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和朝廷的“右文轻武”政策,出版业出现繁荣。宋朝对书籍和文章的出版和传播的禁令,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范围扩大,表现在:禁天文、占验、谶纬之书,禁事涉国家边防机密之书,禁妖教之书,禁对立党派的书籍,禁私史,禁科举程文及参考资料,禁私自改编雕印法律之书等等。同时,禁止出版被称作“新闻”的小报,并还初步建立了一套书籍审查制度。而禁令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经济因素作用增强;禁书的标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权臣专权时,禁令加严;而党争的禁书大多意气用事。小报的出现及被禁更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赌博猖獗是晚清一大积弊,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定。晚清政府视禁赌为一要务,考察晚清政府禁赌之态度与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严禁——驰禁——再行严禁的“马鞍型”历程。晚清政府的禁赌举措从立法、保甲、教化及兴工艺等方面多管齐下,然而,禁赌终归失败,政治腐败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清政府为了搜访遗书,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并销毁违禁书籍,而编纂《四库全书》。在办理《全书》过程中,有严密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分工,按计划、按步骤进行,成果卓著,其经验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世界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文本,来考察好奇心母题的叙事模式,即以女性设禁和男性违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和以男性设禁和女性违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两种类型.通过对叙事模式的探究,我们也认识到了叙事背后的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媒介,也是文字信息储存的物质载体。书籍设计的本质是确立动态的书籍设计新理念,契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主客观的"心物同型"。书籍设计是对书籍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书籍精神本质的外化。良好的书籍设计不仅能与书籍的内容相得益彰,亦能推动人类书籍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晚清时代的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外交家。他在长期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有其独特和进步内容的外交思想。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对外活动以及人们的思想,发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旨在概述黄遵宪主要的外交活动及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成因和影响,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晚清政府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是晚清外交关系中的一页重要篇章。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进行交涉,最终为侨民争取到了一些权益。张荫桓的保侨思想,对他能积极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政局变动频仍.甲午战争和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进步势力大为削弱,守旧派把持朝政.直接影响了朝局的走向,导致了晚清政局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翻译被作为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至地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书局体系。政府的全面参与不仅体现在官书局机构的设立、经费的支持与人员的配置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书籍的审查乃至销售等方面。这种参与既是顺应时势的实际需要,也是政府维护统治的手段。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客观上对于促进晚清西学翻译的繁荣、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乃至整体社会进步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05年的科举改革是晚清政府的重要政治举措,以江苏盐城县的士绅文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废科举前后他们命运和思想的变化,以及他们或抱残守缺,或重修新学,或走向革命的人生道路选择,再现了清末民初盐城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清季,政府强化了对各类“违禁”书刊的检查,对宣传革命类书刊的查禁尤为严厉,其中对《警世钟》的查禁是清廷在“《苏报》案”外制造的又一暴行。通过与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行动,清政府查禁了售卖该书的启文、时中、镜今、东大陆书社,收缴了书籍,抓捕了各书社的经理人。《警世钟》案的查禁与处理,大致呈现这样几个特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进行查禁;案件的处理比较缓和,涉案范围较窄;案件的审判受到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案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的书报界对此案态度多不一致,有的支持政府的严禁政策,但更多的却是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3.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了"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晚清政府开始了从传统专制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化,并希望通过立宪来解决执政危机。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立宪缺乏根基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立宪的失败;晚清政府的专制制度危机已经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时代的挑战;晚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决定了满清权贵无法接受立宪的成功;晚清政府合法性的丧失已无法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以完成立宪。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视角切入清末辫子革命的研究较少。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舆论失控,即舆论对蓄辫政策和禁止剪辫命令的抨击,报刊舆论对1904年推行剪辫易服的误传;二是制律无效,令行而禁不止,禁止剪辫令在军、警、政界的失效,载涛、荫昌等对剪辫的纵容和放任,载沣的不作为;三是政令不一,陆军部主剪而学部等禁剪。清政府未能顺应时代潮流,没有把自下而上的辫子革命转为自上而下的运作,也就无法维护政府权威,增加民众认同。这是清政府危机应对失误和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薛福成人生经历的探析,揭示其侨务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内容,从而说明其护侨主张对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17.
虽然清政府在前期实行了禁海、一口通商、公行制度以及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种种限制措施,但这并非就是闭关性的政策。实际上清政府实行的是一种带有封建垄断性的、建立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对外开放的“非闭关性”政策。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改革,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晚清军事改革,作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引起了正在中国进行激烈争夺的列强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当时的清政府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训练方式等方面的情况,仍然所知甚少。因此,以军事近代化为目的的军事改革,便不得不依靠外国教习和顾问的帮助,列强各国特别是德、俄、日三国为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在华利益,围绕着中国新军的训练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本文旨在对德、俄、日三国与晚清军事改革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家一般认为在晚清不平等条约时代后才有反基督教运动,而忽略了清中前期长期存在的禁教和反教。本文考察了康熙晚年禁教以后的历朝教案和不断强化的禁教措施,说明了清代在条约时代之前就厉行禁教的事实。康熙朝之后,清统治者有求于传教士处日益减少,对西方文化也缺乏兴趣,传教士没有了像过去那样有效的交换传教许可的手段,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统治者担心远人来华传教的政治动机,对传教士怀疑加剧,对西教误解很深。这些都推动了清廷厉行禁教。近代之后,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反教传统与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一起对晚清政教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戊戌维新和庚子事变后,这种传统才为新的认识所消解。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