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关于指称的论述令人困惑。一个词指称某一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人可以对词的指称做出规定,同时,这种规定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文章对指称的任意性和规则进行了分析,并力图阐明维特根斯坦的理解与常识理解的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2.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没有履行或不正当履行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违背法律规定的职责要求,不正当行使职权或超越职权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在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危害人类罪与战争罪和灭种罪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演化关系。不过,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存在。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与战争(武装冲突)的关联性不同、犯罪对象不同、广泛性和系统性不同、具体罪行不同。危害人类罪和灭种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不同、犯罪对象不同、罪行发生背景不同、具体罪行不同、犯罪心理不同。 相似文献
4.
既然如此 ,为什么在司法实践中还会有混同之处呢 ?这主要是因为大逆不道是国事犯的专称 ,某种罪行一旦被定性为大逆不道就要被处以族刑 ;而有些犯罪行为从性质上讲虽属于国事犯 ,如“误朝”、“无人臣礼”等 ,但情节或后果并不严重 ,归于大逆不道而处以族刑显然有用刑滥酷之嫌 ,故而降格为不道。同理 ,有些犯罪从性质上讲虽属于常事犯 ,如“杀母”、“任狭行权 ,以睚眦杀人”等 ,但情节严重、性质极其恶劣 ,故升格为大逆不道罪。三 不道、大逆不道与十恶罪的关系大庭认为 ,汉的不道罪伴随着法律概念的发达而分化 ,并与唐的十恶发生联系 4… 相似文献
5.
“大道理”与“小道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常使用的话语,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大道理与小道理的论述,并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进行阐释。从理论逻辑来看,大道理与小道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自觉;从历史逻辑来看,大道理与小道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时代性任务的经验萃取;从实践逻辑来看,大道理与小道理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当代难题的方法论原则。系统总结百年党史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大道理与小道理,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工作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瑞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2):40-42,79
维特根斯坦试图用语言分析来澄清思想的逻辑结构。在他看来,“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对思想的探讨可以转化为对语言逻辑的分析,因此,他将全部哲学宣称为是一种“语言批判”。然而,语言如何能够表达思想,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思想与语言二者何为根本或者说谁更为重要,对此,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7.
李文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97-198,208
目前刑法将贪污贿赂罪局限在收受财物的范围内,易导致“性贿赂”这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逃脱刑罚的制裁。从法理学的视角,从“性贿赂”入罪的应然性、道德合理性、立法渊源的层面,来论证将“性贿赂”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罪在犯罪主体方面并非完全等同 ;在客体方面不能简单地以一种观点排斥另一种观点 ;虚假出资罪一般应以取得公司登记为要件 ,并应包括实际无资者 ;虚报注册资本只能是多报不包括少报 ;两罪可以发生于公司存续期间 ;两罪的法定刑轻重应当一致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罪应结合成一个选择性罪名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语言视角来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人,其提出的语言哲学观主要分为前期的语言逻辑图像论和后期的语言游戏学说。"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是基于语言逻辑主义为基础的批判,其注重语言和生活整体的关联以及语言的多样性。维特根斯坦深受莱布尼茨思想的影响,曾试图通过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之间的对比说明逻辑真理的独特性质。本文基于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哲学逻辑、哲学思想的语用蕴涵以及对传统西方语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海社会科学》2021,(1)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存在罪状表述模糊、行为边界宽泛的天生缺陷,致使该罪面临"被虚置"与"口袋化"的双重困境。将"违法犯罪活动"限定为犯罪行为或者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类型,违反了《刑法》第3条前段的规定;应将"违法犯罪"限定为与明文列举的诈骗等行为法益侵害性相当、与犯罪有关、具有侵害重大法益危险性的活动。利用"伪基站"设备发送所谓诈骗短信,通常还只是诈骗预备,不应根据发送短信条数认定成立诈骗罪的未遂。所谓"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是指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的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相关犯罪的预备;如果具体着手实行了相关犯罪,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相关犯罪数罪并罚。只要行为人发布了违法犯罪信息,即使尚未着手实行相关犯罪,也不影响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成立,而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则以被帮助对象着手实行犯罪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何永波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6,23(1):40-42
李朝末期,社会极度堕落,百代硕学李星湖、丁茶山归隐林下,文运陷入混沌。天才诗人申纬继金昌协之后成为时代的彗星。其诗以苏轼为宗,自命“由苏入杜”,又因同清代名儒翁方纲等江南名士广泛交游,故受清朝清丽纤靡诗风之洗礼。其书、画亦为人颂。因此,申纬以诗、书、画三绝名扬中外,在朝鲜汉诗文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清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09-114
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逻辑传统 ,既有共同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 ,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只有建基于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之上 ,才能对它们的异同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说明。墨家逻辑依托于先秦文化 ,亚里士多德逻辑依托于古希腊文化。两种文化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文化的特征和需求 ,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逻辑。两种逻辑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目的与任务不同 ,逻辑特征不同 ,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 ,推理成分的分析不同 ,后续发展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与龙树在哲学方法上似乎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上的相似处,即通过穷尽概念-逻辑空间而达到言说与思维的界限,从而将问题消解;实践目标上的相似处,即通过一种逻辑-神秘主义救世论来获得一种无问题而又幸福的生活;逻辑方法上的相似处,在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试图得到那些使言语和思想具有意义的条件时就必然会遇到悖论的情况下,运用那些能够推至语言界限处的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14.
王左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01-107
后现代主义不仅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传统哲学,也指向了逻辑。应当如何看待逻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逻辑形式”是一个基本概念,澄清这个概念对于确定人们应当如何看待逻辑以及逻辑在哲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逻辑形式是思想的形式,而“逻辑形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逻辑来说不是必需的。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应当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教育的目标追求要求对当前中国逻辑学教学的现状进行思考,针对逻辑教学与学习观念、逻辑课程规划与设置、逻辑教材建设和使用、逻辑师资培养和壮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式下逻辑学的教学与发展,从而使高校真正担当起逻辑学普及与研究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逻辑哲学的新近发展对一种逻辑或多种逻辑、一般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研究,将逻辑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和开放的体系来看待.逻辑哲学发展的新动态对中国逻辑研究拓展逻辑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特别是拓展研究范围,将中国数学中的逻辑思想纳入到中国逻辑中来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逻辑的观念审视中国逻辑研究——兼论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锦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36-45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体上直接影响了中国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逻辑以证明为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证明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不可说"的命题,这与禅的"不可说"不谋而合。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言语观:什么不可说,为何不可说,如何说"不可说",以期探寻中西方哲学思想中"不可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的纷争使得非形式逻辑是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是不是逻辑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式标准和非形式逻辑的宗旨或功能的理解上,以此来否定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属性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在非形式逻辑是什么样的逻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涉及非形式逻辑的对象、手段和评价标准,虽然诸多观点的侧重点不同或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给我们认识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品性以启示:非形式逻辑是以区分好的论证(推理)与坏的论证(推理)为宗旨的,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非形式论证(推理)的建构、解释、分析、评价和批判的合理或合情的标准、尺度和程序的一般原则、模式和方法的逻辑学科。按照这种观念,一则可以避免将非形式逻辑排除在逻辑在外,二则可以将它与形式逻辑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则可以避免将它混同于自然语言逻辑、语用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