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性别不同所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男性应该有阳刚之气,应该坚强、勇敢、自主、有抱负、有力感和竞争性,女性应有阴柔之美,应该温柔、贤惠、软弱、有依赖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呈现了向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有些人将此称之为“阴盛阳衰”、“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看性别角色意识的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两性不仅存在身体、生理上的差异,在态 度、行为、人格和社会地位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态度、行为、人格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1] 性别角色社会化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了。正如勒诺·韦茨曼所指出的:“从微不足道的一个刚诞生的女婴被包在一条粉红色的毛毯里和她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游戏与性别关系——性别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游戏正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青少年,而且对成年人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性别角色期待、性别角色扮演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或淡化方面更有着明显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游戏的内容及其对于女性掌握数字技术的影响已成为国外一些学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爱玉  佟新  付伟 《社会》2015,35(2):109-136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依赖关系、工作时间、性别角色观念均显著地影响着两性的家务分工,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对于男性而言,经济上的独立与成就对于其家务劳动投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时间与性别角色观念,这些要素均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男性家务劳动的承担不存在“性别表演”。对于女性而言,纯粹的经济独立(对配偶收入的依赖程度、本人的绝对收入状况等)并非其家务劳动投入的最好预测,性别角色观念也不独立地对家务劳动参与产生影响。部分女性的家务劳动在经济依赖与性别角色观念交互影响下存在着形态与效应各异的“性别表演”。这一特征揭示了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文化期待交互影响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普遍需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普遍、最稳定的因素,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要求,长期使得两性屈从于既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承受偏见和刻板带来的损害,为此,在新时期通过“对话”、“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和加强相应制度建设来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局露很必要。  相似文献   

6.
网络快讯     
家政经济学:研究、传统和历史 提起“家政经济学”,人们头脑中就会显现20 世纪50年代女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缝纫和烹饪 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使得许多人把这个学 科视为一个狭窄、沉闷和保守的领域。20世纪60 年代和70年代的女性运动往往对家政经济学口  相似文献   

7.
闫志洁  闫方洁 《创新》2012,6(5):24-27,126
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一直以来也备受社会关注。西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她们认为,当代社会女性异化表现在两性关系领域、家务劳动领域、心理和精神智力领域等。而消除异化实现女性解放需要通过消除性别角色、提高女性经济地位、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权等途径来实现。她们的探索为人们理解两性问题、实现性别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菊娥  张琳 《唐都学刊》2006,22(4):154-157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的性别角色促使男性和女性获得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的交际规则的敏感性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慧 《社会》2004,(4):44-46
在人们的心目中,男性给人的印象是粗犷、刚强的,而女性则应该是柔弱、细腻的。然而随着文明社会的演进,逐渐消磨了男人粗犷的本性;和平的环境,抑制了男人的刚强和威风。当科技发展帮助女性逾越了性别的体力障碍后,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使女性变得理性、智慧、独立而又果断。男女的性别内涵彼此交织混杂,传统的性别特征正趋于淡化与互渗。  相似文献   

