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城镇系统是由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基层城镇构成的。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基层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两个经济增长极点的交互作用推动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对重庆市城镇系统发展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建设和完善城镇系统 ,促进重庆经济全面振兴的战略措施 ,即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 ,发挥其扩散、带动作用 ;利用辖区内各地优势 ,多渠道培育和发展基层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完善我国农业防灾救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关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综述我国农业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两种主要的防灾救灾措施--国家防灾救灾措施和市场化的农业保险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促进农业防灾救灾措施优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大力实施和“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的建设与运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论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交通运输经济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镇化的实践经验,系统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镇发展的影响。论文认为,高速铁路对沿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张、TOD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和城镇格局的重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定义出发,运用实际调查材料,对城镇民俗的界定、珠江三角洲城镇民俗的特征、功能及其研究意义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损失较严重的地区,如何有效地减免灾害造成的损失,历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近年在西部民族地区发生的主要灾害特征,结合减灾防灾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指出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减灾防灾体系良性循环的建议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汉至元代是青海城镇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受经济形态、自然地势、政治军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青海城镇在空间布局、结构、形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点 ,并通过对青唐城的具体分析 ,阐述高原城镇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提要]孟加拉国是全球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水、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给孟加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又以洪水和飓风影响最大,68%的国土面积和71%的人口暴露在洪灾风险之下,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孟加拉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孟加拉国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的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镇:西部城镇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西部城镇建设要走一条不同于东部的特殊道路 ,即“生态城镇”道路。这是西部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西部生态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是 :第一、适度发展城镇的数量、规模 ;其次、改变生产方式 ,减轻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 ;第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建设生态城镇 ;第五、加强城镇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古代城镇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置,另一种是由“圩”、“场”和“墟”等发展演变而来。两个三角洲的城镇都处在历代封建王朝的有效管理之下,县与府(州、郡)由中央政府统一设治,农村则实行乡里亭与保甲制度,农村中的市镇与圩市主要由乡族势力控制,部分重要市镇由封建王朝控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后,农村商品经济发达,城镇经济繁荣,工商业、手工业发达,先后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方、沿水陆交通线、沿海、大城市周围等地方。  相似文献   

10.
县级城镇是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推进县城的发展是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战略途径,而资金则是城镇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但目前资金紧缺已成为西部县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试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县级城镇建设中资金问题进行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量化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出该研究区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南阳城镇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恢复、发展、破坏"交替进行的发展过程。探讨南阳城镇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不仅可为南阳城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而且对推动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政府实施的环境规制政策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环境规制实施过程中减少城镇贫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贫困减少的双赢局面,是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01-2017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世界银行网站提供的POVCAL软件测算了城镇贫困程度,并使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理论推导表明环境规制有利于城镇贫困的减少;(2)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城镇贫困具有负向作用,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3)分地区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环境规制对城镇减贫的作用呈现出差异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城镇减贫作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并不完全符合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所揭示的发展进程中的就业主要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这一特征 ,整个过程充满着城镇失业的存在与庞大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 ,研究城镇失业问题不能仅仅囿于对城镇和现代部门的关注。本文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出发 ,通过分析城镇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内在联系 ,说明增加农民收入和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城镇就业的门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突出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有利于扩宽黑龙江地方史研究视角,探察清代黑龙江中心城镇变迁的历史动力,揭示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影响着国家边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对金沙江向家坝水库淹没及城镇迁建的调查基础上,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地质地貌、大气和噪声、水质、森林植被、土壤侵蚀、城镇人口、社会经济等),并分析了水库淹没及城镇迁建的综合影响评价,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对三峡工程等大中型水库城建迁建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世界上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领先的国家,相关经验对我国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都道府县防灾无线网是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建设模式和应用经验。本文介绍了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的框架、都道府县防灾无线网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系统组成,选择了神奈川县、长野县和三重县作为典型案例,对这三个县的防灾无线网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并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量化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出该研究区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辽宁城镇发展具有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区域发展能力增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城市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的消耗、沿海重化工业为主的布局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二元体制带来的城乡差距扩大等成为制约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投资体系,促进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南会馆大多产生于清代中晚期,具有随地形河流走向布局和延伸的显特点。陕南会馆在当时起到了联乡宜、办善举、祭祀神灵、协商商贸和维护自身利益等作用,对近代陕南区域城镇的建筑、经济、人口和区域化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