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考虑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对“民工荒”,根本出路:一是要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数量投入向依靠资源使用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2.
根据成都市建筑劳动学会对成都地区省市13家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资料分析:成都市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人工工资价格,因受去年物价涨幅因素影响普遍有所上涨外,技术工人的工价上涨更快,反映技工需求呈紧俏趋势。成都市建筑劳动力市场综合人工费价格,1994年四季度比1993年四季度平均上涨20%左右;同期综合平均实际收入涨幅更高一些为25.5%;同期最高收入增幅为45.8%(主要是技术工人,1994年四季度月收入已达到700元);同期最低收入增幅仅为13.8%(为无技术普工,增幅远低于物价涨幅,1994年四季度月收入仅330元)。从分项短缺的工种人工费价格看,也反映出技工走俏现象,如市建四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已经从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招工难并不体现为绝对意义上的劳动力短缺,而是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反映,是劳动力市场今后面临的长期性矛盾。总体上来说,招工难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体反映,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周光耀 《中国劳动》2005,(12):31-32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方面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全面促进就业的任务更为艰巨。目前,浙江省宁波市就业的矛盾逐渐由劳动力供求的总量不平衡转化为结构不平衡。随着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引进,市场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快速增长,而技术工人的缺口却很大。而且,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继续扩大,劳动力转移消化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常住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岗位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可见,关注就业问题,不仅仍要关注城镇新增劳动力及失业人员再就业,还要统筹关注农村富余劳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与此同时,社会上的生产企业也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企业转变.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也由原来的普通劳动力,逐渐向中、高级的技术工人转变,这些都给了职业技工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加强内涵建设,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讨论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价格水平不仅与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情况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选取了2004-2014年劳动力价格、居民价格指数(CPI)、GDP、生产价格指数(PPI)等相关数据,利用格兰杰检验、VAR模型、脉冲函数等手段进行论证。结果反映: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升会直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基于此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劳动力价格与我国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中国劳动》2002,(6):12-13
在经济学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科技和资本并称为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发挥和利用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也有利于控制和解决失业问题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虽然以“农民工”身份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近1亿,我国农村仍然还有1.5亿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万人,农村就业比重目前仍高达65%。农民,特别是新成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将会持续下去。一段时间以来,虽然一些  相似文献   

9.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始建于50年代初期,按不同行业和工种实行以8级制为主的多级考核;到7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有近9000个工种的多种等级制并存的庞大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体系。尽管这一体系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需要。1988年以来,劳动部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修订工作,将原8级制为主体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修订为以初、中、高3级制为主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并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技师和高级技师。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了《工人考核条例》,为劳动者拓宽了通过培训、考核而成才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也是劳动力最多的国度。如何更好地管理劳动力资源是一项极其复杂、浩大而又紧迫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当今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头等大事。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城乡富余劳动力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已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居者有其屋"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化趋势明显.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二元制结构,市民化能力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享受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成果,住房问题的矛盾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住房保障"PPP"供给模式能够较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建设与资金来源的矛盾,为保障人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价格水平与CPI水平是否协调,反映着居民生活的实际水平。为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与CPI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选取了2005-2014年间的劳动力价格、居民价格指数(CPI)等相关数据,利用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图等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反映,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会引起CPI变化,反之则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在促进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技工学校作为培养企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坚持与企业生产需要紧密结合,坚持强化技能实训,培养出一大批技能人才,为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出贡献。从四川情况看。全省的职业培训和技工学校也有长足发展,并在工作中体现出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劳动世界》2010,(4):10-12
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和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取决于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本文针对影响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众多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解决了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观、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数据及理论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的现状作详细的分析,进而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劳动力价格与经济增长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比重仍然较高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速度却放缓了,与此同时,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劳动力结构偏离于产业结构需求,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障碍。本文将转移障碍成因区分为个体选择因素和技术特征因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多部门模型,从可观察的工资差距估计不可观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障碍,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障碍主要是个体选择因素,且影响越来越大。非农业和农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未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的巨大障碍。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障碍主要是技术特征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部门主要受个体选择因素影响。三是低学历农业劳动力和高学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的主要障碍都是个体选择因素。四是女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受技术特征的影响大于男性。五是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劳动部门的障碍均源于个体选择因素。六是与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相同,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障碍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体选择因素,同时在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受技术特征因素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对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扩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广东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的比例一直比较低。据统计,目前广东省的高级技师、技师占工人总数的比重,列全国倒数第二,中级技工比例列倒数第三,高级技工列第15位。近几年来,广东省离、退休职工平均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离岗,企业熟练技工后继乏人,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业技术工人青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现有职工队伍尤其是工人技术素质正在下降目前我国在职职工队伍素质较低,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更低,不仅技术业务理论差而且操作技术能力急剧下降,职工队伍出现了大的技术滑坡和技术断层。造成职工特别是技术工人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地位重视和尊重不够,对工人的职业技能、技术素质,关心少、宣传少、鼓励少。通常是职工技术比武、工人技能大赛的宣传报道远远不如足球、排球之类的体育活动在报刊电视上的篇幅多、容量大。②商品经济时期的商海浪潮冲击了人们学专业技术的积极性。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人们纷纷下海经商、炒股赚钱,金钱的驱动力把人们的精力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区政府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效应,探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人工智能技术与就业人口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对提升工资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会削弱人工智能技术对工资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但对人工智能与就业水平的调节作用不甚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莱州是以农为主的县级市,"三农"问题是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当地政府长期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农民的收入增长依然缓慢.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课题的提出,给莱州农村经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莱州市作为国家7部委指定试点单位,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转移培训之路,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