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的《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世纪之初至40年代为客观、辩证的评价时期,50至70年代为全面否定时期,80至90年代为相对理性的阐释时期。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曲折历程,展示了其与《水浒传》研究、与政治理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此文对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成绩与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立以来,有代表性的教材型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秉承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20世纪80年代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种启蒙现代性文学史观。进入21世纪,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体现了民国文学史观的初步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澂的《起信与楞伽》、《楞严百伪》、《大乘起信论考证》、《起信与禅》等论文大致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但其中一些却迟至20世纪60年代还继续发表。吕澂的批判性佛学渊源于欧阳竟无20世纪20年代的批判《大乘起信论》,而另辟蹊径,即考镜源流的谱系学批判,这一批判方式奠定了吕澂批判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对新加坡文化影响深远。潮汕籍书画家对新加坡美术的发展,更有开创之功。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新加坡从事美术方面的组织、教育和业余创作活动的潮汕籍书画家,是新加坡美术史上的第一代美术家。他们在新加坡美术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贡献,推动了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沿袭至今的新加坡美术界的“潮人现象”。  相似文献   

5.
平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批从欧美留学回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他们以《新月》为平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并提出了许多批评与建设性意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政治状况的变迁、自由主义理念的内在矛盾、平社学人思想内在建构的限度决定了平社的命运只能是昙花一现、聚散匆匆。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为配合国家21世纪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新加坡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要求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人才,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中心。本文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上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大公报》的办报思想,创刊宗旨为切入点,尤其是针对"新记"《大公报》的文学副刊,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分析,梳理二者间的相关性,以此阐明这一阶段《大公报》文学副刊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影响,揭示其副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活书店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的生产、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从《小说月报》与《文学》月刊的源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活书店以独特的价值立场与文化理想深深地介入《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文学研究会刊物的深层运作,不仅吸纳、团结了文学研究会解散后的大批作家,而且接续承传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影响并制约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2013,(6):42-44
美国、新加坡制度反腐自上世纪20年代起的半个多世纪内,美国正值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转型时期,工商业迅速兴起成为"权钱交易"滋生的温床。随着文官录用制度的改革、中产阶级社会成型,美国社会对滥用公权问题日益警觉,民众对政治清明、廉洁诉求强烈,从而对立法(国会)、执法(联邦政府)层形成改革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美国出台《政府道德法》,成为当代美国反腐制度的法律基础。《政府道德法》是在  相似文献   

12.
凯洛夫《教育学》传入始末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与凯洛夫《教育学》的导入和学习有着深刻的关联.凯洛夫《教育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凯洛夫《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实际的适应性问题产生了质疑,对学习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展开了反思,同时努力探索着教育学的"中国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文革期间,凯洛夫《教育学》被当作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教育学而大受批判,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改革开放后,凯洛夫《教育学》重新获得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国内三次大的哲学讨论或思潮,从人道主义和异化到主体性和价值,再到实践唯物主义。《手稿》不仅为其提供文本依据,还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被看重的是人道主义、对象化、人化自然、劳动实践等思想。20世纪80年代三大哲学思潮一直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回顾并反思《手稿》与80年代中国哲学思潮的关系,从中得到启示是有意义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扩大20世纪文学影响的同时,也有力地影响到文学的发展态势和文坛格局。从文学的传播方式来看,广播有播读和改编等多种样式;播音者和编辑是文学广播传播的两大主体,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文化修养决定了文学作品广播传播的质量和范围。文学广播传播的内容、环境和对象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就传播效果而言,广播扩大了20世纪文学的影响,发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作品,并将文艺大众化落到实处。总起来说,在20世纪文学传播史上,广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参与到20世纪文学建构的全过程,在对语言形式的回归中呈现了20世纪文学的声音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影响下《申报》广告呈现的特色,并从消费品广告、消费观念广告两个维度深入探讨《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精神消费文化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国内就真实性问题和形象思维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文艺报》积极介入论争。在真实性问题的论争中,《文艺报》通过译介苏俄文章为国内论争找到关于真实性理论的合法权威根据,进一步使国内认可真实性问题。在形象思维问题的论争中,《文艺报》通过构筑知识背景,引导国内的论争朝着五十年代文学规范的路子上发展。20世纪50年代《文艺报》通过传播苏俄文学、文论对真实性问题和形象思维问题论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儒学在体制内的流传始自19世纪中叶,早期是通过当地华人社会办书院、学校来传播除了教材,还辅以对朱熹和孔子的崇祀.自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学的华文课本成为传统上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而本地大学的中文系以及延续的研究院则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成为儒家流传和研究的最理想场所.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新加坡兴起了波澜壮阔的儒学运动,儒学思想最终找到了流传和发展可以依附的体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文献古籍的发掘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以后,布依族古籍整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散落在民间的古籍珍品陆续被发现,并得到整理翻译,90年代以后,《古谢经》、《安王和祖王》等一些较有影响的布依族古籍先后出版。布依族文献古籍的理论研究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并逐渐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