通过"回归宗教"和"公众家庭"解决方案将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中介化,通过"第二图示"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微观化.这种时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文化哲学阐释呈现了贝尔独特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尔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局限性,又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一、西方文化研究两大流派观点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这种转向是与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准备不足,其根源在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理论解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丧失了作为历史主体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理论的科学性蕴涵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之中.<资本论>有着多方面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但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大树".而是由多种"树木"构成的"森林",其严密逻辑把这一个个观点缀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在谈到<资本论>时.人们常常只看到了它揭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主张采取革命手段榷毁资本主叉制度的一面,而忽略它为全面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化解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面.事实上,<资本论>除了革命性质以外,还具有重要的建设性质,是研究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直到5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中还有一种舆论认为,科技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这种观点反映出战后恢复时期的特点.到了70年代,由于长期的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生产下降等危机的出现,工会对上述论点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而专家们则倾向于把这一时期的危机看成是经济方面的,不承认它是"一种劳动过程的危机".在引进西方技术的问题上,即使发展中国家能够适应这些技术,它们也应该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经验.目前社会主义国家至少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伴随这些技术而来的种种社会冲突.但同时,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使人很容易联想起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这类说法.但是,不论这一概念曾经在什么意义上被使用过,本文都不试图回避这种易于引起戒备心理的名词组合.因为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历史地形成和存在着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关于历史的问题触及本质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开启了理解和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崭新解释方法和路径.虽然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和马克思历史观历史地位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卢卡奇的历史的观点同马克思历史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同时也借鉴、吸收、改良了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些内容.卢卡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的历史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成为了卢卡奇个人独特的历史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专名,是名词中的一类,即专有名词或专有名称。因而是语词、语言形式的一类。我们常说:“语词是表达概念的,概念是反映事物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①可是当我们考虑专名时,例如:“鲁迅”,它表达单独概念,却是客观存在过的人物,没有反映该人物的什么本质。因而把专名说成是概念就造成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认为 “专名表达概念”是源于认为语词表达概念。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有人批评说这种观点跟“用言语交流思想”之类关于语言的一般定义有关。例如约翰·洛克说:“语词的功用就在于能明显标记各种观念”,“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伯克特在200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经济学》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的残渣,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能够对生态经济学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系统剖析了伯克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生态经济学关于"自然价值"、"自然资本"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观点进行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点、作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它历史全面正确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意大利,曾经流行的关于危机文化的重要论点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1)所谓危机文化是指正在衰落的文明。1923年,C.马拉帕尔特写道:“意大利正在经历的不是一个民族的危机,而是一种文明的危机。”关于当代世界以及整个欧洲危机文化的这种悲观主义观点并非产生于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而是早已有之。如果说在经济大危机之后,超越资本主义和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成为一个实际的问题,那么应该指出,早在1918年,A.兰齐洛就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世界上,包括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在这个或那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范围内孤立地发展,它的发展是国际性的,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情况的研究,关于支配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原则的研究,以及关于这种发展的总的看法,都与研究共产主义运动的各个部分、研究各国共产党、研究在本国特殊条件下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家的实践和理论活动密切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历史唯物主义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什么?薛德震同志在他的《解放的哲学和哲学的解放》(载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学习与探索》,以下简称《解放》)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整块钢铁,“首先是从锤炼历史唯物主义这块胚胎开始的;而这块胚胎的核心恰恰就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解放问题。”“‘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就教于薛德震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历史进程中主体作用的探索——论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车玉玲卢卡奇无疑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从20年代中期起,围绕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的论战从未间断过。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