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考察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劳动力及科技创新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考察期内文化产业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060,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678,科技创新的产出弹性为0.530;虽然劳动力仍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但科技创新也是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邢文会 《决策探索》2014,(20):52-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大转移。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亿多人,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有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最显著的人口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是非常关键的结构调整开局之年。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可以总结为"三有"。有底气:仍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今天,中国经济尽管碰到了各种困难,但是有三大因素可确保渡过难关。第一个因素是稳定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这至关重要。第二个因素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这其中既包括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也包括劳动力健康水平的持续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素质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本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新疆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脱节,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如自身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身体素质差,医疗水平低;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不高,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农民工工资上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背景 近三十年来,来自中国农村的低廉劳动力资源,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0年初以来,国内20多个省份(包括制造业基地的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从东部地区发端,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都陆续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调整幅度基本都超过了20%,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发挥影响,农民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在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调研得到的数据,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地缘化、亲缘化特征,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了农民职业搜寻成本,正向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决策;并且在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作组织转换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工作组织的转换是指劳动力或个人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的转换。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 ,对于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之间一定程度的流动 ,将在宏观上为那些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合理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 ,同时 ,在微观上使得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有效实现。特别是相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单位终身制”来说 ,劳动力在工作单位间的流动 ,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力在工作单位之间的转换或流动 ,同时也是对改革和社会转型进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激光视盘机产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提出了针对中国企业能力现状的创新分类方法,创新可以分为系统创新、核心创新和外围创新;第二,识别并描述了中国企业创新分布的特点,指出了中国企业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活跃的外围创新;第三,基于产品结构演化分析,尝试性地探讨了中国企业的竞争绩效,并引出了相关的竞争策略启示。产品结构模块化是释放中国企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竞争策略上,本土企业成功地利用了价值链的可分性、独立技术供应商的出现和增长迅速且需求结构多层次的市场机会,有效地发挥了低劳动力成本和当地市场知识掌握的优势,在外围创新领域和制造产品的装配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竞争绩效。  相似文献   

9.
1996年既是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个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个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第一个阶段的调整保证了工资的低增长,而第二个阶段的调整加快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发挥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新一代群体,其关系到中国未来劳动力的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国梦内容,描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当前生活状态,分析影响其"中国梦"实现的阻碍因素,提出建议,帮助其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纺织业奠定了良好的竞争基础,使得纺织业长期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纺织业的环境及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选取人均资本增长率作为衡量人均资本水平的代表变量,并以劳动力增长率作为劳动力数量规模的代表变量,对变量进行平稳检验后,通过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对生产性因素与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增长率及人均资本增长率均对于中国国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外流、区域差异与粮食生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农村改革深化的客观要求,又是小城镇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好小城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小城镇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小城镇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形成、存在的必然性和特点入手,分析影响该网络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了城镇工资的性别差距的演变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在1995~2007年期间特别是2002~2007年期间工资的性别差距显著扩大,其中不可解释部分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显示了性别歧视的严重化问题。特别是年纪轻、学历低、职业差、行业差的女性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更为严重的歧视,导致了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迅速扩大。基于这些发现,本文认为在经济改革和城镇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女性职工所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迁移变量,将劳动力结构内生化,探讨人口迁移是如何通过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其次,在上述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迁移通过改变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在数量上,改善了地区之间劳动力供需量上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在质量上,重塑了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使得各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还存在制度歧视,劳动力市场依旧是二元性质的。消灭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能否有效就业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局 ,关系到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当前和未来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论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必要性 ,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就业的对策。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总的来说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很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就业不充分首先 ,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大 ,…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20):7-7
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廉价制造品帮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体)保持了低通胀率。现在,随着生产成本增加,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区转入内地,农民工劳动力成本急剧增长,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许多生产商开始寻找更为廉价的生产地。规划者们知道,尽管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高排放、高污染、不协调。同其他亚洲小虎一样,中国这个地球上最大的老虎将不得不面临提升价值链的挑战。近年来,早期沿海工业区工厂关闭的浪潮预示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管理这一转变将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也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与此同时,在其他方面,时间也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