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一生酷爱品茗弈棋,形之于诗,有茶诗三百多首,棋诗一百有余,有的既写棋也写茶。这些诗写棋、茶之趣、之味、之道。棋与茶,既让人忘忧,又可以让人悟道。棋禅一味,茶禅一味,其构建的棋之境,茶之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方式与审美趣味。棋与茶通可悟人,棋与茶,既参与到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又成了一种“艺”,具有了审美的和形而上的“道”的意义。对陆游的棋诗、茶诗的研究,既可以为陆游诗歌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为文学视野中的棋与茶的讨论,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巡游江南。一日天近黄昏,天空中飞来一只白鹤。乾隆一时兴起,就命陪游的众人以鹤为题,赋诗吟之。众人一时皆不敢言,只有江南才子冯诚修脱口吟咏道:“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乾隆听后有意要为难一下冯诚修,就说道:“我让你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韦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手大(《我的写作观》)"。在中考作文中,考生也就应蕴含丰富的审美情感,深邃品味社会人生,外现其厚实的文化积淀,继而丰富思想内涵,浓郁情感特质,洋溢文化气息,使文章屏却小气与俗气,予人厚重的审美感受,予人心灵之震撼,心智之开启。  相似文献   

4.
王昭君形象贯通在文学史的各种文体之中,她成了文学形象中富于磁力的一个不解之迷。价值观、幸福观、爱情观和生存观的审美视角是走进这个文学形象精神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继康熙六次南巡,乾隆自十六年(1751)至四十九年(1784)也先后六次南巡。乾隆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可见他把南巡与西师看作同等重要的政治活动,所谓“观民问俗,关政治之大端”。他同时也认为,在日理万机之余,去“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  相似文献   

6.
[原文]大夫曰:“昔徐偃王行义而灭,鲁哀公好儒而削。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械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是以古者搜狝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虛,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文学曰:“往者通关梁,交有无,自单干以下,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之下。其后王恢误谋马邑,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祸纷拏而不解,兵连而不息,边民不解甲弛弩,行数十年,介冑而耕耘,锄耰而侯望,燧燔烽举,丁壮弧弦而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推销人员的印象整饰置于大视野之下,认为应经由自内而外和自外而内两条途径进行,最终成就“诚之于中而形之于外”——达致内外和谐统一的整饰。文章对此作了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探讨与阐述:内在途径是树立以推销对象为本、以使用价值为要的推销观和建构以予为取,予与欲同,显予之形,隐取之迹的取予观;并建立坚定的内在信念和进行持久的心理训练。外在途径是对自身视觉元素进行管理时,要以凭藉视觉传达、着眼掩瑕扬瑜、满足角色期望和谨守行礼如仪为管理理念;以仿象他人沟通方式,考虑推销对象背景,传递推销商品信息和呈示相关价值观念为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回应后学的"理论终结说"与"戏剧衰退论",伊瑟尔在文学人类学视阈下,重述虚构与想象在文本游戏中的相互作用,并且绘制其历史流变的美学图谱,进而搭建主体间性交往诗学的理论框架。伊瑟尔藉由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达到如下双重目的:一是阐释早期接受美学所遗存之"何为戏剧"与"戏剧何为"的不解之问,二是呈现公共观演空间中身心一体的戏剧交往。  相似文献   

9.
温州塘河赋     
正海若灝溔东海,潎洌瓯江,涟漪塘河,栖迟仙洋,临水南仙侍。若骋目高冈,流眄沧浪。隐隐以郁怫,悄悄而神伤。因顾谓南仙曰:"予观夫温州,三维连嶂巘崿,一向灏瀚汪流。重山复江之隩,偏狭囷轮之陬。斗牛交织之野,紫气龙光之洲。接迹东鳀之涘,重译南荒之沤。可谓僻也!间有海吼震怒,蝄像卑鄙。滭浡宓汨,汹  相似文献   