10.
家政经济学:研究、传统和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社会科学》2005,(4):105-106
提起"家政经济学",人们头脑中就会显现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缝纫和烹饪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使得许多人把这个学科视为一个狭窄、沉闷和保守的领域.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女性运动往往对家政经济学口诛笔伐,认为它将女孩和女性限制在传统的家庭主妇和母亲的角色之中.然而,近年来,从事女性史研究的人们开始重新评价家政经济学,并逐渐将其理解为一个专业--虽然看上去在某些方面是保守的,却为女性提供了机遇,对美国社会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安琪 《社会》2004,(1):49-53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新觉醒,“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已越来越失去其存在的土壤,但观念、意识层面的衍变并非一朝一夕并依然受制于深潜社会心理的男权文化。本研究将运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等资料,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女性的性别角色观的比较分析,来描述上海女性的性别角色观的现状,探讨影响被访者角色分工认知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格拉斯贝尔独幕剧《琐事》的颠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花 《唐都学刊》2004,20(3):133-135
美国女剧作家苏姗·格拉斯贝尔的独幕剧《琐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处于边缘地位、丧失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对传统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反叛和挑战,拒绝并颠覆了19世纪女性文学传统、传统性别角色、传统女性形象、男权社会司法传统等。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是通过男性视野和女性视野两个谱系进行的.以赵健秀和李健孙为代表的华裔男性作家致力于重塑父系英雄传统和华裔男子的阳刚之气,旨在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男子"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作家们对男性主体及不同父子关系类型的描写揭示了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内核,以及新旧移民在异质文化中所面临的困惑、矛盾和挣扎.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这些研究和思考对今后的父子关系的定位和走向,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现实和学术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性地位关系不同,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现代社会男女都具有发展机会,女性善于管理和经营家庭产生的效率是男女共享的,由此提升女性的家庭地位.制度层面女性权益得到保护和地位不断提升,现实层面女性地位波动较大,有些方面地位下滑.组织层面的女性应对主要是通过妇联组织推动,通过制度形式把优秀的女性推荐到具有表意性或服务性功能的社会组织的领导岗位,构建女性话语,提升女性地位.个体层面的女性应对主要是构建与男性特质共存、互补的现代女性特质,实现两性平等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文化与女性观的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第十个关切的领域。由此,大众传媒能否正确地科学地创造一种男女两性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两性的理解和沟通,做错对妇女做出平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绘’,向全社会展示社会主义新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形象,是衡量大众传媒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将着重于大众传媒中的女性文化略述己见。一、社会·传播·女性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他指出,社会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在有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中国,社会对她们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高等学校中的女大学生多数勤奋好学,渴望成才,渴望自己人生有所作为,对此,她们已经付出了青春的辛劳和汗水。但是,由于种种习惯限制,特别是传统的择偶意向——“男强文弱”、“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追求,成为现代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男女两性社会劳动能力和强度的平均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7.
妻管严”(谐音叫气管炎)是对怕老婆的男人的谐戏,意指丈夫的行为受到妻子的严格管束。我们从电影、电视及身边的生活中领略了太多的“妻管严”男人的趣事。当我们提及他们时,有时是不含恶意的纯粹玩笑,而更经常的是带着一点点的轻视与嘲弄。那么,一个堂堂的大男人又是如何患上“委管严”的呢?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呢?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性别角色有着严格的规定,女性代表着柔弱和被动,男性代表着强硬和主动,女性对男性只有绝对的服从,妻子怕老公被视为天经地义。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夫妻关系屯发生了变化,女…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社会学认为在信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男女差异是不同的社会化造成的结果 ,然而却很少有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一说法。本文就不同的社会化与不同的信教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利用美国社会普查和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结果 ,分析了宗教信仰和信教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与传统的性别态度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喜好冒险”这一新的分析模式。过去 3 0年内 ,在对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中 ,性别是人们最常提到的问题之一。大量的文献论述了宗教 ,尤其是基督教是否保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不平等。有人提出 ,由于不同的性别社会化 ,使得女性比男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常听到许多朋友抱怨,说现在两性身份的混乱太严重了。且不说男性女性化有典型的表现,更甚的是女性男性化泛滥。不少青年妇女互称“大哥”、“二哥”、“哥们”等等,她们的举止言行也多不符合女人身份。不少妇女抱怨说,现在“真正的男子汉”太少了,而男子们则说:现在的女人不象“女人”……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就两性身份而言,一个完整的人包括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属性:生物和生理上的性,心理学范畴的性别  相似文献   

20.
李媛 《求是学刊》2006,33(2):132-137
16至18世纪中国社会下层女性宗教活动极为活跃。她们参与宗教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从中展现了比男性更为突出的实用取向。这与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特点,以及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综合性特征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宗教活动的活跃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下层女性社会活动空间极大拓展。这既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同一时期宋明理学对女性实行禁锢的冲击,也反映出女性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社会定位处于调整之中。但女性宗教活动具有浓厚的迷信和蒙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