10.
自古书家,载在书史,其书迹永为后世师范者,莫不德学兼备,溢而为书。扬雄谓:“书,心画也。”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黄庭坚则云:“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又以为:“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才得无一点俗气。……永州僧怀素学草书,三十年无完衣被,乃得自名一家。”知学书之成,须立德与立学并进,非逐功利之事。颜真卿德业昭著,早岁求笔法于张旭。张曰:“笔法玄微,非志士高人,讵能言其要妙?”余晚识白鹤,乃赵伟平之笔名,隐其真实姓氏。生于公元一九五八年,出世代中医家庭。中医为我国独树一帜之民族科学技术。医理深邃,旁通文史、哲理。白鹤少好书法,箕裘有自,得彰绍业。  相似文献   

11.
谷风:维予与女 扬之水;维予与女 《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两诗中“维予与女”,字句全同,含义有别。 《扬之水》“与”是连词,诗人明说终鲜兄弟,在一起生活的“维予与女”。下章“终鲜兄弟,维予二人”,二人即予与女。 《谷风》中“与”是动词。马瑞辰注意及此,谓“与,犹爱好之”。马说是,与,亲与也。《管子·霸言》“诸侯之所与也”注:“与,亲也”。《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于无相与”,《释文》:“与,犹亲也。”“维予与女”谓只有我亲近女,与下文“女转弃予”正好相对。  相似文献   

12.
白鹤梁蒙文题刻文字不多,英气逼人,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这应该是蒙古人攻破重庆府、在涪陵俘获了四川制置使张钰后发出的胜利宣言。白鹤梁为宋末山城防御战的最后失守提供了历史的写字板,白鹤梁蒙文题刻为蒙古人改朝换代作了最早的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13.
曾子不受赐     
曾子衣敞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脩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相似文献   

14.
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衣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性不解音"。其实唐宋文人的"玄解"无弦琴并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不料今人信以为真,以致以讹传讹。要还原无弦琴的本色,必须剥去玄学外衣,知人以论世,从其交游交友之道、任真自得之性、人生境界之别、世态人情等方面对"无弦琴"进行哲学解构,陶渊明真乃"性不解音"者,随之也就理解了他的"弄琴"只是率性而为,并无"寄意"。  相似文献   

15.
当今绘画者,能以诗情经营之,则品位自高矣。蔡晋之能之,且为精擅。晋之又名英余,皖西六安人,家庭有绘事之传统,今供职于宁波大学。晋之钟情绘画,以之为业,性使然也。尝谓余云:孩童时代,常人士地故乡之东坡观日出日落,为日出之霞光灿烂而兴奋,因日落之残阳如血而泪痕、至今不改其童心,无数回痴情于江畔看潮起潮落,陶醉于树丛观花鸟昆虫。吾叹讶之:真性情中人也!晋之善感,情感丰富细腻;酷爱自然,观察事物细微;对色彩极为敏感;好游观,有林泉高致,——此画家之素质也。  相似文献   

16.
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表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性不解音".其实唐宋文人的"玄解"无弦琴并不是要故作高深,而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不料今人信以为真,以致以讹传讹.要还原无弦琴的本色,必须剥去玄学外农,知人以论世,从其交游交友之道、任真自得之性、人生境界之别、世态人情等方面对"无弦琴"进行哲学解构,陶渊明真乃"性不解音"者,随之也就理解了他的"弄琴"只是率性而为,并无"寄意".  相似文献   

17.
〔从而〕今用在因果复句的正句里,引出结果或目的。连词。古指跟从(他)。而,连词,不译。《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众人〕今指大家。古指一般人。《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小学〕今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指小的方面学习了。《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以上〕今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方位名词。古指向上走。以,连词,不译。《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相似文献   

18.
刘勰论遣辞     
刘勰对于遣辞的一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切实有力”,使文章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是值得借鉴,值得批判继承的。 刘勰在他著的《文心雕龙》《章句》篇里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又在《知音》篇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从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勰深深地认识到遣辞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他对于这一个问题,是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的。  相似文献   

19.
郑愁予诗歌的主导精神是"仁侠"精神.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与"现代中国"相遇,不可避免地体验到历史的大孤独:一方面,"无常观"成为诗人的生命感受的核心,伴随诗人一生;另一方面诗人只好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求解脱,体现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依赖心理.自然,郑诗也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诗歌之关系的经典个案.  相似文献   

20.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载:“鄂君子晰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插(?)芘,张翠[羽之]盖,而揄犀尾,班丽(衤圭)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草滥予?昌桓泽予?昌州州湛。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晰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日何月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晰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晰,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